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功能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研究脑震荡后临床症状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的脑震荡患者,于伤后第3天、3周、3月分别进行99mTc-双半胱乙酯(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以在同一断层切面至少连续3帧图像存在局部放射性减低,并经2位核医学医师判读确认后定为阳性.同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于伤后第3天、3周、3月ECT的阳性发现分别为24例、11例和5例,相应脑震荡后综合症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1例、9例和3例;随着时间的推移,随ECT的阳性率与脑震荡后综合症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多功能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脑震荡的灵敏度高于CT,脑震荡和脑震荡后综合症与局部脑血流降低有关,且随着局部脑血流的改善而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2.
王新文  董力群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2):673-674,672
长期以来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 ,AL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电生理检查、肌肉活检和死后的病理切片检查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检测ALS〔1〕。近十年来 ,研究人员尝试使用影像学手段诊断ALS ,并监测其进展 ,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现综述如下。1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 ceImaging ,MRI)MRI能够观察到ALS患者运动区皮质和锥体束的损伤。Goodin等〔2〕首次报道在 5例ALS患者中 2例在T2发现对称的、自皮质经放射冠和内囊…  相似文献   

3.
SPECT检测在脑外伤后综合征脑血流显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外伤急性期过后,部分患者可遗留各种功能性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和癔病等症状,其中以头痛、头晕症状最为常见,这些统称为脑外伤后综合征,是一种复诊率很高的疾病.多年来研究认为,脑外伤综合征的产生虽有心理因素,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在诊治上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不仅能够无创性观察活体内器官的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它们的功能。随着示踪剂的不断研发和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颅内肿瘤、癫痫、外伤、痴呆、药物滥用成瘾及脑科学研究中,成为当代脑功能研究的热点。作者将PET和fMRI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一直以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近年各种非侵入性心脏成像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CAD的诊断,如负荷超声心动图、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和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成像技术除了具备诊断价值外,还有助于指导疾病的治疗,且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非侵入性心脏成像技术,以充分发挥其在判断患者预后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宇昕  翟琼香  林晓源 《广东医学》2001,22(11):1040-1041
目的 探讨MRI与SPECT对儿童脑瘫和 (或 )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近 5年来收治的 9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3组 ,即脑瘫并癫痫组 (CP +EP组 ) 32例 ,单纯脑瘫组 (CP组 ) 30例 ,单纯癫痫组 (EP组 ) 30例。年龄界于 6个月至 6岁。所有患儿均进行MRI检查 ,CP +EP组和EP组患儿同时进行SPECT检查。结果 MRI的主要表现有脑软化灶 ,脑白质发育不良 ,脑萎缩和外部性脑积水等 ;SPECT检查常表现为一侧脑局部血流灌注减少或增加 ,伴或不伴同侧与对侧基底节血流灌注增加。对CP +EP组患儿 ,MRI和SPECT均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91%和 94% )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 χ2 =0 2 2 ,P >0 0 5 ) ;而对EP组患儿 ,SPECT的异常检出率仍然很高( 90 % ) ,但MRI降至 5 3% ,差异有显著性 ( χ2 =9 93,P <0 0 1) ,并亦显著低于CP +EP组或CP组患儿 ( χ2 值分别为10 .81和 4 80 ,P值均 <0 0 5 )。结论 MRI或SPECT对脑瘫合并癫痫或单纯脑瘫儿童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应尽早进行 ,但对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单纯癫痫儿童应进行SPECT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ET/MRI)多种示踪剂显像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和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 110例受检者全部顺利完成示踪剂注射、图像采集、采集后观察的检查流程,未发生不良事件,经临床医生读片确认,获得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310,P<0.01),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服乙酰唑胺(ACZ)负荷试验脑血流断层SPECT一日法连续显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TIA发作患者进行基态和口服。ACZ负荷脑血流断层显像,并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影像数据衰减校正、影像减影及影像归一化处理。之后划取感兴趣区(ROI)378处,显像剂为^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99mTc-ECD)。结果 根据对感兴趣区进行半定量分析,并根据脑血流对ACZ的反应分成4种类型:A型,皮质区域局部脑血流(rCBF)用药前后均正常216处;B型,基态rCBF正常,用药2h后出现新的rCBF减低区87处;C型,基态时rCBF即有降低,负荷后进一步减低18处;D型,基态时rCBF减低,ACZ负荷后改善57处。结论 口服ACZ脑负荷试验SPECT一日法连续显像,可达到注射ACZ法同样的效果,可观察脑血管的反应、储备力,发现隐匿性缺血病灶,有利于TIA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搜集临床资料病历的分析总结研究,讨论CT与MR.I检查的优势利弊。方法利用CT装置和MRI装置的操作应用,同时在统计处理上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套路结果大概有三,一是MRI和CT对于出血性皮质挫伤均敏感;二是MRI在显示颅骨骨折方面略逊于CT;三是外伤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检查敏感。结论CT与MRI都能准确显示颅脑损伤的部位、程度及颅骨骨折等情况,但CT以它的快速、准确、直观作为颅脑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CT对于颅底部、脑干等隐蔽部位病变显示欠佳,而MRI以它明显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多序列、多方位等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核医学已发展成为现代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得以支持。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在动物实验方面能提供定量精确的显像技术。本文目的在于对医学领域中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脑和神经功能、急性肾衰竭、类风湿关节炎及肝和脾功能等的SPECT显像效果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89年1~12月间,使用美国善美公司APEX 409-SPECT(下称ECT)检查肝脏疾病61例,经回顾性调查得到临床确诊,並同步检查B型超声(下称BUS)资料齐全者39例,其中部份病例有XCT资料,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本文39例,男31、女8.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5岁,肝实质显像示踪剂用~(99m)Tc-植酸钠,肝血流-血池显像用~(99m)Tc-RBC体内标记法,采集方法沿袭国内常规.ECT探头有效野为园形直径45cm,采集使用椭园形轨道,每6°、15s一帧,步进旋转360°,共获取图像60帧.肝静态像尺寸为矩阵256×256,ECT和动态像尺寸为64×64矩阵.放大倍数均采用1.5倍,重连图像处理按设备提供  相似文献   

12.
李培秀  都日娜  张强 《海南医学》2009,20(11):131-133
本文通过回顾PET/CT设备的发展以及PET心肌代谢显像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完美结合,综述高档PET/CT对冠心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小儿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正常儿童^99mTc-MIBI心肌显像的图像特点。方法:正常儿童对照32例,病毒性心肌炎82例,风湿性心肌炎21例,良性室性早搏34例,静脉注射^99mTc-MIBI 185-370 MBq(5--10mCi)后90min,行心肌断层显像,经图像重建得到左室水平长轴、垂直长轴、短轴及靶心图。判断心肌显像异常的标准为,在2个以上不同方向的断层图像上,连续2层以上,在相同部位出现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者为异常。结果:正常对照组显像结果均正常,病毒性心肌炎组54例显像异常,风湿性心肌炎21例显像均异常,良性室性早搏31例显像正常。结论:^99mTc-MIBI心肌显像无创、安全,对心肌损伤性疾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诊断小儿心肌损害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NMR20台式磁共振成像仪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纽迈公司成功地开发了专门用于磁共振成像技术教学的NMR20台式磁共振教学成像仪.本文对该仪器的结构、原理、功能,及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训中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NMR20台式磁共振成像仪不失为一款理想的磁共振成像教学仪器.  相似文献   

16.
张冬坤  郭朱明 《广东医学》2005,26(10):1433-1434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一种反映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其最突出的优势是在肿瘤诊断,目前世界各地约70%的PET用于肿瘤患者,而国内基本上全用于肿瘤患者,如肺癌、乳腺癌、头颈鳞癌、结直肠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等。本文对PET检查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PET基本原理PET是一种全身功能成像,是利用核素示踪原理显示活体生物代谢活动的核医学影像技术。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肺癌脊柱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SPECT/CT、MRI全脊柱成像技术检查。对比SPECT/CT、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对肺癌脊柱转移的显示征象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22例患者共169个病灶存在椎体转移。SPECT/CT正确诊断病灶153个,假阴性16个,假阳性30个(骨质增生13个,骨岛2个,软骨终板炎6个,血管瘤4个,压缩骨折4个,PET与CT融合错误1个)。MRI正确诊断163个病灶,假阴性6个,无假阳性,表现:T_1WI低、T_2WI高,混杂信号;T_2WI、T_1WI均低;增强扫描可见强化;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斑片状分布)。MRI全脊柱成像诊断敏感性为96.45%(163/169),特异性为100.00%(606/606),SPECT/CT诊断敏感性为90.53%(153/169),特异性为95.05%(576/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应用于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可提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8.
普通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主要为结构成像,因此在帕金森病(PD)的诊断中应用有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功能影像,可显示神经递质、转运载体及其受体改变,近年来应用于P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疗效评估等,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PD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和应用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功能成像在慢性疼痛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近年来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疼痛研究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脑功能成像技术使我们对疼痛的生理反应以及慢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体化PET/MRI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胸部PET/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病例59例,观察和统计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PET/MRI表现,并与同期内接受CT检查的39例患者的CT图像对照,比较两者对转移灶检测的敏感性。结果 确诊前行PET/MRI检查病例29例,PET/MRI均正确诊断为肺癌,诊断符合率100%。TNM分期诊断17例,15例与最终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符合率15/17(88.2%)。治疗中或治疗后监测30例,有阳性发现24例(80.0%),其中12例(12/19,63.2%)与同期CT比较有新发现可疑转移灶。不同肺癌亚型的原发灶的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鳞状细胞癌(14.03±4.90)>小细胞肺癌(9.4±1.70)>腺癌(7.71±5.19);鳞状细胞癌的原发灶SUVmax大于淋巴结转移灶SUVmax。59例患者接受PET/MRI检查,仅根据MRI图像判定共发现26例患者101枚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而综合PET/MRI包括融合图像共发现28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