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夹闭大鼠腹主动脉下段造成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4h再灌注8h组(I/R)、Sham+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组和I/R+AG组.后两组于再灌注2h或相应的假手术时间点给予舌静脉注射iNOS阻断剂-AG,前两组给予等量溶剂处理.分别以North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NOS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硝酸还原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NO代谢产物NO-2/NO-3含量的变化;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检测肺组织学变化和肺组织湿重和干重之比(wet-to-dryweightratio,W/D)的变化.结果I/R组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和炎症细胞(主要是多形核白细胞)聚集等病理变化.与sham组相比,I/R组肺组织中MDA含量、W/D以及NO-2/NO-3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Northernblotting检测显示I/R组肺组织中iNOSmRNA表达增强,免疫组化检测,可见I/R组肺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增强,阳性颗粒几乎遍布所有肺组织.与I/R组相比,I/R+AG组肺组织中NO-2/NO-3含量、MDA含量以及肺组织W/D均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明显减轻.Sham组与sham+AG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讨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大鼠双侧后肢肢体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肺损伤的发生,同时伴有肺组织中iNOS表达和NO生成增多,应用iNOS阻断剂-AG减少NO生成,可显著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肺损伤,表明肺组织中iNOS的诱生以及NO的过量生成具有损伤作用,参与介导了此种肺损伤的发生.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iNOS表达的上调以及NO的过量生成参与介导了此种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与脑缺血损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辉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1999,19(2):121-123
在脑缺血损伤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通过其催化生成的一氧化氮(NO)发挥不同的功能。在脑缺血早期,eNOS介导短时保护性作用,而nNOS则介导神经毒性效应并很快占据优势,使脑缺血损伤进展;至晚期,iNOS表达并介导毒性作用,使缺血生成的NO分别在脑缺血进展期和晚期介导神经毒性作用。这种机制为脑缺血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生长抑素(SS)的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取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分6、24和72 h组。测试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和生长抑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OS缺血再灌注6、24 h组和对照组相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72 h与6、24 h组相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下降;SS缺血再灌注6、24、72 h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下降;缺血再灌注72 h组比缺血再灌注6 h组下降更低。结论:NOS和SS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肺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及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组织内NOS分布及活性的变化。方法:用止血带复制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β-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及分光光度法,观察对照组大鼠肺内NOS的分布及LIR组肺内NOS分布及活性的变化。结果:组织学上显示,对照组大鼠呼吸道包括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的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NOS表达均阳性,肺泡上皮细胞NOS表达阴性;LIR组上述肺组织阳性部位NOS表达增强,且出现血管平滑肌细胞、肺泡上皮细胞NOS表达阳性;生化测定结果显示,LIR组与对照组比较,NOS活性增强,NO2-/NO3-水平增多。结论:一氧化氮不仅参与肺的生理过程,而且在LIR后急性肺损伤(ALI)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参考Nystrom方法建立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nNOS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nNOSmRNA的表达 ,脊髓压迫伤后nNOSmRNA表达迅速逐渐增强 ,在伤后 6h达到高峰。结论 :nNOS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 ,脊髓损伤后nNOSmRNA表达迅速增强 ,提示nNOS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 ,并可能是一种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7.
1980年Furchgott和Zzwadzki^[1]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能产生并释放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又证实其中含有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Palmaer^[2]等进一步证实EDRF细胞学本质即为NO,Bredt(1991年)[3]首次成功地克隆了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NOS),从而将NO的研究推进到细胞分子水平,有关NO及其在医学各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迅速展开,目前研究已表明,NO是一种内源性血管扩张剂,炎症介质,血小板聚焦抑制因子和神经递质^[4],本文就NO与眼部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方式及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健康豚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各8只。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耳蜗各部位的组织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检测各组动物耳蜗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变化;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观察耳蜗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的内外毛细胞变形缺损、血管纹变薄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及再灌注的表达增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没有或仅有个别部位出现细胞凋亡,缺血及再灌注各组内外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部位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再灌注期间细胞凋亡数较缺血期间明显增多,其原因为包括一氧化氮在内的多种氧自由基表达增高所致。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NADPH(还原型辅酶Ⅱ)存在下催化L-精氨酸分解生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NOS有以下几种形式:神经型NOS(nNOS),诱导型NOS(iNOS),内皮型NOS(eNOS)。NO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体内信息分子和效应分子,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NOS和NO对生殖活动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如对睾丸微循环的调解,参与睾酮分泌,调解精子活动等。本文对睾丸NOS/NO与雄性哺乳动物生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参麦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一氧化氮合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SM)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描记标准肢体II导联,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及结构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iNOS)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其cNOSmRNA、iNOSmRNA表达。结果:SM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c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i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SM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发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cNOS活性,促进cNOSmRNA表达,抑制iNOS活性,降低iNOS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勃起功能障(erectile dysfunctio,ED)是指阴茎不能达到和(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交,且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耳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内耳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并做进一步综合分析。结果:内耳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这个级联反应包括许多环节,如能量障碍、细胞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钙超载、自由基生成、炎性因子释放、线粒体损伤等。结论:内耳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发现、全面干预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Nitric oxide (NO) is an intra - and intercellular messenger with a broad spectrum of activiti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rdiovascular and immune systems. Mitochondr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mtNOS), which might be a new form of NOS in mitochondria, has been discovered to be active in the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 energy metabolism and many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is review, the location, propertie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tNOS we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在NADPH(还原型辅酶Ⅱ )存在下催化L -精氨酸分解生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NOS有以下几种形式 :神经型NOS(nNOS) ,诱导型NOS(iNOS) ,内皮型NOS(eNOS)。NO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体内信息分子和效应分子 ,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NOS和NO对生殖活动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 ,如对睾丸微循环的调解 ,参与睾酮分泌 ,调解精子活动等。本文对睾丸NOS/NO与雄性哺乳动物生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包括心脑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对家兔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前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后2组建立兔左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其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在兔左后肢缺血2 h后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4,12 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及一氧化氮浓度增高幅度较模型组低(P < 0.05)。电镜下腓肠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内皮细胞膜溶解,肿胀明显,肌纤维内线粒体水肿。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肌纤维损伤较轻,肌节内Z线及肌节内各带结构基本正常,大部分线粒体结构正常,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果证实,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可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减少再灌注后过量一氧化氮生成,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 /一氧化碳(CO)系统与一氧化氮合酶(NOS) /一氧化氮(NO)系统抑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血红素组、卟啉锌组、精氨酸组、亚硝基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普通饮食,其余6组喂饲含1.5%胆固醇饲料,血红素组和卟啉锌组同时分别给予氯化血红素或锌原卟啉-9腹腔内注射,精氨酸组和亚硝基组同时饮水,给予L-精氨酸或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2周后实验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继续原方式喂养8周。结果:6组高胆固醇喂养家兔的血脂(TC、TG、LDL、ox-LD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组颈动脉NO生成量、NOS活性显著降低,而CO生成量、HO-1活性、内膜面积显著增加(P均0.01)。与胆固醇组比较,血红素组HO-1活性、CO生成量显著增加,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降低,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减小(P均0.01);卟啉锌组HO-1活性、CO生成量明显降低,ET-1水平、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增加(P均0.01);精氨酸组cNOS活性、NO生成量显著增加,ET-1水平,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明显降低(P均0.01);亚硝基组cNOS活性、NO生成量明显降低,ET-1水平、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HO-1 / CO与NOS/NO系统均有抑制再狭窄的作用,两系统作用互补且相互代偿,HO-1 /CO系统通过调节和代偿NOS、NO以及下调ET-1而抑制血管损伤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吸烟对大鼠肺组织iNOS、eNOS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O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的NOS在吸烟所致慢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被动吸烟组,iNOS抑制剂L-NIL干预组及NOS抑制剂L-NAME干预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及eNOS的蛋白表达,用RT-PCR检测iNOS及eNOSmRNA的表达,用Griess法测定BALF中的NO-2/NO-3含量。结果:吸烟大鼠肺组织中iNOS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eNOS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BALF中细胞总数及NO-2/NO-3显著增加(P<0.05)。在体实验发现,L-NIL使BALF中细胞总数及NO-2/NO-3下降(P<0.05);L-NAME对BALF中细胞总数及NO-2/NO-3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吸烟大鼠肺组织iNOS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eNOS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活化的iNOS产生大量NO促进炎症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粘膜损伤与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改变的关系。方法:用胰管结扎及加压注射法建立大白兔急性胰腺炎模型,采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与比较两组动物胰腺及十二指肠组中NOS的变化。结果:经Winslow法测定血清淀粉酶分析及组织学检查,急性胰腺炎模型建立;经NADPH-d染色表明:实验组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一氧化氮(nitric cxide,NO)在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粘膜损伤的病变过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寒冷应激(-10℃、10h)对小鼠脑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0只雄性昆明品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寒冷应激实验结束后取脑组织检测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对照组NO及NOS分别为21.12±8.68μmol/gprot、2.21±0.57U/mgprot.实验组为16.03±6.98μmol/gprot、2.84±0.79U/mgprot.寒冷应激后NO水平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NOS活性增高并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应激后NO与NOS呈显著性负相关(r=-0.461,P<0.05).结论神经递质NO及NOS参与了中枢神经寒冷应激反应,且NO水平降低、NOS活性增高,可能对中枢神经细胞主要起保护作用.在寒冷应激后期吸入适量NO可能增强脑神经元对寒冷应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