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产妇末稍血和胎盘组织及发热病人末稍血中的疟原虫。[方法]瑞-姬氏染色法,薄片,厚片。[结果]386例产妇末稍血疟原虫观察有3例阳性,其中二例产妇末稍血中未查到疟原虫,而在胎盘组织中查到疟原虫。另外观察85例发热病人,疟原虫阳性14例占发热病人16.6%。[结论]妊娠前期胎盘屏障尚未发育完善,疟原虫和药物很易通过绒毛膜进入胎盘到胎儿体内。随着妊娠时间延长,胎盘屏障的形成药物不能通过胎盘,使早期感染疟原虫的胎儿此时由于胎盘屏障的形成药物不能进入胎儿体内在宫内得病,影响胎儿的发育或造成流产或死亡。另外85例发热病人疟原虫阳性占16.6%如此之高的阳性是危害非洲人民健康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发热患者血浆内毒素定量测定与血培养结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发热患者血浆内毒素测定与血培养结果比较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发热患者和80例体检人员进行血培养和血内毒素测定。结果正常人员能检测到微量血浆内毒素,发热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培养阳性发热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发热组(P<0.01),血培养阴性发热组血浆内毒素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浆内毒素测定可作为血培养项目的重要补充,在发热感染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发热患者血浆内毒素测定与血培养结果比较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发热患者和80例体检人员进行血培养和血内毒素测定.结果正常人员能检测到微量血浆内毒素,发热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培养阳性发热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发热组(P<0.01),血培养阴性发热组血浆内毒素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浆内毒素测定可作为血培养项目的重要补充,在发热感染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以下简称金葡脑)病死率很高,觋将我科1964年元月~1979年元月间治疗的12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①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明显的脑脊液变化;②脑脊液培养和/或涂片检查阳性;少数病例同时血培养和/或原发病灶脓性分泌物涂片和培养阳性。二、发病年龄及季节:发病年龄从41天~13岁。2岁以下及以上各6例。冬季发病最多共6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患者二重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可能继发二重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将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继发了二重感染的分为感染组,未继发二重感染的分为对照组,记录其原发病,基础病,抗生素、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静丙)使用情况,比较两组间入院时血常规、免疫功能、肝肾功能、血细菌培养、生化指标、DIC全套、凝血全套等各项指标的差异,找出脓毒症患者易并发二重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感染组中伴基础疾病者的比例,血培养阳性,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为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并有基础病、使用激素、抗生素使用时间延长、血细菌培养阳性、免疫功能异常等为二重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使用静丙能减少脓毒症患者继发二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86年2~4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流行期间,在血/脊液培养脑膜炎双球菌阳性的11份标本中,发现3份B群2型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菌株,现将该种菌株感染病人临床情况报告于下,并对B群2型流脑菌株传播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加以讨论。 例1 男,13岁。因发热、头痛、膝痛2天,呕吐1天入院。体查:体温37℃,脉搏22次,血压100/7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的现况并探讨病因相关诊断性检查方法的意义。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96例创伤骨科患者中286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发热(体温高于38.5℃),对这些患者进行尿常规、尿培养、血培养或伤口渗出液培养等检查并摄X线胸片,以明确发热原因,记录相应结果。结果:365例次检查中38例(10.4%)为阳性结果,分别为尿常规检查19/92(20.6%)、尿培养11/103(10.7%)、X线胸片5/62(8.1%)、血培养3/103(2.9%)、伤口渗出液培养0/5(0%)。3例血培养阳性者均为术后1周仍有发热的患者。术后6 d后出现发热的患者诊断性检查的阳性率(40%)高于术后5 d内出现发热的患者(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较常见,术后早期发热可能由炎性反应或早期贫血所致,感染相关诊断性检查阳性率较低;手术6 d以后出现发热,应警惕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发热是神经外科病人的常见症状,也是考验医护人员诊断治疗的标志。现对2007年1月—2012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2例发热病人的发热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2例发热病人中男317例,女165例;年龄6岁~73岁,平均46.5岁;体温均大于38.8℃。明确发热病因452例,其中感染328例(原发颅内感染、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肺部感染、胃肠感染),下丘脑损伤所致的中枢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病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C)、沙眼衣原体(chlamydi trachomatis.CT)、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coccus,NG)感染情况。方法 UU、NG进行培养后鉴定;CT检测使用英国立明试剂检测抗原。结果 325例送检标本中UU阳性134例,阳性率为41.2%;CT阳性51例,阳性率为15.7%;NG阳性36例,阳性率为11.1%。UU阳性与NG阳性例数之比为3.72:1。合并感染情况:UU合并CT感染38例,感染率为11.7%;UU合并NG感染30例,感染率为9.2%;CT合并NG感染21例,感染率为6.5%;三者均阳性12例,感染率为3.7%。结论盆腔炎患者中UU感染率最高,是NG的数倍,已相当常见,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血培养的阳性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度.方法:对血培养阳性结果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微生物实验宣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血培养检出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病例116例,其中与入院拟诊断沙门氏菌感染的59例符合率100%,其他57例发热腹泻等原因待查病例均为沙门氏菌阳性.结论:血培养是伤寒诊断的金标准,与临床拟诊断为伤寒病例的符合度很高;其他发热腹泻待查因患者也有检出沙门氏菌,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相似病例,应考虑伤寒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47例细菌感染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外伤、内科疾病所致发热及肿瘤患者的增加,血培养已成为血液细菌感染诊断和危重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本组对该院322例血培养标本中47例阳性标本进行了细菌种类、所在病区的分布、耐药情况及阳性时间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晓庄 《临床医学》1993,13(5):205-205
本文将我院1989年元月至1992年12月底临床诊断的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6例误诊患者的误诊原因作一分析报道。临床资料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20岁~56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①全身感染现象:发热、进行性贫血、脾肿大等。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蛋白尿或血尿、血培养阳性。③超声心动图示瓣膜有赘生物。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军团菌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军团菌肺炎临床表现复杂 ,往往具有多变性 ,不典型性 ,易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 (MODS) ,常规实验室检查与X线胸片表现缺乏特异性 ,现就我院近 5年来收治老年军团菌肺炎17例进行临床分析。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共 17例 ,男 10例 ,女 7例。年龄 6 0~ 78岁 ,平均6 8± 8岁。二、军团菌肺炎的诊断依据①有发热、寒战、咳嗽、胸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②X线胸片显示炎性浸润影。③呼吸道分泌物、痰、血或胸水培养(在活性炭酵母浸液琼脂培养基即BCYE琼脂 )中有军团菌生长。④呼吸道分泌物直接荧光法检测 (DFA)阳性。⑤血试管凝集试验 (T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布鲁菌在Bact/Alert血培养仪上生长曲线特点,帮助预测该菌株生长,协助临床快速诊断布鲁菌病。方法对血培养阳性,经血清学检测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确诊的1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有不规则发热、动物接触史。15例患者的血培养细菌生长曲线具有相同的特点:阳性报警时间72h左右,迟缓期较长,生长期较短,生长期对应的纵轴较短,稳定期平缓。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因此对发热患者应重视血液病原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观察血培养细菌生长曲线有助于加快对该菌的预测。工作人员应增强自身防护意识,防止实验室感染。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难治性发热病原菌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与规律。方法 :收集 2 0例肾移植术后因难治性发热住入综合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发热时间、热型、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肾移植术后1~ 6个月患者发热发生率最高 (15例 ) ,高热 (10例 )与不规则发热 (7例 )居多。肺部感染发生率 (2 4例 )最高(革兰阴性杆菌 15例 ,真菌 7例 ,结核菌 1例 ,巨细胞病毒 1例 ) ,泌尿系感染 (11例 ,其中真菌感染 8例 ,革兰阴性杆菌 3例 )次之。革兰阴性杆菌与真菌性败血症也有发生 (各 3例 ) ,其中 2例同时存在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 ,单纯绿脓杆菌败血症 1例。 1例深静脉导管培养发现阴沟杆菌 ;1例有真菌性心肌炎伴脓肿形成和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 ,尸检肺部检出巨细胞病毒合胞体 ;1例全身系统性 (肺、泌尿系统、血液 )真菌感染合并肺外结核感染。结论 :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最容易出现在术后 1~ 6个月内 ;肺部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最多见 ,泌尿系统真菌感染次之 ,结核感染 (肺内或肺外 )也不能忽视 ,抗感染和抗真菌疗效不佳时应考虑到结核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病人体温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57例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病人感染情况的发生率,评价指标包括术后发热(体温超过38?C),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临床医生判断感染并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比较无抗生素预防组和应用抗生素预防组两者之间的不同。结果 在全部357例病人中,住院期间术后体温始终未出现发热的有191例(53.5%),术后有1天出现发热的有95例(26.6%),有2天出现发热的有44例(12.3%),发热3天或3天以上的有27例,发热3天或3天以上的病人均应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比较无抗生素预防组和应用抗生素预防组,两者术后病人发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0.0% vs 45.1%,P=0.402),发热3天或3天以上的病人有差异(2.9% vs 9.4%,P=0.037),两组各有1例行血培养证实血液感染。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感染风险小,抗生素的预防应用与否对术后感染的发生影响不大,严格规范的术后护理对预防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低血钾致严重心律失常的抢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血钾致严重心律失常临床并非少见 ,但常因病史复杂易误诊或漏诊 ,若及时抢救亦使病人转危为安 ,否则易造成病人死亡。我院急诊科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2月抢救低血钾致严重心律失常 1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2 9 8岁。1 2 病因 氯化钡中毒 2例 ,甲亢并低血钾麻痹 2例 ,周期性麻痹 2例 ,先天性QT延长并低血钾 1例 ,腹泻后乏力单纯输葡萄糖所致 2例 ,发热患者地塞米松治疗后伴大汗所致 1例 ,原因不明 2例。1 3 血钾测定 入院时血钾为 1 2 8~ 3 5 1mmol/L …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戈登菌(Gordonia terrae)是一种需氧、无动力、生长缓慢的革兰阳性杆菌,弱抗酸染色阳性,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医院环境中[1]。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国内外有关土地戈登菌引起人类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可引起脓肿、腹膜炎、血流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疾病[2]。本文报道1例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热的患者,其血培养中分离出土地戈登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取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标本,使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培养解脲支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并做6种抗生素敏感实验。结果 200份检测的标本中,支原体感染阳性53例。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46例,人型支原体阳性7例。单独Mh感染3例,Uu和Mh合并感染4例。支原体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强弱依次为: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红霉素、氟氟沙星和四环素。结论 本实验说明了支原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有重要的地位,支原体的检测及抗生素敏感试验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科1981年1月~1987年10月共收治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表萄菌)败血症56例,占同期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的47.2%,现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43例,女13例。日龄7天内15例,~28天41例;足月儿41例,早产儿6例,过期产儿6例,足月小样儿3例。全部病例均来自农村。以夏秋季发病为多(80.4%)。可能感染途径及有关因素:主为脐部和皮肤,次为产时和宫内感染,不明原因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