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经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骨密度(BMD)的变化,探讨防治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及门诊SLE女性患者46例(SLE组)实行标准泼尼松治疗,年龄20~45(27±7)岁,用BMD检测仪分别测定GC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患者腰椎2、3、4椎体(L2~L4)、髋部股骨颈(Neck)、华氏三角(Ward’s)、大转子(Troch)及桡骨远端的BMD。同时测定本院40例健康女性医务工作者(对照组)相关部位的BMD。【结果】SLE组治疗前各部分BMD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3个月后BMD较用药前有下降趋势,桡骨远端显著降低( P <0.05),治疗6个月后L2~L4、桡骨远端BMD下降明显( P<0.01),且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30.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1)。【结论】SLE患者经GC治疗后BMD较早发生改变,提示临床工作者应要求患者定期检查BMD值,调整药物用量,加强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唑来磷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缓解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唑来磷酸注射液治疗18例65-85岁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痛的缓解情况,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善,血钙、磷无显著变化(P〉0.05),血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P〈0.05),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P〈0.05),18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0%,但患者能耐受。【结论】唑来磷酸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性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塞患者骨质疏松相关骨密度、骨生化与骨转换等指标变化。方法应用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足踝部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应用偶氮胂Ⅲ法检测血钙与钼酸盐法检测血磷,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 85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骨质疏松自我筛查(OSTA)指数属高风险22例,女性老年脑梗塞患者OSTA指数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TA指数风险分组与骨密度相关(P=0.01)。另外,男性与女性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清25(OH)D含量与骨形成指标(PTH、BGP、P1NP和BALP)均具有相关性(P〈0.01),女性患者血Ca2+、血P3+、25(OH)D3、PTH、BGP和P1NP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现象,且女性患者尤为严重,有必要进行骨质疏松综合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补肾强督方治疗30例符合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股骨粗隆骨密度(BMD)、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BATH功能指数(BASFI)、病情活动指数(BASDI)、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补肾强督方治疗后患者的骨密度有显著提高(腰椎P〈0.05、股骨颈P〈0.001、三角区P〈0.05、股骨粗隆P〈0.01);BG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P1H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ESR、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BASFI、BASDAI明显减少(P〈0.001);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补肾强督方可以调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代谢水平,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阿伦膦酸钠维D3与钙剂等骨质疏松干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生化与转换相关指标变化。方法应用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足踝部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应用偶氮胂Ⅲ法检测血钙与钼酸盐法检测血磷,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除血Ca2+、血P3+分别互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430,1.528,P>0.05)外,25(OH)D3、PTH、BGP、P1NP、BALP与β-CTX分别互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25.964,-3.441,-3.079,-2.074,4.182,5.149,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后伴肢体瘫痪患者在常规应用脑梗死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肢体康复治疗同时给予阿伦膦酸钠维D3与钙剂等骨质疏松干预治疗,对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联合阿仑膦酸钠和碳酸钙维生素D对非绝经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GCS)所造成的骨量丢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16例绝经前期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均每日2次给予碳酸钙维生素D300mg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阿仑膦酸钠70mg/周。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血钙、血磷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碱性磷酸酶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检测2组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SLE患者联合阿仑膦酸钠能有效改善GCS长期应用所造成的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最大限度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温肾补阳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肾补阳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以常规治疗加上温。肾补阳的中药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治疗(钙尔奇,每日1次,每次1粒),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止痛效果,骨密度(BMD)及生化指标血钙素(BGP)、尿吡啶酚(PY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血钙素(BGP)及骨密度测定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的BGP及BMD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PYD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的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补阳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25(OH)2D3和钙剂联合治疗对使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原发性肾脏疾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58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原发性患者先按使用激素的剂量分为小剂量组(A组)和大剂量组(B组),每组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1,25(OH)2D30.25μg/d和碳酸钙600mg/d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碳酸钙600mg/d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同时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A、B2组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PTH、血钙、血磷、血AKP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12周后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中,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BM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中,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BMD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使用中小剂量激素的原发性肾脏疾病患者:1.25(OH)2D3和钙剂联合治疗可预防萁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老年男性增龄与骨密度、钙调节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增龄与骨密度(BMD)和钙调节激素的关系。方法85名老年男性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60-69岁)32例、B组(〉70岁)53例。常规测定L2-L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区的骨密度,静脉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紊(CT)骨钙素(BGP)和血清钙(Ca)磷(P)。结果随着增龄,BMD逐渐下降,B组的BMD较A组明显减低(P〈0.05),Ward’s的BMD下降最明显(P〈0.01),两组腰椎L2-L4的BMD值无显著变化。血钙调激素:B组与A组比较PTH明显升高(P〈0.05)。BGP明显减低(P〈0.05),CT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老年男性随着增龄,BMD下降,PTH增高,BGP和CT下降。提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与年龄和钙调激素的异常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50-75岁,绝经5-30年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妇女62例,同分为骨疏康冲剂加钙剂联合用药组,单用骨疏康冲剂组和单用钙剂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患临床症,用DEXA监测髋部骨密度,测定知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结果 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组服药后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1),其骨密度也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5),但骨代谢指标各组间无显差异(P>0.05)。结论 骨疏康冲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单用骨疏康冲剂有着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抗生素缓释能力,部分人工骨还具有一定的骨诱导能力,以人工骨作为抗生素缓释载体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异体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能力,以异体骨作为抗生素载体可在抗感染的同时促进骨缺损愈合.由于不同载体在抗生素负载、缓释能力以及骨传导、诱导作用等方面各有优劣,因此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中应根据不同患者选取不同的载体,并对载体制作工艺进行不断改进,使其从仿生学意义上更接近人骨组织,进一步增强其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同时具有更强的抗生素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13.
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纳米人工骨是一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但其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骨肿瘤及骨病患者病灶进行彻底刮除,选用大小不一的纳米人工骨条或颗粒混合人工骨充填,并用尽量将腔隙填满压实.病理性骨折的4例患者行内固定,其余患者未行内固定,依病情选择适当的支具.观察植骨后患者全身状态及植骨局部情况,术后不同时间X射线片观察植骨局部情况.结果与结论:43例患者均获随访,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24个月.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余患者全身状态及切口愈合均良好.术后1~3个月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但局部仍可见密度高影.约12个月植入骨区与周围骨组织密度相似.结果证实应用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效果满意,且并发症较少,其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移植骨替代物,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和综合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替代材料并用于修复骨肿瘤所导致的骨缺损。方法制备狗和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经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bBMP与DBM用直接掺和的方法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混合制成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后备用。56例下肢骨肿瘤患者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后,应用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对遗留的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结果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强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成骨诱导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可塑形性。临床应用56例,经平均9个月的随访,效果良好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肢膝关节功能评价,优52例(93%),良4例(7%),优良率100%。结论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修复骨缺损理想的产品,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骨代谢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通过骨显像了解骨质疏松状况.方法:18例患者,男5例,女13例,年龄50~88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骨密度扫描仪进行骨密度检查后,进行全身骨显像.骨显像与骨密度检查均取第L1~L4和股骨颈,并勾画感兴趣区(ROI),然后分别测定各部位ROI放射性计数和骨密度值,计算骨显像各部位ROI值与同侧股骨中段ROI值的比值,观察各部位ROI比值与其骨密度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显像L1~L4各部位ROI比值与其骨密度值呈显著相关,而且,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的ROI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股骨颈的ROI比值与其骨密度无显著相关.骨显像L1~L4的ROI比值与其相应部位骨密度测定值之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放射性核素SPECT骨显像腰椎ROI比值与其对应部位的骨密度值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可通过其反映腰椎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纳米颗粒团聚后在表面自然形成不规则的纳米沟槽,可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黏附生长及基质分泌.目的:评价纳米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植骨融合能力.方法:以改良Urist法制备人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使用液氮冷冻球磨机及MICROS超细粉碎机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咬除家兔L 2-4双侧小关节及双侧椎板和横突表面皮质骨,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腰椎椎板及横突间植入纳米脱钙骨基质、脱钙骨基质及自体骨,术后4,8,12周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植骨融合效果.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与CT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组椎板、附件形态已接近正常节段,新生骨与椎板间隙完全消失,新生骨与植骨床骨质密度均匀一致;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域椎板表面有少量新生骨块影,在新生骨与椎板表面尚有一定间隙;自体骨组椎板与植骨融合界面愈合良好,植骨区有新生骨块影,融合骨块质地均匀.②组织学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被新生骨替代,与椎板间形成骨性连接,新生骨内可见大量骨细胞,与自体骨组效果相似;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达到骨性愈合,新生骨内可见板层样骨,也有类骨物质.表明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成骨诱导能力,是自体骨移植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17.
山富彦 《中国临床康复》2012,(44):8261-826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是一种新型植骨材料,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在椎骨折机骨融合中效果仍少见报道。 目的:比较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78例,根据植骨材料不同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异种生物骨经适当理化方法处理及高温锻烧后能够形成具有与人骨结构相近的天然网状孔隙结构的陶瓷样异种骨,具有三维立体孔隙-网架结构,有利于种子细胞的黏附、增殖。
  目的:观察以高温煅烧骨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以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高温煅烧骨为支架材料,复合构建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全麻下分批次拔除羊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去除远中根与第二前磨牙近中根间牙槽嵴间隔,形成5 mm×5 mm×5 mm骨缺损区域。将12只实验羊随机等分为组织工程化骨组和单纯煅烧骨组,分别在左侧下颌术区放组织工程化骨和单纯煅烧骨,所有动物右侧均作为空白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高温煅烧骨呈白垩色,保留了天然松质骨的多孔状空间。孔隙率(66.10±1.32)%,孔径范围137.44-538.72μm。干细胞接种到煅烧骨24 h后可见细胞黏附支架上,7 d后分泌胞外基质,细胞与基质分界不清。X 射线可见组织工程化骨组和单纯煅烧骨组植入材料包埋在术区,煅烧骨边缘有一圈低密度阴影。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侧骨小梁形成,对照侧无明显骨生成。提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煅烧骨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可较好的修复牙槽骨缺损,是修复小范围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