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牡丹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是临床常用的清热凉血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乙酮类、萜类及其苷类、有机酸类以及其他类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血管等作用。通过分析牡丹皮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化学成分可测性等的关系,对牡丹皮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并预测丹皮酚、芍药苷、没食子酸、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氧化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原苷、丹皮酚新苷、牡丹皮苷C、苯甲酸等可作为其Q-Markers,以期为牡丹皮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测多评法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和3种单萜芍药苷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和3种单萜芍药苷类成分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UltimateTM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以丹皮酚为内标物,建立其与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计算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成分的含量,同时利用外标法计算4种成分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的准确性、科学性。结果:12批牡丹皮药材中3种单萜芍药苷类成分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的方法进行测定,其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以丹皮酚、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建立的一测多评测定含量的方法对牡丹皮药材的质量评价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对牡丹皮中6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苯甲酰芍药苷)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7 nm(0~20 min没食子酸)、258 nm(20~30 min氧化芍药苷)、230 nm(30~50 min,芍药苷)、274 nm(50~80 min 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230 nm(80~90 min苯甲酰芍药苷),柱温30℃。结果:牡丹皮中6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苯甲酰芍药苷进样量分别在0.109 4~1.094μg(r=0.999 5),0.034 86~0.348 6μg(r=0.999 5),0.212 4~2.124μg(r=0.999 1),0.214 5~2.145μg(r=0.999 6),0.323 5~3.235μg(r=0.999 4),0.075 84~0.758 4μg(r=0.999 3)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7%,98.8%,99.7%,98.3%,98.9%,99.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牡丹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王化  何丹娆  朱良玉  于志民  张悦 《中草药》2018,49(3):708-71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赤芍提取物中9个活性成分(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酸、儿茶素、丹皮酚、没食子酸、1,2,3,4,6-O-没食子酰葡萄糖)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004~1.200、0.010~1.500、0.044~0.660、0.038~1.140、0.042~2.100、0.050~1.250、0.040~0.600、0.042~1.260和0.004~1.080 mg/m 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赤芍中9个活性成分的含量高效、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赤芍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牡丹皮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没食子酸甲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苷、1,2,3,6-O-四没食子酰葡萄糖、1,2,4,6-O-四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牡丹皮苷C、苯甲酰氧化芍药苷、丹皮酚13种化学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50%甲醇回流提取,色谱条件采用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所测13种化学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5,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结论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牡丹皮中1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该方法高效、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牡丹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完善的牡丹皮配方颗粒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含量测定方法、特征图谱方法和质谱分析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牡丹皮配方颗粒进行含量测定,颗粒中的芍药苷平均质量分数为1. 72%,丹皮酚平均质量分数为1. 42%。利用特征图谱对牡丹皮配方颗粒进行整体定性,包含7个特征峰,分别为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四没食子酰葡萄糖,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利用质谱分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共鉴定牡丹皮配方颗粒中40个化合物,包括没食子酸类、芍药苷类、丹皮酚类、黄酮类及苯甲酸类化合物。该研究将多种分析手段应用于牡丹皮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体系中,对提高质量评价和过程质量控制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牡丹皮中酚及其苷类(丹皮酚)、萜及其苷类(芍药苷、氧化芍药苷)、鞣质类(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有机酸及其酯类(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黄酮类(槲皮素)等7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 nm。以丹皮酚为内参物,计算其他6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各成分的含量。结果:丹皮酚、芍药苷、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槲皮素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一测多评法测得7个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牡丹皮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可为控制牡丹皮的整体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不同产地牡丹皮药材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牡丹皮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17个产地的牡丹皮药材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没食子酸、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酸、丹皮酚、苯甲酰芍药苷、浸出物、总灰分的含量,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牡丹皮药材质量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结果:17个产地牡丹皮药材的相对关联度在0. 314~0. 597之间,山西运城、安徽铜陵、安徽南陵产地牡丹皮样品的相对关联度排名靠前,药材质量较优,湖北恩施、重庆垫江、安徽亳州、山东菏泽产地牡丹皮样品的相对关联度排名靠后,药材质量较差。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牡丹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牡丹皮药材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等7个成分及Fe,Mg等2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牡丹皮药材中物质与微量元素间的关系,为牡丹皮药材的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波长融合方法测定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先葡萄糖,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7个成分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电感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Fe,Mg等2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对指标成分、微量元素等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综合评价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牡丹皮的质量。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牡丹皮指标性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部分有显著差异(P0.05),灰色关联度模型稳定,牡丹皮中的不同成分、各种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结论:微量元素与多指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为牡丹皮优质药材选择提供充分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牡丹皮不同采收期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多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牡丹皮不同采收期质量变化规律,确定牡丹皮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通过采集安徽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月份、不同生长年限的牡丹皮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酸、丹皮酚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的牡丹皮药材质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牡丹皮的有效成分和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以6年生所含的含量最高,而同一年份中以8月-10月所含的含量较高,产量较大。结论:亳州牡丹皮的适宜采收年限为移栽后的5-6年,以6年采收最佳,最佳采收月份为8-10月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HPLC法测定同时间同年生同生长土壤铜陵和亳州的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并比较其质量差异。方法:色谱柱:Waters VP—ODS—C18(150min×4.6mm,5μm);丹皮酚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74nm,柱温:30℃,流速1.0mL·min^-1;芍药苷含量测定流动相:乙腈:0.1%H3PO4(20:80);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流速:1.0mL·mi^-1。结果:丹皮酚在1.073-5.365μg,芍药苷在0.593—2.965μg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1,平均回收率丹皮酚为99.96%(RSD%=0.72%),芍药苷为99.03%(RSD%=0.49%)。结论:在选定的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铜陵产区远高于亳州产区;而芍药苷的含量,铜陵产区略低于亳州产区。  相似文献   

12.
何梅凤  吴伟  唐细兰  陈雷宇  陈茂玲 《中成药》2012,34(9):1700-170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知柏八味口服液(知母、黄柏、牡丹皮、生地等)中芒果苷、盐酸小檗碱和丹皮酚。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33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L/min,检测波长317 nm,柱温50℃。结果芒果苷在1.288~12.88μg/mL(r=0.999 9)、盐酸小檗碱在2.666~26.655μg/mL(r=0.999 9)、丹皮酚在1.466~14.655μg/mL(r=0.999 8)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RSD为1.6%,n=9)、99.6%(RSD为1.0%,n=9)、101.2%(RSD为1.5%,n=9)。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知柏八味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周刚  吕庆红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070-2073
目的:对牡丹皮不同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牡丹皮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皮各部位中丹皮酚、芍药苷的含量,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栓皮部与韧皮部比较,其丹皮酚的含量约高出1倍,木心部中的含量接近韧皮部的1/2;栓皮部与韧皮部比较,其芍药苷的含量约高出3.5倍,木心部中的含量约高出韧皮部的1倍;指纹图谱中,韧皮部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结论:产地加工时可以不去皮而只去心,既能简化产地加工的繁琐程序又能提高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RP-HPLC测定牡丹皮饮片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文  虞科  程翼宇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699-170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中药饮片牡丹皮中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YMC-C18柱,以甲醇-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针对不同类型组分,实行分段变波长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3 0~0.267,0.088 0~1.76,0.164~3.28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3%,101.7%,99.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丹皮及其制剂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程巧鸳  陈碧莲 《中成药》2012,34(6):1090-1095
目的制定明目地黄丸(浓缩丸)(熟地黄、当归、酒萸肉、牡丹皮、白芍、山药、枸杞子、菊花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明目地黄丸(浓缩丸)中的牡丹皮、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明目地黄丸(浓缩丸)中马钱苷、丹皮酚和芍药苷。马钱苷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四氢呋喃-乙腈-甲醇(1∶8∶4)-0.05%磷酸溶液(8∶92),检测波长为236 nm,体积流量为1.0mL/min;丹皮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8∶52),检测波长为274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芍药苷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为230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结果处方中当归、牡丹皮、芍药苷的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较强。马钱苷、丹皮酚和芍药苷分别在40.43~1 213.02 ng、40.43~1 213.02 ng和40.43~1 213.02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1.000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n=6),98.2%(n=6)和98.3%(n=6);RSD值分别为0.8%,0.8%和2.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明目地黄丸(浓缩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安徽南陵牡丹皮中3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确定牡丹皮的最优贮藏方法及贮藏期,为牡丹皮GAP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乙腈(1∶1)-0.5‰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结果药效成分的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密封包装对抗同贮优于单纯密封,散装贮藏效果最差。结论与泽泻对抗同贮有利于牡丹皮药材的保存;密封包装对牡丹皮成分影响较小,优于散装;该法简便,精密度、重现性好,可作为同时测定牡丹皮中多种化学成分的检测标准,为有效地控制丹皮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滋阴明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滋阴明目片中的牡丹皮、山萸肉、羌活、石菖蒲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的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ODS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1.67%甲酸水(24∶10∶6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牡丹皮、山萸肉、羌活、石菖蒲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易于观察。丹酚酸B的进样量在0.32~1.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1%,RSD=0.63%(n=6)。结论该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滋阴明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双丹胶囊、双丹颗粒、双丹口服液(丹参、牡丹皮)中丹参酮ⅡA、丹参素、丹酚酸B、丹皮酚、迷迭香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的含量。方法3种制剂50%乙腈提取液的分析采用XBridge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结果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6.7%~102.6%,RSD 1.1%~4.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双丹胶囊、双丹颗粒、双丹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RP-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芍药苷和乌苏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向阳  屠万倩 《中成药》2012,34(2):277-282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中芍药苷、丹皮酚和乌苏酸的方法.方法 测定芍药苷和丹皮酚用Thermo 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最大吸收波长下检测(芍药苷在230 nm,丹皮酚在274 nm);测定乌苏酸用SunFire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6.5)(70∶15∶1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芍药苷在0.194~2.425μg,丹皮酚在0.159~1.985 μg,乌苏酸在0.376~3.760 μg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9、0.9990,平均回收率为芍药苷99.73%(RSD为2.29%),丹皮酚101.15%(RSD为1.44%),乌苏酸96.72%(RSD为1.8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