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免疫作为特异性的免疫预防措施,为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几十年来的应用,在许多国家成功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但OPV有可能在极少数服苗者或其接触者中发生麻痹型脊灰病例,即疫苗相关病例(VAPP...  相似文献   

2.
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率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率张兴录,王克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市,l00050)1概述脊髓灰质炎(脊灰)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随着1955年脊灰灭活疫苗(IPV)和1960年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1996年非洲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徐述湘1摘译李锦瑞1校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WHA)建立了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目标。为实现该目标,WHO提出了4个方案;(1)使儿童中服用口服脊灰疫苗(OPV)至少3次/人的免疫覆盖率达到并...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1991年起建立了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系统,将15岁以下不明原因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作为监测对象,不断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为北京市消灭脊灰证实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991年以来共报告并经调查确认的本中110例AFP病例,参照卫生部的综合诊断标准,均排除脊灰野病毒病例,仅发生口服脊灰疫苗(OPV)相关病例(VAPP)2例,不排除VAPP2例,AFP病例接触者及15岁以下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出脊灰野病毒,表明北京市15岁以下儿童已基本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5.
婴儿OPV单独免疫与OPV─eIPV联合免疫抗体应答及肠道排毒情况比较姜萍编译徐爱强审校(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市,250014)英国自1962年开始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到1984年,已基本消灭了本土的脊灰野病毒。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6.
从1979年开始,美国报告的144例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都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有关(同一时期,还有6例输入病例,其中最后1例发生在1993年)。直到最近,人们仍认为使用OPV的意义大于发生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的危险性(每240万剂OPV中发生1例VAPP)...  相似文献   

7.
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控制乃至消灭脊灰最重要的策略是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进行有效地预防。但OPV的应用 ,在服苗者或其接触者中出现了极少量因服苗引起的麻痹型脊灰病例(Vaccine—AssociatedParalyticPoliomyelitis,VAPP)。 196 2年Feny首先报道了 18例类脊灰的发生可能与服用OPV有关〔1〕。以后 ,加拿大、丹麦、匈牙利、英国及前苏联等国家或地区也相继报道了VAPP。由此 ,VAPP开始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 ,很多国家…  相似文献   

8.
美国1980~1994年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刘青恋1译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最近推出了连续性脊灰免疫方案,即: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常规免疫包括两剂灭活脊灰疫苗(IPV)和两剂口服脊灰疫苗(OPV)。委员会修改免疫方案有以下3个原因:①美国从...  相似文献   

9.
文摘     
文摘群众性接种扑灭了阿尔巴尼亚脊髓灰质炎的流行1996年10~11月,通过两轮群众性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在阿尔巴尼亚扑灭了脊灰流行。1996年8、9月份的每周约发现十几名病例,在第2轮接种后1周,只1例未经免疫的人发病。这次从4月份...  相似文献   

10.
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的研究近况雷芝樱综述杨宏徽审校1996-08-20收稿。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全世界推广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OPV)已30余年,实践证明使用安全,效果卓著[1]。脊髓灰质炎(脊灰)发病率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刘巍 《应用预防医学》1995,1(3):184-187
鉴别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进展刘巍综述王树声古绍文校自50年代应用脊髓灰质炎病毒(PV)灭活或减毒活疫苗以来,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为此WHO提出2000年在全球消灭脊灰,我国计划在1995年提前消灭,其...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1996年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63例,采集粪便标本161例,分离到肠道病毒(EV)37株,阳性率为230%。其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8株,分离率为50%;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9株,分离率为180%。8株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对26株NPEV定型,其中柯萨奇B组(CoxB)10株,艾可(ECHO)7株,不能被中和9株。1996年采集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102例,分离到NPEV35株。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1996年共检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134例,分离到3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阳性率为224%;其中Ⅱ型2株,Ⅲ型Ⅰ株,经型内鉴定均为疫苗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7株,阳性率为1269%。PV阳性率与采便时间、年龄有关,而NPEV阳性率与这些因素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四县市健康婴儿脊髓灰质炎病毒带毒情况调查谢秋莲,徐瑾,李延军,陈美光,崔长法,贾庆梅(河南省卫生防疫站,郑州市,450003)为了了解脊髓灰质炎(脊灰)在高危人群中的循环动态,尤其是6月龄以内未接受三价口服脊灰活疫苗(TOPV)免疫的婴儿携带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现况──1995年度实验室监测报告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计划免疫技术指导中心,北京市,100050)在全国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活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基础上,自1993年冬以来,又补充...  相似文献   

16.
1985~1994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进展1985年泛美卫生组织(PAHO)确立了1990年在西半球消除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目标,最后1例确诊的脊灰野病毒病例于1991年发生在秘鲁。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确立了在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由于...  相似文献   

17.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相关病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相关病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250014)徐爱强,宋艳艳(综述)李笠(审校)常见的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PV)野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过去.它的传播极为广泛,主要感染儿童,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1995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13例,分布在70个县(市、区,下同),占全省县数的66.4%,其中脊髓灰质炎(脊灰)5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61/10万,脊灰皇散发。AFP病例14天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0%,48小时内调查率为96%;全年共分离6株脊灰疫苗病毒,已有3年末发现脊灰野病毒所致病例。此结果显示:江苏省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做好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加强管理等,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及时随访率等都较低,尚须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1992-199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病毒学监侧结果表明,AFP病例出现麻痹后,间隔24-48小时及时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可显著提高病毒分离的阳性率。同时使用RD细胞系大大提高了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检出率。为证实消灭脊灰,在今后的AVP病例监测中,必须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尽早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做好实验室病毒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1987~1993年检测了AFP病例147名,其中属广州市本地患者86例。通过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查和病毒抗原表位分析揭示了广州地区AFP的病原学具有四个特点:(1)除了PV_(1-3)型之外,还有CoxA9,CoxB3、5,ECHO7、12、13、18,以及一些未定型的非PV肠道病毒;(2)脊灰病例与非脊灰病例之比下降(0.87:1);(3)从广州市脊灰病例所分离的病毒型别及抗原性质已由PV_1型野病毒为主,动态地转变为PV_2型类疫苗株为主。从1992年开始已不能从病人分离到野病毒株;(4)输入脊灰病例已超过本地病例(47:40),输入脊灰仍然是以PV_1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