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索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为消灭班氏丝虫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全民普查,分析班氏丝虫生物学特点和流行分布情况,选用了反复防治病原为主导的防治策略;制定和推广在重点流行区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防治技术措施。结果自1958年发现有丝虫病流行后,在1970-1972年,共血检调查373428人,发现微丝蚴血症10120人,微丝蚴感染率为2.71%;致倦库蚊为传播媒介,经过分类指导,采取查治结合,全民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措施,到1986年,人群微丝蚴率已降为0.04%。1998年经广东省卫生厅审评,确认深圳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 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生物学特点,选用了反复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查治结合重点村全民服药、查治结合重点流行区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 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市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病的病原生物学特点,选用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确定了查治传染源策略,制定了针对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市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单一针对病原采取反复查治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经虫病传播、消灭班氏缆虫病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班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在丝虫病不同防治时期传播作用的变化。方法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致倦库蚊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观察。结果 1956~1969年,全省进行了广泛调查,致倦库蚊是优势品种,占97.76%(731505/748239),在发现幼丝虫感染的蚊种中,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最高,为9.94%,且仅在其体内发现L3(感染期幼虫),L3率为0.22%,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防治前、防治阶段、基本消灭阶段和消灭阶段,致倦库蚊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9.94%、6.02%、0.04%、和0,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呈下降趋势,1993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各阶段传播媒介年传播潜势分别为10486.21、 5131.89、124.30和0。结论防治后期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白云区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 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病的病原生物学特点,选用了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研究血检诊断和海群生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 确定查治传染源策略,制定反复查治病原的技术措施;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区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区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消灭班氏丝虫病目的。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原为班氏丝虫病重度流行区,全省原有74个县(市)、967个乡镇、35349个行政村流行,流行区人群平均微丝蚴率7.1%,最高达39.0%,全省约有微丝蚴血症250万,慢性丝虫病患250万,丝虫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闽东丝虫病传播媒介及其阻断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其详 《医学动物防制》2001,17(11):586-590
目的 查清闽东蚊类分布、班氏和马来丝虫病传播媒介的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其阻断传播的研究。方法 调查不同生境的孳生地,所获蚊幼虫分别制成标本定种;人房内捕获蚊虫定种后逐只剖验,分别统计各期幼丝虫;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长期坚持蚊媒动态监测。结果 闽东共有蚊虫8属45种,其中天坪库蚊系福建省新记录,未捕及嗜人按蚊;证实在致倦库蚊体内查见感染期班氏幼丝虫;中华按蚊体内查见感染期马来幼丝虫,牛丝虫幼虫。结论 闽东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首次发现中华按蚊充当牛丝虫的传播媒介。马来丝虫病和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媒介传播已被阻断。1998年10月全市均已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8.
王培义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47-1450
目的评价山东省消灭丝虫病的措施与效果。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2.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措施;3.蚊媒防制;4.防治效果考核;5.防治后期全民和重点人群传染源检索、残存微丝蚴(mf)血症者反复查治、病原和蚊媒及血清学纵、横向检测、丝虫病传播阈值;6.慢性丝虫病人调查、治疗等一系列防治研究。结果1.防治前平均mf率、蚊媒自然感染率和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7.1%、19.42%和10.9%;2.历经22年的防治,1983mf率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在全国率先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3.基本消灭后,历经传染源检索、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及传播阈值等研究结果显示,平均mf率由基本消灭第1年的0.13%降至0;4.重点人群平均mf率由基本消灭后9年内的0.06%降至0(基本消灭10年后);5.蚊媒自然感染率由监测第1年的0.14%降至0(基本消灭10年后);6.年传播潜势用帐者和露宿者在研究第1年分别为0.94及3.47,至第10年时均降为0;7.采有各种有效治疗方法尤其是研制应用消肿乳糜清系列制剂通过对绝大数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治疗,患病率由防治前(1957年)10.9%降至防治后第28年(1986年)的0.31%。结论通过全国消灭丝虫病审评专家组审评,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9.
海口市消灭丝虫病的对策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现消灭丝虫病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消灭传染为主的群体防治策略,通过调查摸底,普查普治,复查复治,巩固防治成果,查治补漏,加强后期纵,横向监测,结果:经过多年防治全市微丝蚴感染率从防治前的3.74%(4899/131113)降至0(0/16469),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从21.6%(166/767)降至0(0/3706),人群抗体水平与非流行区相近,结论:全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实现了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何庆循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19-1219,1216
班氏丝虫病是一种由班氏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其临床特征主要为淋巴结炎、淋巴管炎、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等表现。汶上县曾是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微丝蚴阳性率达6.69%。经几次大规模全民普查普治和全民服用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980年经山东省考核微丝蚴阳性率降至0.05%,达到了卫生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传播潜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达到基本消灭后期其传播流行的潜势. 方法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进行10年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研究. 结果班氏丝虫病微丝蚴(mf)率由1980年基本消灭第1年的0.31%,降至第10年的0.01%;蚊媒自然感染率在第1年的0.15%,到第9~10年时均降至0;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由第7年6.85%下降至第10年的1.56%.结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当监测点mf率在0.17%~1.15%,残存mf血症者mf密度为1~50条/120μl时,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传播趋于阻断.  相似文献   

12.
205例慢性丝虫病患者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查清现存的慢性丝虫病病人,针对性地开展治疗和照料。方法 采用线索调查法,市、县(市)慢性丝虫病专业调查组对线索逐一进行个案调查、核实和确诊。结果 南通市现存205例慢性丝虫病病人,分布在海安、如皋、如东和通州等4个县(市)47个乡镇,其中患象皮肿178例次、乳糜尿31例次,鞘膜积液15例次和淋巴管炎106例次。现有慢性丝虫病患中,55周岁以上占总病人数的86.8%,并伴有多种症状和体征。结论 老年慢性丝虫病病人是今后丝虫病治疗和照料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汕头市濠江区丝虫病流行情况,总结消除丝虫病的策略及经验。方法病原学监测,实施综合性防治;对50多年来实施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960-1998年,完成对象治疗、全民服药174403人次。1984年,汕头市濠江区人群微丝蚴血症率从防治前(1960年)的7.2%降至0.5%,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8年继续降至0,达到了消除丝虫病标准。结论 50多年来,汕头市濠江区防治丝虫病措施效果显著,消除丝虫病远期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丝虫病尤其是丝虫性乳糜尿、乳糜血尿、淋巴水肿(象皮肿)等慢性疾病,迄今仍是临床上的几大难题,以往,国内外学者虽对上述疾病进行多方面治疗研究,但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对上述疾病的治疗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选择性的阐述了对慢性丝虫病物理、中西药、外科手术和基因治疗等研究进展情况。分析比较了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为制定消除丝虫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在全省开展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IFAT)纵横向监测。结果在横向监测中,末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的年份为1999年,蚊媒监测未查见人体幼丝虫感染蚊:在四个纵向监测点查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132例,至1999年已全部自然转阴,发现幼丝虫阳性蚊88只,从1997年后未查见人体幼丝虫阳性蚊;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90年的10.63%下降到2000年的0.28%,与非流行区的人群相似。结论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已趋向自然净化,丝虫病传播已被完全阻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我县1959-1997年丝虫防治效果,为以后丝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1959-1997年万载县丝载虫病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9年对载县进行丝虫病普查,发现我县仅有罗城、三兴、高村、鹅峰等四个乡(镇)有丝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病原体为马来和斑氏丝虫、媒虫为中华按蚊及致乏库蚊,1959年丝虫病流行区感染率为3.2361%。经过对感染采用海群生群体防治措施,丝虫病感染率逐渐下降,1983年基本消来丝虫病,比过了省里验收,1990-1997年感染率已下降为0。说明我县以预防为主,加强丝虫病监测,采杉群防群治措施得力,结果明显,成绩显。但是今后仍应继续做好丝虫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通过查阅文献、档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进行调查。用直线回归法推导微丝蚴率与慢性丝虫病患病率、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与急性淋巴管/结炎(Adenolymphangitis,ADL)的关系。结果按不同的防治方案进行分期分析,反复查治时期、普服乙胺嗪药盐时期及丝虫病防治工作全期的成本一效果比分别为每降低1%微丝蚴率需投入经费(以人民币元计算)44.97、268.04和161.41万元,平均每100人微丝蚴率降低1%需投入25.14、136.70和、86.10元。每减少1例ADL发病的成本为17.78、267.27、93.16元,每减少1例晚期丝虫病人需要38.25、559.54、198.77元。结论湖南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导,采用普查普治和普服乙胺嗪药盐等技术方案防治丝虫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体现了一定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防治阶段人群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开展慢性丝虫病控制和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人症状体征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防治丝虫病前、基本灭丝考核、防治后期监测、消灭丝虫病后4个阶段的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2.92%(479/16423)、0.34%(373/109561)、0.08%(172/208683)和0.06%(18/29700)。慢性丝虫病3种主要体征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的构成比随着丝虫病的防治进展而发生改变,防治前鞘膜积液占的比例最大(75.16%),以后逐渐减少,到消灭阶段调查已难发现;而乳糜尿和象皮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到消灭阶段分别占42.11%和51.63%。结论通过防治,慢性丝虫病发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还存在不少象皮肿和乳糜尿病例,必须寻找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方法,尽量减轻其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基本消灭10年、23年后乳糜尿的发病情况。方法 于1985年,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4个县190 038人;1998年,随机调查了上述4县中的1个县41 114人。结果 第1次调查发现357例乳糜尿,其中110例为现征乳糜尿,247例为非现征乳糜尿。131例(36.69%)在控制前发病,226例(63.31%)在控制后发生。第2次共查出了78例病人,平均发病率为0.19%。仅有4例新发病人,较1985下降了95.87%。24例死于各种原因,累计死亡率为24.74%。结论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年内乳糜尿有增加的趋势,10年后乳糜尿逐渐下降直至停止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