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卓越服务理念的采血优化流程在献血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8 600名献血人员进行研究,其中2018年1~6月为实施采血优化流程管理前,为3 823名;2018年7~12月为实施基于卓越服务理念的采血优化流程后,为4 777名。记录实施前后献血人员采血等候时间及采血期间不良事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实施前后采血人员疼痛情况,调查献血人员对采血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基于卓越服务理念的采血优化流程进行献血管理后,献血人员采血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采血期间献血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献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献血管理中实施基于卓越服务理念的采血优化流程可优化献血期间采血流程,缩短献血者等候时间,提高献血者舒适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献血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针对青年献血者中心血站采血护理中应用互换沟通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设定为2018年1月及2019年1月,从本地区中心血站中的青年献血者中筛取100名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血站工作人员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再从100名青年献血者中随机抽取50名作为观察组,增加互换沟通模式干预,剩余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青年献血者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二次献血情况。结果:观察组青年献血者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献血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中献血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4.00%,(p<0.05);观察组中有40名青年有过二次献血经历(80.00%),对照组中有22名青年有过二次献血经历(44.00%),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青年献血者中心血站采血护理中应用互换沟通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增强整体好感,降低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献血者的二次献血,帮助整体提升血站的形象,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献血模式已由有偿献血转化为无偿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护理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不仅是对献血者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也可减少或避免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于保留献血者,动员其再次献血及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工作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血过程中“一针”成功率尤其重要,我院血站自2001年6月成立开始采供血工作以来,“一针”成功率达99%,笔者对“一针”失败进行了分析,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血站医护人员做好献血者的心理疏导,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是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方法:针对无偿献血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医护人员进行开导、启发、鼓励,用科学的道理解除献血者的精神负担,消除心理障碍。使献血者调整最佳身心状态进行采血。结果:无偿献血者一次自觉状况良好、心情愉快的献血经历,会使自己无偿献血的高尚行为得到社会认可,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发扬,使自己布满荣誉感、自豪感。结论:重视对献血者的心理疏导,消除顾虑,减少了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保障献血者身心健康,更好的开展采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适量献血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采血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防治方法,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了采血护士的心理活动对献血者心理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说明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有重要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润平 《光明中医》2009,24(1):143-144
目的:通过对初次献血者的心理护理,降低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初次献血者除进行献血前后的一般护理外,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的恐惧、疑虑等不良情绪,改善心境,提高献血者的勇气和自信心,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进行了心理护理的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心理护理是献血者献血过程的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对初次献血者更需要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防止和控制无偿献血反应的发生,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方法:笔者收集整理了自2002年来青岛市胶南采血点有资料记载的无偿献血者所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采取的防救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结果: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制定并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防救措施,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献血不良反应是能够预防的,通过医生严格的体检,献血环境的改善,采血人员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强化,使献血者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献血,既能减少并有效防止献血反应的发生,又有利于组织发动更多的献血者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  相似文献   

9.
在无偿献血活动中,献血反应除与献血者对血液生理及献血知识缺乏认识,与献血者疲劳、空腹、睡眠不足、采血环境不佳、采血人员的穿刺技术等因素有关外[1],还与献血者献血时的体位有重要的关系。笔者观察发现,在半卧状态献血时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坐位献血,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9月—2006年1月在杭州龙翔服饰城采血点献血的无偿献血者7 706例,均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进行体格检查,合格后方可献血。采血人员固定,半卧状态采血使用依维柯中型采血车,坐位采血使用金龙大型采血车,对2种不同姿势下所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血护士对减少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10 年12 月至2011 年11 月,5 名护士在部队采血的记录资料中出现献血反应的情况.结果 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5 名护士采血,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人数有差异.结论 采血护士是对献血者血液采集工作的主力军,其优质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操作对减少献血反应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献血者在血站献血的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输血科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进行献血的无偿献血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献血者通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献血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人员的心理变化情况(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焦虑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血护理人员与献血者沟通技巧,促进献血顺利完成。方法:成立循证护理管理小组,分析2015年1~10月期间的750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之前沟通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开展新应对技巧。比较实施新的应对技巧前后献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献血的认可度。结果:开展新的沟通技巧后,提升了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可度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沟通是一门艺术,采血护士通过与献血者的良好沟通,促进献血过程顺利且愉快完成,提高献血者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学生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血液的浪费及确保血液质量.方法:收集花都区血站2009年1-11月大学生献血体检表及献血不良反应记录表5028份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的献血次数、体位的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不同.结论:大学生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次数、体位有一定关系,针对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我们制定出一系列预防措施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无偿献血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地避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和热情。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预防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或预防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中、后实施全程护理,献血前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服务态度热情大方,注意事项提前告知;献血中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献血后正确压迫针眼,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全程护理可以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地完成献血过程,有助献血者再次来献血,更有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献血人数日益增多。严格把好采血质量关,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后的护理愈显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7.
适量献血有益健康,已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千百万捐血者的实践所证实,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作出奉献,踊跃献血。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采血工作的环境、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方式等都会对献血者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初次献血者较为明显。因此采血人员与献血者融洽的语言交流,可以使献血者轻松的完成采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献血者是血源的保证,由于献血者各自的心理活动不同,献血行为表现也不同,常出现一些献血的反应,而如何让献血过程顺利的进行,医护人员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掌握心理学知识十分重要。在采血工作中应用医学心理分析观察献血者,有利于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使采血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献血者是血源的保证,由于献血者各自的心理活动不同,献血行为表现也不同,常出现一些献血的反应,而如何让献血过程顺利的进行,医护人员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掌握心理学知识十分重要.在采血工作中应用医学心理分析观察献血者,有利于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使采血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工作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健康人群对我们工作标准要求更高。相对于采血岗位的医技人员,尤其是采血护士,她们是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的接待者,将沟通技巧渗透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为献血者服务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合适、得体的非语言交流,可增强献血者对护士的信任,帮助无偿献血者更好地消除其紧张心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化无偿献血者再次参与献血的意愿,特别是街头无偿献血者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