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中央气道不全性梗阻和支气管结核、术后痰栓形成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及正确诊断的方法。方法对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3l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特征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其次为活动后胸闷、气促,肺部闻及哮鸣音,胸部影像学多无特征性改变或极易漏诊,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低,诊断前缺乏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结论中央气道不全梗阻性病变或炎性病变包括支气管结核、术后痰栓形成时原发疾病症状不典型,肺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表现或极易漏诊,故该类以表现为咳嗽、喘息、活动后胸闷,进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延误诊治。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再结合肺CT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表现、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所收治的43例曾误漏诊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以刺激性咳嗽首诊5例,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刺激性咳嗽伴痰中带血就诊8例,误诊为肺癌2例、肺炎6例;以咳嗽伴发热38.5℃就诊4例,误诊为肺炎;以咳嗽伴喘息首诊18例,误诊为肺炎12例、支气管哮喘6例;仅诊断为肺结核漏诊气管支气管结核8例。43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灌洗或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气管支气管结核,确诊后经规律抗结核治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均获得明显效果。结论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检查缺乏特异性是导致气管支气管结核误诊的重要原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典型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方法对2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中曾漏误诊的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7.86%。5例分别因喘息加重伴无尿、气喘伴呼吸困难、间断喘息及反复咳嗽伴气喘就诊,初期诊断为肾小球肾炎1例,支气管肿瘤伴穿孔2例,误诊为小儿肺炎2例;误漏诊时间1周~2个月。5例均经胸部X线检查等确诊儿童支气管哮喘,其中诊断为肾小球肾炎1例、支气管肿瘤伴穿孔2例为漏诊儿童支气管哮喘。5例确诊后予氟替卡松鼻喷剂及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等药物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5例均预后较好。结论不典型儿童支气管哮喘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故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其的警惕性以及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认识和了解,以减少或避免该病误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小儿慢性咳嗽临床资料,提高对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被误诊或漏诊的慢性咳嗽患儿病因诊断情况。结果:17例被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8例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8例被误诊为慢性咽炎;4例被误诊支原体肺炎、间质性肺炎;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并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被漏诊;3例被误诊为肺结核;2例支气管异物被漏诊;1例支气管扩张被漏诊;1例胃食管反流(GER)被漏诊。结论: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应积极查找诊断线索,查找病因,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孙伟红  莫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31-8431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误诊原因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按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的效果。结果 115例CVA误诊时间为6周~15个月;误诊为支气管炎45例,上呼吸道感染27例,咽炎22例,扁桃体炎13例,支原体肺炎5例,百日咳、原发性肺结核、支气管异物各1例。按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1~8周咳嗽停止。结论 CVA临床表现不典型,对慢性咳嗽患儿应详细了解病史及掌握其诊断要点,避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6.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咳嗽变异性哮喘(CAV)又称咳嗽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多由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或由呼吸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易误诊或漏诊^[1]。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本院收治的35例CAV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咳嗽变异型哮喘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 ,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 ,容易漏诊和误诊 ,其临床特点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伴有发作性胸闷为主要症状 ,无喘息和哮鸣音。VCA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获理想疗效 ,并可避免和减少其发展成为典型支气管哮喘。本文将我院呼吸科于 1  相似文献   

8.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惟一症状,没有喘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短期使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的部分哮喘病人。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为了提高CVA治疗水平,对我院收治15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基础肺功能正常,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咳嗽消失.因CVA病程较长,缺乏典型的哮喘症状,故临床易误诊、漏诊.现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4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气管癌较少见,约占呼吸道原发性肿瘤的1%左右,疾病早期无特征性表现,常规X线检查不易发现病灶,易漏诊、误诊,晚期可因呼吸困难而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原发性气管癌5例,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最终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咳嗽是内科门诊中最常遇见的主诉[1-2],而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作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慢性咳嗽病因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中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易误诊或漏诊,若不及时治疗,CVA会发展为典型支气管哮喘,损害肺功能,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CVA,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症状发作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根据病史和体检医师可对大多数症状典型的患者作出正确诊断,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常被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误诊原因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按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的效果。结果:115例CVA误诊时间为6周~15个月,误诊为支气管炎45例(39.1%),上呼吸道感染27例(23.5%),咽炎22例(19.1%),扁桃体炎13例(11.3%),支原体肺炎5例(4.3%),百日咳、原发性肺结核、支气管异物各1例(分别约占6.9%)。按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1~8周咳嗽停止。结论:CVA临床表现不典型,对慢性咳嗽患儿应详细了解病史及掌握其诊断要点,避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以不典型症状为主诉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哮喘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科门诊诊治的6例被误诊的以不同不典型主诉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情景再现式介绍每位患者的诊治经过及心理表现,总结患者具有诊断价值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平均年龄(41.50±17.50)岁,分别以心悸、单纯胸闷、全身不适、胸痛、咽部哽咽感、慢性咳嗽为主诉,病程中均无出现喘息,查体无异常。1例患者胸部CT平扫提示双侧支气管壁增厚,5例有过敏体质,4例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湿疹病史,5例尘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中位值为33.5 ppb(16~176 ppb)(1 ppb=1×10-9mol/L)。6例患者通气功能在正常范围,2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4例存在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6例患者均诊断为轻度支气管哮喘,中位误诊时间为9个月(3~24个月)。在经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和(或)白三烯受体调节剂抗哮喘治疗后病情显著缓解,中位起效时间为6 d(2~7 d),治疗前、后哮喘控制评分分别为(17.00±1.58)分和(24.20±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7,P=0.001)。 结论以不典型症状为主诉的哮喘患者大多伴有过敏体质并伴随胸闷、气短这两种典型哮喘症状,对抗炎治疗反应良好,但容易漏诊误诊。增强对哮喘存在不典型症状及表达异质性的意识,仔细深入地采集病史,综合应用多种辅助检查和科学合理地诊断性治疗是及早正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发育不良(congenital pulmonary hypoplasia,CPH)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避免临床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长期误诊的CPH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结果本例14岁,自幼反复咳嗽、喘息,多次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给予常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至我院就诊后经胸部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及肺功能检查,诊断为CPH并支气管哮喘,因家长担心手术风险,经规范化抗哮喘保守治疗后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结论 CPH临床罕见且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误漏诊;详细询问病史,全面分析病情,及早行胸部高分辨率CT等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肺功能检查,但对有禁忌证、配合欠佳的患者易误诊、漏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电子鼻检测技术检测呼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用于早期快速筛查支气管哮喘、评估类固醇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类固醇反应,是一种经济、快速和高诊断率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误诊诊治经验。方法:总结分析近3 a我院2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早期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5例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例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例误诊为慢性咽炎,2例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例为痰血待查。结论: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如胸片、CT扫描多无阳性结果而易漏诊和误诊。纤维支气管镜检,结合病理活检、抗酸染色等检查是早期诊断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支气管哮喘的误诊原因。方法:选择经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的胸痛患者32例,分析其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过程。结果:2例直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30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以胸痛为主诉的支气管哮喘临床上易被误诊,及时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正>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之一,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它几乎没有喘息和呼吸困难症状,常被漏诊或误诊为"伤风感冒"和"支气管炎",用一般化痰止咳药和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而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必要时辅用吸入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会使咳嗽消失,其病机在于气道的慢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1],其诊断标准:(1)咳嗽持续>4  相似文献   

20.
陈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5306-5307
目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随生活水平提高而逐渐增加。但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疾病很多,病情较重,误诊延误疾病及时诊治。方法:对我院近年按支气管哮喘收住的30例患者加以分析。结果:误诊原因分析:患者病情重,进行检查过程中易出现危险,患者及家属因病情或情绪不配合检查。或对疾病警惕性不够,引起误诊。结论: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疾病较多,完善检查,仔细观察病情,可减少其误诊误治率,使原发疾病得以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