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5-HT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内在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的心身疾病,发病率高。英美大样本调查示,IBS占普通人群的22%和16%。有作者对北京城市18—70岁普通人群2500人进行问卷调查,符合罗马标准的IBS占6.82%。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当前多数人认为IBS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造成的。5-HT不仅是一种神经递  相似文献   

2.
3.
我们选取了1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照组8名肠癌病人,检测其乙状结肠粘膜内5—羟色胺(5—HT)含量,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5—HT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讨论了乙状结肠粘膜内5—HT含量的降低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内压升高、慢波活动增多的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讨论了5—HT的改变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精神症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有关的功能性疾病 ,是指一组包括排便习惯改变 (腹泻 /便秘 )、粪便性状异常 (稀便、黏液便 /硬结便 )、腹痛及腹胀等症候群 ,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目前 ,IBS仍被认为是功能性疾病 ,尽管不危及人的生命 ,却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与生活 ,降低生活质量 ,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IBS是人群常见病、多发病 ,西方国家统计 ,门诊病人中IBS占 10 .6 % ,人群患病率为 7.1%~13.6 %。我国目前尚无全国性的统计资料 ,潘国宗等对北京城郊人口的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5.
张丽妍  陈胜良 《胃肠病学》2009,14(8):502-50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由于缺少明确的结构和生化改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有~定难度。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性和胃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病理生理基础,近年来探索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机制成为IBS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5-羟色胺(5-HT)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相关。5-HT相关制剂用于IBS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5-HT在内脏高敏感性形成机制中作用的研究将有助于IBS病理生理机制的阐明和临床新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受体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内分布、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对在消化道的作用靶点和可能的细胞学机制做出合理解释和推断。方法 经结肠镜钳取24名正常人和5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回肠末端、盲肠和降结肠黏膜,分别采用抗人雌、孕激素受体抗体标识肠黏膜上雌、孕激素受体,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数目改变。结果 1、IBS患者回肠末端和盲肠黏膜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数目增多(P<0.01),降结肠黏膜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2、肠道黏膜未见孕激素受体表达 结论 IBS患者肠黏膜雌激素受体高表达在IBS病理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并认为肥大细胞为雌激素在消化道的重要靶点,其对于揭示IBS在女性中的高发病率和月经期加重的临床现象有重要意义;同时提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肠易激综合衙(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和5-HT3受体(5-HT3R)在腹泻型IBS(D—IBS)患者结肠黏膜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名正常人和28例D—IBS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分别取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各两块。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HT阳性细胞;以蛋白质印迹分析半定量检测5-HT3R的表达。结果:D—IBS组4个部位结肠黏膜的5-HT阳性细胞数和5-HT3R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但4个部位之间相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D—IBS患者结肠黏膜5-HT合成和分泌增多,5-HT3R表达上调,提示5-HT和5-HT3R可能为D—IBS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为D—IBS的治疗提供了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8.
神经机制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期刊登了多篇有关“功能性胃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学术文章。肠易激综合征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 ,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常的生化指标 ,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个典型代表。过去曾被称为“过敏性结肠”、“易激结肠”或“黏液性结肠炎”等 ,现规范统称为“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 ,简称IBS)。国际上对该病的诊断标准曾多次研究制订 ,于 2 0 0 0年公布了最新的罗马Ⅱ诊断标准[1] 。其要点为 :1、诊断本病首先需排除组织结构或生化异常对于症状的解释 ;2、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内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和肥大细胞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结肠镜钳取24名正常人和5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回肠末端、盲肠和降结肠黏膜,分别采用抗人肥大细胞类胰酶抗体标识肥大细胞和抗人雌、孕激素受体抗体标识肠黏膜上雌、孕激素受体;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双染(DAB和BCIP/NBT染色)检测肥大细胞上雌激素受体的存在。结果 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与肥大细胞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84(P<0.01);肠道黏膜未见孕激素受体表达;IBS患者回肠末端和回盲部黏膜肥大细胞有雌激素受体表达。结论 肥大细胞为雌激素在消化道的重要靶点,肥大细胞上存在雌激素受体在IBS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常见功能性胃肠病.IBS全球患病率为2%-15%.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多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染与炎症、神经-内分泌失调、精神心理、食物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提出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理论在IBS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发现,胃肠道的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在IBS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以MCs在IBS中的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军  侯晓华 《胃肠病学》2012,17(2):71-7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已有研究证据表明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胃肠动力改变、内脏高敏感、肠道感染和炎症、慢性应激、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和脑-肠轴功能紊乱等。部分患者在急性肠道感染恢复后仍存在腹痛、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即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是近年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PI-IBS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动物模型、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等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贾方圆 《胃肠病学》2011,16(11):686-68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应激、脑.肠轴功能紊乱、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紊乱等有关。本文就IBS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重视黏膜低度炎症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承党 《胃肠病学》2008,13(9):513-515
研究发现一些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和回肠黏膜中存在低度炎症,急性肠道感染、遗传因素、食物过敏、肠道菌群改变、社会心理因素等可能触发肠道低度炎症的发生,并使之持续存在。这种低度炎症可导致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激活内脏感觉系统,可能在IBS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孟捷  韩海啸  杨晋翔 《胃肠病学》2013,18(6):378-380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常见功能性肠病,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消耗大量医疗资源。饮食调整是IBS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膳食纤维一般指食物中不被人体小肠内源性酶水解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具有增加粪便容积的作用。很多研究探讨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对IBS的影响,但尚无明确结论。多数研究认为不溶性纤维对IBS症状无益,而可溶性纤维则有一定作用。分别研究不溶性和可溶性纤维对不同IBS亚型作用的设计良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15.
毕洪钟 《胃肠病学》2012,17(10):636-638
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仅靠药物治疗已无法完全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行为心理学疗法的疗效目前已得到认可。行为心理学疗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全治愈疾病,而是为了缓解临床症状,节省医疗开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行为心理学疗法治疗IB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蕙蕙  杜勤 《胃肠病学》2007,12(7):442-445
人群中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腹痛、腹泻、便秘和其他不适症状常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且可伴有焦虑。因此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主要是针对胃肠运动、感觉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特别是针对肠道受体调节剂的药物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7.
心理因素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运红  徐肇敏 《胃肠病学》2003,8(5):287-289
背景: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在腹泻型IBS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分别统计腹泻型IBS患者、病程类似的慢性胃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50例)的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析腹泻型IBS患者的病程与SDS、S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腹泻型IBS患者与慢性胃炎患者的SDS、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腹泻型IBS患者的病程与SDS、SA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腹泻型IBS患者表现出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可能是IBS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IBS的真实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二嫚  颜秀娟 《胃肠病学》2012,17(10):633-63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作为胃肠道与外界的直接联系,近年来食物在IBS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为IB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就食物因素在IBS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