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测定与1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测定对早期诊断1型糖尿病的相关互补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ELISA法定性检测ICA、IAA及定量检测GAD,用放射免疫法空腹和餐后2h检测C肽。结果:自身抗体双阳性者(ICA+GAD、GAD+IAA、ICA+IAA)68例,为受检人数的9.94%;单一ICA阳性者28例(4.08%),GAD阳性者24例(3.5%),IAA阳性者14例(1.98%),自身抗体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抗体阳性,有显著差异(P<0.01)。自身抗体双阳性组年龄为36.2±18.4岁,明显低于胰岛自身抗体阴性组(54.6±17.2岁),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P<0.01)。IAA+ICA阳性组平均年龄为32.6±18.4岁,低于ICA+GAD阳性组(40.4±19.6)和GAD+IAA阳性组(38.8±18.6),(P<0.001)。自身抗体双阳性组及单一GAD阳性组、ICA阳性组空腹和餐后2hC肽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组(P<0.001)。单一IAA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明显低于阴性患者,提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单一IAA阳性除外)胰岛功能有明显损伤;单一IAA阳性患者不能反映胰岛功能受损程度。成年糖尿病患者GAD阳性率较高,青少年糖尿病患者ICA、IAA阳性率较高,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GAD抗体和血脂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菝酶(GAD)抗体及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DM2)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了53例DM2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GAD抗体、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结果DM2组GAD抗体阳性率为9.4%,其CH、TG、LDL-C及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HDL-C及apoA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M2患者少数存在胰岛8细胞功能损伤且普遍继发血脂代谢紊乱,为临床施以有效治疗以及预防、减少并发症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种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宽枫 徐萍 张梅 覃又文 刘超 XU Kuan-feng XU Ping ZHANG Mei QIN You-wen LIU Chao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8):623-626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对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DA、ICA和IAA;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清C肽。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GADA、ICA和IAA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患者和正常组,P<0.001。GADA在1型糖尿病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ICA和IAA组,P<0.01。青少年患者组ICA阳性率高于GADA和IAA组,P<0.001,成年组及老年组患者中GADA阳性明显高于ICA和IAA组,P<0.05。GADA/ICA、GADA/IAA及三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一抗体检测的阳性率,P<0.05。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者,P<0.01。结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胰岛功能明显低于阴性患者,表明抗体阳性患者胰岛功能有明显损伤。GADA、ICA和IA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对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青少年期GADA和ICA的联合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方(简称中药),结合西药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作用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A组23例)、胰岛素组(B组25例)及胰岛素加中药(C组24例)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没有得到改善,C肽分泌峰值仍然较低而且后延,而B组和C组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C肽分泌峰均有提前,表明B、C两组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恢复,但C组患者的效果最好。结论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与胰岛素联用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方(简称中药)结合西药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作用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A组23例)、胰岛素组(B组25例)及胰岛素加中药(C组24例)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没有得到改善,C肽分泌峰值仍然较低而且后延,而B组和C组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C肽分泌峰均有提前,表明B、C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恢复,但C组患者的效果最好。结论: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与胰岛素联用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因多饮、多尿、多食伴消瘦15年,慢性腹泻伴恶心、呕吐、发热10d于2008年1月入院。患者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伴消瘦在我院就诊,查体:心肺无阳性体征,体重在1个月内减轻约10kg,BMI17.2kg/m^2,辅查胰岛素释放试验示空腹血糖10.1mnol/L,试餐后1h血糖19.5mmol/L,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滋膊降糖方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以中药滋脾降糖方干预,1剂/d,分2次口服;对照组60例予以吡格列酮15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8w。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胰岛索、李氏B细胞功能指数(MBC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hPG)、餐后2h血糖(2h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ISI及MBCI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1hPG、2hPG及MBCI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对于初发T2DM患者,滋膊降糖方和吡格列酮均有改善胰岛口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控制血糖的作用,但滋膊降糖方改善胰岛8细胞功能的效果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的血糖和胰岛素及C-肽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于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监测HbA1c水平及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浆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大部分病例可较长时间的保持血糖正常。结论: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和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好转,且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降糖通络汤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90例T2 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片及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以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通络汤,1剂·d-1。两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日内血糖极差(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absolute 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及餐后血糖波动均值(mean of 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MPPGE),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our,2h 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lc)及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 beta cell function index,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DBG、MAGE、LAGE、MODD及MPPGE水平分别为(1.07±0.53)mmol·L-1、(1.13±0.47)mmol·L-1、(4.69±0.75)mmol·L-1、(1.51±0.23)mmol·L-1及(3.05±0.63)mmol·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0.55)mmol·L-1、(2.15±0.43)mmol·L-1、(5.53±0.81)mmol·L-1、(1.83±0.21)mmol·L-1及(3.87±0.75)mmol·L-1(P0.01);治疗后观察组2h PG、Hb A1c及FINS水平分别为(8.59±1.28)mmol·L-1、(6.83±0.76)%及(7.06±0.88)m U·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6±1.77)mmol·L-1、(7.68±0.79)%及(9.75±0.93)m U·L-1(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HOMA-IR水平下降,治疗后观察组HOMA-IR水平为(1.67±0.45)低于对照组的(2.18±0.53)(P0.01);治疗后两组HOMA-β和ISI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HOMA-β和ISI水平为(67.5±7.17)和(-2.75±0.31),均高于对照组的(60.6±6.93)和(-3.31±0.24)(P0.01)。结论:降糖通络汤能降低T2DM患者2h PG和Hb A1c水平,调节日内血糖波动、稳定血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β细胞分泌功能,从而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德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41例。对照组提供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提供德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01±1.28)mmol/L、(9.71±2.64)mmol/L、(8.29±1.33)%、(4.49±1.07)、(4.87±1.26)]比,观察组治疗后FPG[(5.41±1.22)mmol/L]、2 hPG[(7.51±1.95)mmol/L]、HbAIC[(6.35±1.52)%]及HOMA-β(6.68±1.16)、HOMA-IR(3.02±1.02)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德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较好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建民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2):186-188
本文通过比较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总体费用,探讨短期CSII强化降糖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方面的优势。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病例纳入标准[1]:2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下列标准:空腹血糖≥11.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所有患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后血清miR-375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0例初诊2型糖尿病受试者使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腰围?血压和血清miR-375表达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及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利拉鲁肽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的miR-375表达量和HbA1c显著降低(P < 0.05),胰岛素0~30 min曲线下面积?胰岛素0~120 min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P < 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血清中miR-375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