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非常高兴向大家推荐这份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H.priori)临床指南。该指南的编译是由数位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世界知名专家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幽门螺杆菌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J.R.Warren和B.J.Marshall首次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以来,H.pylori作为一个新发现的传染病致病菌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胃肠疾病的认识.使胃肠疾病的病因学和治疗学发生了一场革命。H.pylori作为人类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以及与胃癌的密切联系已为国际医学界所确认。与心脑血管病等消化系统外疾病的关系也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H.pylori和H.pylori感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1990-2002年66项H.pylori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农村地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64.4%.城市人群为48.7%.H.pylori感染危害十分严重。1985年张振华教授首次在国内成功分离出H.pylori,在Hpylori感染的防治中作出了贡献.推动了我国H.pylori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它的感染不但与B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且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MALT淋巴瘤和胃癌也有重要关系,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等肿瘤发生的相关致病菌。Hp在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较高达到50%~80%,近年来,随着对Hp的深入认识,Hp感染与胃外疾病的关联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其理论依据是:局部炎症伴随系统的损害;持续的感染能诱发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引起感染的局部和远处器官的损害。现将Hp感染与胃外疾病的关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而且与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6.
幽门螺杆菌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从发现到现在已经23年了,23年来对Hp的研究一直是胃肠病研究中的重点,而却感染治疗的研究又是Hp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随着抗生素在Hp感染治疗中的应用,Hp耐药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以致Hp根除的难度越来越大,Hp根除失败的原因与却对抗生素耐药直接相关,所以Hp耐药株的研究也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蒋晓玲 《胃肠病学》2007,12(5):320-320
幽门螺杆菌(H.pylori)可引起消化性溃疡,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H.pylori感染普遍存在,而且其基因具有很强的种系地理结构(phylogeographic structure)。提示其多态性可反映人类的种系地理特征和迁徙史。2003年,我们将370株H.pylori菌株分为4个主要种群。这些菌株的地理起源反映了人类居留史上的重要事件,如玻里尼西亚和美洲的殖民地化,以及非洲班图人的迁徙。  相似文献   

8.
胃肠激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 1 98 3年 Warren和 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 Hp)以来 ,大量研究表明 Hp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目前已经确认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病变活动、顽固不愈以及复发的主要因素 ,已于 1 994年被 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正式将其纳入第一类致癌危险因素。总的说来 ,Hp是通过影响胃酸分泌和影响胃、十二指肠粘膜保护机制 ,而导致一系列 Hp相关性胃肠疾病 ,现己知有多种胃肠肽和胃肠激素参与调节胃酸分泌和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因此 ,从胃肠激素的角度来说 ,胃…  相似文献   

9.
陆红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9,14(1):59-61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常被认为是胃肠道疾病而不是感染性疾病。与其他可治愈的严重细菌感染相比。H.pylori感染的根除率较低。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而行治疗,第一个疗程的预期根除率应〉95%,典型感染应〉99%。临床医师应根据当地微生物的耐药谱来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重视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胡伏莲 《胃肠病学》2006,11(7):385-387
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发现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和治疗学发生了重大变革,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已得到公认。因此,H.pylori感染的治疗已成为目前H.pylori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也是临床医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H.pylori感染的治疗中.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H.pylori耐药菌株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   总被引:65,自引:5,他引:65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布了两次关于幽门螺杆菌(Hpylori)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第一次是1999年海南三亚会议提出的海南共识,于2000年发表:第二次是2003年安徽桐城会议提出的桐城共识,于2004年发表。其后,我国对H.pylori处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欧洲2000年Maastricht Ⅱ和2005年Maastricht Ⅲ共识报告对我们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郑青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7,12(5):263-266
已知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引起人类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半数以上人群存在H.pylori感染,但大多数感染者胃内并不发生病变.或表现为轻度慢性胃炎,仅小部分感染者发展为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6.36%,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易感染幽门螺杆菌,且相比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4.
熊伍军  刘菲  邱德凯 《胃肠病学》2006,11(6):367-369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寻找安全、有效、价廉、使用便捷的抗H.pylori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研究表明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具有抗H.pylori的作用,可提高H.pylori一线根除方案的根除率。本文就LF的分子特性、生物学作用及其抗H.pylori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类发现胃黏膜存在螺旋状微生物是在100多年前.然而直至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才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并于1989年正式命名.从此引起了各学科学者的广泛关注。Hp能在胃极端酸性环境下长期定植.其自身抗酸机制和对胃泌酸功能的影响相当复杂。同为Hp感染.所造成的临床结局却各不相同.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慢性胃炎,部分发展成更为严重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和胃癌。这种矛盾的结果与Hp感染后对酸分泌作用密切相关.然而其对酸分泌的作用是相当复杂的。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幽门螺杆菌诱发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致感染局部和远处器官损害,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现就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胃肠外疾病的关系作一综合。  相似文献   

17.
萧树东  郑青 《胃肠病学》2006,11(3):129-131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东北亚,如中国、日本、韩国等。我国北方和沿海地区(包括上海)的胃癌发病率很高,而南方地区则很低。众所周知,胃癌的发病涉及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环境因素(主要是饮食因素)和遗传因素。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西藏的H.pylori感染率高达85%.该地区也是胃癌高发区,而广东H.pylori感染率很低.仅为42%,胃癌发病率小于10/10万人口。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激素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病的关系密切[1],涉及到胃炎[2]、胃癌[3-5]、和消化性溃疡等病[6,7]的形成.至于通过何种机制致病、或引起何种病理生理改变,兹按不同的胃肠激素,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19.
彭国林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03,8(2):116-117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1982年由澳大利亚医师Marshall分离培养出来的,H.pylori感染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我国成年人群的感染率近60%。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也是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根除Hpylori可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己得到国际医学界的公认。但H.pylori感染是否会增加应激性溃疡(stress u1cer,SU)的发生率,危重患者预防SU时是否需根除H.pylori,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就H.pylori与SU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在胃肠外疾病患者中的感染率及其分布特征,探讨其与胃肠外疾病发病的相关性,以期在疾病预防及临床治疗中发挥指导作用。方法对15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肝硬化、过敏性紫癜及其他胃肠外疾病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1530例胃肠外疾病患者中有1140例14C-UBT结果阳性,感染率74.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组H.pylori感染率均高于健康人(P〈0.05),肝硬化患者H.pylori感染率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合并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病例H.pylori感染率较单纯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高(P〈0.05),而肝硬化及过敏性紫癜组则无明显差异。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胃肠外疾病患者中联合抗日.pylori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治疗原发病。结论H.pylori感染可能在消化道以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否为相关胃肠外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