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EA)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炎症反应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单纯电针(EA)组、缺血(MCAO)组及电针预处理(EA+MCAO)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再灌注48h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取脑后分别使用TTC染色、ELISA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脑梗死容积、半暗带脑组织炎症因子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NF-κB核转位情况。结果:MCAO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Sham组(P<0.05),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增加,脑内促炎因子水平增高而抑炎因子降低,MPO活性升高,NF-κB发生核转位(P<0.05);与MCAO组相比,EA+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脑梗死容积降低,脑内促炎因子水平降低而抑炎因子增高,MPO活性降低,同时NF-κB核转位被抑制(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使脑内炎症反应减轻,可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2.
厚朴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厚朴酚(Magnolol,Ma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厚朴酚(25、50、100mg/kg,共3d)预处理后,通过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于脑缺血2h再灌注24h时,观察不同剂量厚朴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状态、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及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 厚朴酚预处理后,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病学症状,降低脑水肿程度,降低脑梗死体积;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PO活性,降低脑组织TNF-α、IL-1β的含量.结论 厚朴酚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Ber-PC)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测定再灌注后缺血侧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Ber-PC剂量依赖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面积,拮抗缺血脑组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脑组织SOD、GSH-PX活性.结论 Ber-P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局灶性短暂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时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吸附剂 (CINC)的动态变化和作用 ,用线栓法制备缺血 1h再灌不同时间的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采用 EL ISA法测定缺血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CA区 )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 (ACA区 )脑组织内 CINC浓度 ,并同步检测髓质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结果发现 ,在再灌注 1h以上各组缺血脑组织内 CINC浓度与缺血 1h未再灌注时比较都有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 .0 1)。 CINC浓度达顶峰出现在再灌注 12 h。在再灌注 12 h以上各组 MCA区 MPO活性与再灌注 3 h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MPO活性达顶峰出现在再灌注 2 4h。结果表明 :短暂缺血再灌注时 ,缺血脑组织产生的 CINC有促进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氢石蒜碱(dihydrolycorine,DL)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 h再灌注24 h。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L低、中、高剂量组,于大鼠脑缺血后即刻及复灌后11 h及23 h DL组腹腔注射DL(10,20,40 mg.kg-1)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观察不同剂量DL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脑梗塞面积、脑水肿程度和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给予DL可明显降低缺血侧脑梗死及脑水肿程度,使神经病学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MPO的活性(P<0.05)。结论:D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与Bax的表达,脑组织SOD、MDA和GSH-Px水平,以及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等评价EGCG的作用.实验分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GCG(高、低剂量)治疗组、尼莫地平对照组.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症状、脑梗塞体积和脑组织水肿表现明显;脑组织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神经细胞凋亡、Bcl-2与Bax表达明显增加,但Bcl-2/Bax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而上述这些指标在EGCG和尼莫地平组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 EGCG通过提高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Bax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丝桃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in,Hy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丝桃苷高(50mg·kg-1·d-1)、中(25mg·kg-1·d-1)、低(12.5mg·kg-1·d-1)剂量组、银杏叶胶囊对照组。给药组术前连续灌胃5d,于末次给药30min后行手术,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TTC)染色检测脑组织梗死面积;干湿法测脑含水量。结果:模型组神经病学评分、脑组织梗死面积、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yp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脑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或P<0.01),脑含水量及神经病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1)。结论:Hyp能够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水肿程度,减少脑组织的梗死范围。Hyp对脑缺血再灌损伤有显著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B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栓线法建立大鼠大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1小时模型,观察银杏内酯B对大鼠神经行为改变、脑梗死范围和缺血侧大脑含水量的改变,同时检测脑组织匀浆中SOD活性、MDA、NO、GSH、GSH-PX及CAT含量的改变.结果 银杏内酯B中剂量,高剂量组能够明显改变模型大鼠神经行为、脑梗死范围和缺血侧大脑含水量,银杏内酯B治疗能够明显升高大鼠大脑组织匀浆SOD活性,降低MDA和NO含量,提高GSH、GSHPX含量及降低CAT活性.结论 银杏内酯B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抗自由基损伤,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自由基产生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溶媒组、阿司匹林50mg/kg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予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5分制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 溶媒组相比,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caspase 3表达及凋亡细胞减少(P<0.01). 结论 阿司匹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脑组织中caspase 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Nim)组、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处理组(PNS).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脑水肿和脑梗死进行测量,并采用硫代巴比妥酸盐法测定MDA含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结果:PNS组与模型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1),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5);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MDA是反映组织损伤程度的物质、SOD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可降低缺血脑组织MDA的含量、增加SOD活性而发挥对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I-6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3,6 [二甲氨基 ] 二苯骈碘杂六环枸橼酸盐 (I 6 5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 4h再灌注 2h后取脑组织测定梗死体积、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I 6 5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 (P <0 0 1) ,减少MDA含量 (P <0 0 1) ,提高SOD活性 (P <0 0 1)。结论 :I 6 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水肿、脑组织内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脑心通胶囊对脑含水量、MPO活性以及ICAM-1、VCAM-1、E-selectin表达的影响。结果脑心通胶囊0.24、0.48 g/kg能减轻模型大鼠脑水肿,降低脑组织MPO活性,减少模型大鼠脑组织ICAM-1、VCAM-1、E-selectin的表达。结论脑心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水肿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MPO活性、减少模型大鼠脑组织ICAM-1、VCAM-1、E-select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Xuesaitong Injection (血塞通注射液, XST) on brain inflammatory response after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 Methods: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s of male rats were induced by transient occlusion for 2 h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which was followed by 24 h reperfusion. XST was administered throug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25 mg/kg or 50 mg/kg at 4 h after the onset of ischemia. After reperfusion for 24 h,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was evaluated, the brain edema was detected with dry-wet weight method, the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OAM-l) of ischemic cerebral cortex and caudate putamen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pectively. Results: XST not only lowered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at the dose of 50 mg/kg, but reduced brain edema and inhibited MPO activity and IOAM-1 express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group (P〈0.01). Conclusion: XST has a definite effect on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IOAM-1 an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when treatment started at 4 h after ischemia onset, and also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in the infarcted cerebral area.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将雄性SL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GM-1处理组(15、30、60 mg/kg 3个给药剂量组).通过红四氮唑(TTC)染色和图像分析计算各组脑梗死体积,采用生物化学法测量各组伤侧脑中NO含量和iNOS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GM-1中、高剂量处理组脑梗死体积缩小,iNOS活性和NO量下降,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脑缺血后iNOS升高与脑损伤关系密切,而GM-1可以对抗iNOS和NO上升,并减轻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5.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脑缺血模型组(n=8)、路路通组(LLT,31.25mg•kg-1,n=8)及OMT35、70和105 mg•kg-13个剂量组(n=8)。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腹腔注射给药5 d,以神经学评分及脑梗塞体积为指标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测定大鼠血清NO及脑组织中MPO含量以探讨氧化苦参碱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氧化苦参碱35、70和105 mg•kg-1剂量组大鼠脑梗塞体积减少(P<0.05,P<0.01,P<0.001),70和105 mg•kg-1剂量组神经学评分降低(P<0.01);氧化苦参碱各剂量组大鼠血清NO及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脑缺血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炎可能为其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探讨4种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为探索最佳高渗盐水浓度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前10min和再灌注12h静脉给予0.9% NaCl 4 mL/kg(A组),7.5% NaCl 4 mL/kg(B组)、10% NaCl 4 mL/kg(C组);23.5% NaCl 4 mL/kg(D组),每只大鼠于分别于术毕麻醉苏醒后2h,再灌注6h、24 h进行神经行为功能评分,并应用TTC染色法、干湿重法、常规HE染色法观察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梗塞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结果 神经行为功能评分和脑梗塞体积的测定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脑组织含水量D组要少于其余组(P<0.05),脑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3.5%NACl脱水作用要强于其余3种浓度NaCl.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梗死体积、梗死区炎性反应及大鼠神经行为功能评分,4种浓度NaCl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 (BYHWD)中生物碱、多糖、苷、苷元 4类有效成分部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ACO)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多形核细胞 (PMNL)浸润的影响。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MACO模型 ,以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判定脑组织中多形核细胞的浸润。结果脑缺血 2h再灌注 46h后 ,脑组织MPO活性升高 (P <0 .0 5 ) ,多糖组和生物碱组脑组织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 (P<0 .0 5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 ,白细胞浸润到损伤区 ,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补阳还五汤 4类有效成分部位中多糖、生物碱能降低脑组织MPO活性 ,减轻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脑组织中多形核细胞的浸润 ,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SOD、GSH-Px和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缺血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治疗组(10 mg/kg)和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治疗组(30 mg/kg)。各组动物按要求给药,在预定时间进行神经损伤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大鼠神经损伤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组织内SOD、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介导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