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品种统计不良反应的原发疾病、药物使用方法等。结果:中药注射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主要有药材来源、制备工艺、药液配制、药液输注等。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规范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细节,才能达到安全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中药注射剂不断涌现,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于其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以及临床应用的增加,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个别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死亡。为了减少或防止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使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文通过收集2000~2004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256例中药注射剂的ADR,并加以分析,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本院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度本院上报的39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用量最大的4种中药注射剂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4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是血栓通、金纳多、灯盏花素以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门诊使用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应用注射剂发生了ADRs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s的病例共251例,9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119例,占47.41%。ADRs类型以临床呼吸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其次是皮肤。结论:医院应关注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运用中医理论使用中药注射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韩伟  何恩霞  曹京梅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98-2500
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危急重症治疗领域具有化学药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在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流感危急重症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近几年中药注射剂频繁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严重质疑,究其原因,不外乎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合理用药问题。因此,该文从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史开始,综合文献资料,阐明中药注射剂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临床麻醉不良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杭州口腔医院麻醉科实施过麻醉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22例麻醉不良事件。分别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原发疾病、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等方面分析出现麻醉不良事件的成因及特点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出现麻醉不良事件是由于麻醉方式的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原发疾病、麻醉药物和手术类型。在这22例麻醉不良事件中,与呼吸系统有关的有9例,与循环系统有关的有7例。结论:提高临床麻醉安全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不断提高麻醉医师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医院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临床麻醉安全,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郑州市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次、规律及特点,为该市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例次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男女比例为1∶1.12,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198例患者中21例有过敏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次居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参麦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倡导安全用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强化其安全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州的122例清开灵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女性略高于男性其中男性占46.72%,女性占53.28%;多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占73.77%;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损害最常见,占26.45%,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1.80%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占15.99%。结论:临床应用清开灵注射剂时应密切观察30min内患者的情况,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南方日报》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去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349例,提醒关注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药监总局第59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显示,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349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具体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最为突出。同时头孢唑林注射剂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依然存在,其中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造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以及预见性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发生的100例不良反应事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及相关因素,并探究其防范措施。结果:将所有不良反应事件的致使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后通过回归性分析得出,出现不良事件与滴注速度、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及其他意外因素无显著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良事件与药物自身(复发制剂)、储存时间以及未检查过敏原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有药物本身原因以及生产过程中对药物的影响等,可通过加强药物生产质量、调整滴速以及强化给药护理等方式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血栓通注射剂治疗,分析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5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5~10min,6例发生时间为11~30min,14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31~60min,3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2~5d;12例发生时间30min,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6例发生时间为5~30min,临床表现主要以药物热为主;2例发生时间20min,临床表现主要以过敏性休克为主。结论:血栓通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相对较高,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力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改进制药工艺,提高制药质量。  相似文献   

12.
67例穿心莲内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67例使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穿心莲内酯注射液中发生不良反应多见于穿琥宁、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临床使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首选喜炎平注射液,且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佳的疗效,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0,(10)
目的:考察肿瘤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相关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109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从性别、年龄分布、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9例ADR报告中涉及11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肿瘤患者的个体因素、药物本身和使用方法均有相关性。结论: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安全性的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魏戌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48-2751
不良反应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的重点,目前文献研究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尚未明确,发生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合格药品和正常用法用量是不良反应判断的前提条件。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过敏体质或药物过敏史是常见的影响因素,而溶媒种类、药物浓度、药液配制后的存放时间、给药速度、与临床常用药品的配伍禁忌是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的影响因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需结合临床前研究、临床表现、药物流行病学试验结果来判断。为正确判断与研究不良反应,提出应明确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反应影响因素,完善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推进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涉及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49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施惠埙 《河南中医》2015,35(2):422-42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患者用药情况、过敏史、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或者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结果等。结果:44例患者中,有药物过敏史者20例,首次用药发生者35例,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 min以内者39例;药物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品种共应用5类15种,主要是活血化瘀类及清热解毒类注射剂;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皮肤及其附件26例;通过停药、对症治疗,均好转恢复,原疾病病程延长6例,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不良反应,除科学组方、改进工艺、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外,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按照药品说明书应用,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成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使用中成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71例,统计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71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排列第一位,占51.3%;其次为呼吸系统,占26.6%。结论:中成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肤,在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合理用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ADR发生时间、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11%和51.89%;年龄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57.55%;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最多,占58.7%;涉及4个类别19种中药注射剂,以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占66.98%),又以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例数最多,有27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3.67%),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106例ADR患者经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全部好转或痊愈,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护,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4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患者临床上采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具体因素.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器官主要是在神经系统、胃肠系统以及皮肤系统等,造成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因素是药证不符、有着较长的应用时间、较大剂量、配伍存在失误等.结论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注射剂较为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重视中药输液反应、中药注射液的辨证治疗、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等工作能够促进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降低,对用药安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田文颖 《中医药导报》2012,18(11):84-86
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我院收集的93例热毒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患者的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者61例,占65.6%;消化系统疾病者17例,占18.3%;发热待查者10例,占10.8%;其他疾病者5例,占5.4%。共统计出患者不良反应表现108例次。不良反应最多的是皮肤不良反应74例次,占68.5%;其次是全身性不良反应13例次,占12.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1例次,占10.2%。热毒宁与其他药物联用的有71例,占76.3%。其中,联合1种药物的有59例,占63.4%;联合2种药物的有11例,占15.5%;联合3种药物的有1例,占1.4%。联合用药71例中,68例的联用药物中有抗菌药物。结论:必须加强对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并应进行前瞻性再评价,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