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放免法测定40例脑出血性中风和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随访病期动态改变,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无论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组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别,并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各种脑血管意外124例(出血性中风33例,缺血性中风91例)作了血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血浆纤维旦白原和胆固醇含量测定,认为上述各项测定对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预防和预后估价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所有急性中风或TIA患者是否都应该住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所有急性中风病人常规住医院治疗,英国则不然,20%—60%首次中风患者是不住院治疗的。为了探讨这方面的争议,作者对该急诊科(ED)一年内诊断为缺血性中风、TIA或出血性中风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 该组病例男87名,女81名,年龄20~90岁,平均56岁。ED诊断为缺血性中风129例,TIA22例,出血性中风26例。其中161例收入院治疗,无神经缺失症状21例,有神经缺失症状140例。出院时症状改善83例,未改善43例,病情恶化13例,死亡1例。有27例出院诊断与ED诊断不同。10%的病人,ED诊断为缺血性中风,而出院时既未发现中风,也未发现TIA。还有17例在ED时对于是否需要住院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的发病率较高 ,尤其是女性。在美国男性占 1%~10 % ,女性占 3 %~ 2 0 %。临床研究表明 ,偏头痛与中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预防中风 ,现就偏头痛相关性中风的流行病学、分型和发病机制作一论述 ,希冀有益于临床。1 流行病学特点一项资料表明 ,偏头痛可增加青年女性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而另一项调查则认为典型偏头痛可使男性缺血性中风发病增加 ,并且仅影响无其他中风危险因素的男性。最近一项研究表明 ,偏头痛可使中风的总发病率及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增加 ,它可使中风的总发病率增加 80 % ,使缺血性中风的发…  相似文献   

5.
混合性中风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22例混合性中风,占同期中风病人的13.1%。临床观察和病理资料证实,中风急性期完全可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病变,出血性和缺血性。此二种病变可以互相促进,相互转化。本资料归纳为二种类型;出血一梗塞型;出血型。早期多次CT扫描对混合性中风有可靠诊断价值。治疗以中性为主,合理使用渗透性脱水剂,注意脱水后补充入量,适当控制血压水平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也称梗死性出血,是指缺血性中风病灶内血流再灌注,发生继发性出血。属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占5%~10%,常因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而危及生命。现将我科自2001年来经CT、MRI及临床证实的2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出血与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传统的中风分类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并认为两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都有较大差异。近年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CT、核磁共振等新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出血与缺血性中风部分有相同的病理基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先后或同时并存,使中风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多样,临床诊断更加困难,治疗更应慎重、稳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年人出血性中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32例住院确诊的青年人出血性中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继发癫痫22例(占68.7%),恢复期10例(占31.3%)。结论 青年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易继发癫痫,病灶在脑叶者癫痫发生率较高,急性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 一般资料: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0月期间共收治出血性脑梗塞(HI)病例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3岁。本组是在缺血性中风后一段时间病情突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的情况下,行头颅CT确诊的,其中19例检查二次或二次以上。HI发病时间距首次缺血性中风最早40小时最晚36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73例急性脑血管病非特异性酯酶标记T细胞的检查结果,缺血性与出血性脑血管病两组均低于对照组,提出检测免疫功能可否做为预防中风的先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APD中断对中风的影响。方法:在连续的住院患者中,调查APD中断后缺血性中风患者APD中断的原因,中风的机制以及中风发作的潜伏期。结果:在28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中,4.49%有APD中断,ADP中断与中风起病的潜伏期为7.4±1.26天。结论:部分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ADP中断有关。在带有多种血管病危险因子的人群中,ADP中断是缺血性中风的一个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0月~1997年12月共收治脑中风急性期住院患者43例,用清开灵治疗,并设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较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43例:出血性中风18例,男13例,女5例,最大年龄对岁,最小年龄犯岁,平均年龄58岁;缺血性中风25例,男18例,女7例,最大年龄刀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的岁。对照组对例,出血性中风9例,男7例,女2例,最大年龄ed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6岁;缺血性中风11例,男6例,女5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年龄61岁。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组43例中:肝阳暴亢,风痰阻络12例,痰热腑实…  相似文献   

13.
混合性中风——一种应予重视的中风类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风是当代三大致死病因之一,历来被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型。但临床和病理研究都不断发现,在一个病人的一次中风期间,脑部可同时或相继发生出血和缺血两种病理过程。对这种混合性中风,迄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这是因为:对脑出血或脑梗塞过去尚无完全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而在混合并存时,则更难以确诊。在尸检时,虽可  相似文献   

14.
30例脑动脉硬化性混合性中风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紫外线辐射血液疗法作为对照组,另30倒在上述疗法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93.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显效率63.4%,总有效率83.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刺五加注射液不仅用于缺血性中风,也可用于缺血性和出血性并存的混合性中风的治疗。对加快意识的恢复,血肿和脑水肿的吸收以及梗塞灶的改善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人出血性中风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32例住院确诊的青年人出血性中风继发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继发癫癎22例(占68.7%),恢复期10例(占31.3%).结论青年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易继发癫癎,病灶在脑叶者癫癎发生率较高,急性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人出血性中风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32例住院确诊的青年人出血性中风继发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继发癫癎22例(占68.7%),恢复期10例(占31.3%).结论青年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易继发癫癎,病灶在脑叶者癫癎发生率较高,急性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人出血性中风继发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32例住院确诊的青年人出血性中风继发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继发癫22例(占68.7%),恢复期10例(占31.3%)。结论青年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易继发癫,病灶在脑叶者癫发生率较高,急性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缺血性中风的一种危险因子。10%~15%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伴有糖尿病,而3.5%~6.2%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远高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本文观察了糖尿病患者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大脑供血中断引起脑组织损伤进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在全球范围内,卒中已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死因。目前,研究发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参与了卒中发生和发展相关生物进程。此外,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造成卒中后神经损伤的许多信号通路存在联系。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明晰。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钠血症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高钠血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89例进行分析,发现并发高钠血症24例,发生率为4、gi%。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患者高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11%和2.96%,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23例高钠血症是发生在脱水剂治疗之后,20例有脱水的临床表现,出现高钠血症后有18例患者病情加重.死亡13例,病死率54.11%。作者认为:脱水剂的治疗而补液不足是引起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高钠血症的发生促使患者病情加重,预后不良,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