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表皮干细胞外源性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皮肤发生、修复、改建的源泉并与上皮源肿瘤的产生、皮肤变应性疾病密切相关。ESCs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是ESCs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关键。表皮干细胞的外源性调控因素包括:(1)细胞分泌的各种因子;(2)由膜蛋白介导的细胞间相互作用;(3)整合素与细胞外基质等。笔者着重综述ESCs外源性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视觉注意范围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使用固定位置的位置性注意范围提示,研究注意范围的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方法:被试者为12名健康右利手青年人,视觉刺激序列为:背景-提示-靶刺激。提示物为一个圆,有3种大小,其圆心均在屏幕中点。要求被试在提示范围内寻找靶刺激并判断其朝向。同时记录反应时和128导脑电(EEG)数据。结果:随着注意范围的扩大,对同等位置靶刺激的反应时缩短;靶刺激诱发ERP的P1、N1不受提示范围大小的影响,而其后部P2波幅与注意范围显著相关,前部N2的波幅随注意范围的扩大而增大。结论:1)视觉注意诱发的P1、N1成分,主要与空间方位信息的加工相关;2)提示物诱发的P2、N2成分与注意范围相关,其机制与注意方位的增益机制类似;3)在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注意方位信息要早于注意范围信息被加工,支持这两者间串行加工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手术应激反应引发机制与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华 《人民军医》2008,51(2):120-121
应激反应的传统概念是以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近年来,免疫系统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间的调控是双向的,前者主要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而实现,后者通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β-内啡肽等激素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因而,有学者提出免疫细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新观点。现将近年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纤维化是间质性肺疾病晚期的共同表现,即肺部受损后,随着炎性反应的进展,成纤维细胞反应性增生,产生大量胶原纤维,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并与其他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进而形成肺纤维化。患者治愈率低、生存期短、病死率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按病因的不同,可将肺纤维化分为:(1)与职业暴露相关的肺纤维化,如矽肺;(2)与药物相关的肺纤维化;(3)与病毒感染相关的肺纤维化;(4)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肺纤维化;(5)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等。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生性、长度21~25个核苷酸的小非编码RNA,miRNA通过与其靶mRNA的3′-UTR碱基配对结合,降解靶mRNA或抑制其翻译[1],从而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而起到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等作用,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调节因子。有研究发现,miRNA在血浆及血清中稳定存在[2,3],且组织特异性较强。因此,靶向调节miRNA可成为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潜在策略,如发现miRNA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此,笔者就miRNA在不同类型肺纤维化之间的差异表达和共同表达,以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与电离辐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线粒体在外界刺激(如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中起中心调控作用。各种死亡信号通过Bcl-2家族蛋白或直接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s激活,最终引起细胞凋亡。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简要综述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及电离辐射在其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核生物防御噬菌体入侵的机制与哺乳类免疫防御机制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特异性免疫机制,原核生物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即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与哺乳类特异性免疫系统在很多环节体现了相似的规律。通过比较,能够加深对CRISPR的免疫功能的认识。近年发现,除了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CRISPR系统还参与了许多细菌生长代谢过程的调控机制,调控基因表达的能力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 CRISPR系统功能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免疫防御的范畴,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启动子、终止子、核糖开关及核糖体作用相关序列等分别在转录、翻译以及翻译后修饰等不同水平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实现目的 基因的精确表达.它们作为基因调控元件广泛用于基因回路的构建,在基因组工程和代谢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简要概括了基因回路中这些常见调控元件的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及其改构方式,阐述了天然及人造基因调控元件在代谢途径优化中的作用,并对未来基因回路的构建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与电离辐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在外界刺激(如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中起中心调控作用。各种死亡信号通过Bcl-2家族蛋白或直接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s激活,最终引起细胞凋亡。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简要综述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及电离辐射在其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干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未成熟的前体细胞,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神经细胞和神经祖细胞而自我维持和保持多向分化潜能,通过对称分裂实现自我更新和扩增。因此,可以利用神经干细胞的特性来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是神经干细  相似文献   

10.
骨骼肌线粒体对外界应激存在重塑适应,应对能量代谢需求,维持细胞稳态。运动促进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利于维持运动中的能量代谢。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PGC-1α)为代表的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众多因子对运动比较敏感,运动后PGC-1α表达增加,被认为是运动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近些年研究提示,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因子在运动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效应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本文重点检索基因敲除等运动干预动物模型,分析运动诱导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中各类因子的作用,为运动干预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整倍体单胚胎解冻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11至2019-07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筛查(PGT-A)后行解冻移植的4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膜准备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人工周期(HRT)组及自然周期(N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12.
巨噬细胞是固有系统的单核吞噬细胞的亚群,具有高度可塑性和异质性,并且可以响应微环境信号进行表型/功能动态转换,包括具有不同功能的2个主要巨噬细胞亚群,即经典活化性巨噬细胞和选择活化性巨噬细胞。作者对巨噬细胞分型及其信号调控通路作一综述,探讨巨噬细胞转变为经典活化性巨噬细胞和选择活化性巨噬细胞的机制,以期为巨噬细胞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运动病病因与发病机制、预测与评估等相关方面评述运动病的研究进展,为运动病的深入研究及采取相应对策,预防其发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GZ应激下心血管调节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简要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心血管调节肽在+GZ应激下变化的文献,重点回顾了不同的+GZ作用方式,着/不着抗荷服和不同飞行条件心血管调节肽含量的变化等问题;并简要讨论了+GZ下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心理应激及其他因素对心血管调节肽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出了研究+GZ应激下心血管调节肽的变化在进行飞行员心血管调节功能评定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是1954年由Brisou等人提出菌属概念,1968年Baumann等人确认Acinetobacter的表型特征,其最重要的代表就是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在过去的30年中,由于其具有的显著的获得性耐药能力,使其成为威胁当前抗生素的病原微生物之一,也是所有国家的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出现对所有已知抗生素有抗性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该菌通常针对最脆弱的住院患者和严重呼吸道疾病患者。根据回顾性的研究报告,医院获得性肺炎仍是由该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最常见的感染。最近,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软组织和骨的感染已经出现,这将对医疗机构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有研究认为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可诱导细菌基因发生改变形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其耐药机制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抗生素作用靶位变异、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外排泵基因的影响。面对MDRAB院内快速传播的严峻医疗形势,加强医院感控管理、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和细菌疫苗的研究,为临床上防治MDRAB的产生提供治疗方向。作者主要对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应对措施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项目中,以研究中心承担主要任务,但各有侧重,可以满足转化医学研究的条件需求,也体现了NIH的先进管理理念。对糜烂性毒剂损伤和救治的研究包括损伤机制、药物研发、疗法评估等重要环节。目前在研的候选药物主要有抗炎药多西环素水凝胶、抗氧化剂(单/双硫醇、水飞蓟宾、AEOL10150)、亲核性清除剂(二硫嘌呤类和柔花酸)等。  相似文献   

17.
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手段之一,但其仍存在辐射剂量高、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大,以及肿瘤细胞的放疗耐受等缺点。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放疗增敏剂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一直是放疗研究的热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是一类表观遗传学修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TPT)对分泌IL-10的树突细胞(D C)亚群CDllclowCD45RBhighDC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C57BL/6小鼠脾脏CD11clowCD45RBhighDC和CD4+T淋巴细胞.CD11clowCD45RBhighDC分别加入1、10、20ng/ml TPT后进行培养,以不加TPT的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I-a/e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10的含量.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未刺激组(与未经TPT处理的CD11clowCD45RBhighDC混合培养)、高浓度TPT刺激组(与经20ng/ml TPT处理后的CD11clowCD45RBhighDC混合培养)、高浓度TPT刺激+抗体1(抗IL-10抗体)组、高浓度TPT刺激+抗体2(IL-10的同型对照抗体)组,采用MTT法测定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L-4和IFN-γ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PT能显著降低CD11clowCD45RBhighDC表面分子CD40和I-a/e的表达,增强CD86的表达及IL-10的分泌,其中IL-10的分泌水平随TPT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浓度TPT刺激组和高浓度TPT刺激+抗体2组细胞增殖活性及IFN-γ分泌水平明显低于未刺激组,IL-4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未刺激组,而高浓度TPT刺激+抗体1组细胞增殖活性及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未刺激组,IL-4分泌水平明显低于未刺激组.结论 TPT可促进CD11clowCD45RBhighDCIL-10的分泌,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2型分化,并可通过激活CD11clowCD45RBhighDC介导机体的免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核能在军事、医疗、科研和工农业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存在对机体的辐射损伤。目前对重度以上骨髓型放射病的治疗效果依然不理想。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大小为30~130 nm的小囊泡,可携带包括蛋白质、RNA、DNA等多种活性物质,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外泌体中的内含物不仅可用于辐射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还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