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除目前常规内镜检查加病理活检诊断之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内镜诊断技术。该文主要针对其内镜诊断及新的内镜成像技术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Barrett食管的诊断与内镜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艳翎  毛云高  艾刚锋 《吉林医学》2009,30(24):3314-3315
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足食管下段正常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BE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严重并发症,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E的癌变过程为特殊的肠上皮化生(specialized intestinal metaplasia,SIM)-  相似文献   

3.
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eal,BE)是由于反复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受损、单层柱状上皮进行修复的结果[1].其发生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0~50倍,内镜下诊断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992年4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30例患者的内镜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张国安 《疑难病杂志》2010,9(4):290-291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的Barrett食管65例,总结分析Barrett食管内镜诊断的临床特点以及病理特征。结果内镜下BE上皮呈均匀、粉红色或灰白的食管黏膜,出现橘红色胃黏膜,长度平均(3.6±1.1)cm。其中短段BE 51例,长段BE 14例。形态分型:岛型39例(60.0%),全周型14例(21.5%),舌型12例(18.5%)。病理学证实食管复层鳞状上皮均被柱状上皮取代;组织分型:贲门型10例(15.4%),胃底型21例(32.3%),特殊肠化生型34例(52.3%);伴有低度异型增生12例,未发现食管腺癌病变。本组成功随访63例,经治疗所有患者Barrett食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内镜及黏膜活检仍是诊断BE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关于Barrett食管(BE)的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标准存在不同的观点,本研究旨在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定义BE,从而探讨国人中BE的诊断标准问题。方法以内镜下疑似B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研究前统一内镜下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和胃食管结合处内镜检查标志的判断标准。内镜下疑似BE是指胃食管结合处的近端出现橘红色柱状上皮,即鳞柱状上皮交界处与胃食管结合处分离。食道粘膜活检取材使用四象限活检法,病理标本使用H&E染色,观察柱状细胞和特殊肠化上皮,同时观察BE的不典型增生情况。结果共收集到内镜下疑似BE者共209例,其中长段BE4例、短段BE205例;在209例内镜下疑似BE者中,食管远端共检出存在柱状上皮化生者171例;同时检出特殊肠上皮化生即病理发现杯状细胞者21例,检出率为10.0%(21/209);在21例特殊肠上皮化生患者中,长段BE1例、短段BE20例;仅1例发现不典型增生。结论BE的诊断需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可能以组织学上发现特殊肠化上皮为准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过去BE在临床上较少见,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可通过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肿瘤的顺序导致食管腺癌的发生,是目前已知导致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AC)的最危险因素之一。近二十多年来,由于BE发病率的增高,导致了西方国家AC的发病率的迅速增高,AC成为现在西方国家食管肿瘤中的最主要病理类型之一翻。  相似文献   

8.
曹唐 《医学综述》2014,20(18):3376-3378
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发展为食管腺癌的风险较普通人明显增高。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抑酸治疗、外科手术行食管切除和内镜下治疗。由于抑酸治疗的局限性、食管切除手术本身的高风险、术后诸多并发症、高费用等因素,以及随着近10余年来消化内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内镜下治疗Barrett食管变得越来越普遍,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该文就Barrett食管治疗方式的原理、疗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Barrett食管(BE)是远端食管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特殊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为长期慢性胃食管返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其中部分患者可发展成食管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中采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胃镜诊断为内镜Barrett食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内镜观察,观察组患者予以内镜窄带成像(NBI)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对BE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E检出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rrett食管中采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检出率和准确率较高,减少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由于BE被认为是食管癌的癌前状态之一,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BE及其相关的食管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对这些患者进行定期的内镜监测非常必要。BE通过化生-异型增生-肿瘤的顺序导致食管腺癌的发生,内镜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癌,  相似文献   

12.
许俊 《医学综述》2012,(18):3106-3108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BI)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普通内镜诊断的BE患者分别行普通内镜及NBI内镜检查,并于异常部位行定向取检,统计病理检出率。结果普通内镜组病理符合率33.9%,NBI组病理符合率达6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模式下A组肠化生检出率为56.7%,B组肠上皮化生检出率为0%。结论NBI有助于BE的早期诊断,可提高肠化生的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是由反流性食管炎的修复过程所致的。BE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食管疾病,是主要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BE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根据研究报道BE癌变率每年约1%~1.5%,较一般人群高出90%。而80%的食管腺癌与BE有关。40%的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与BE有关[1]。笔者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5月资料较为完整的144例病例,现将其诊治及发展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Barrett食管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下的形态学特征,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普通胃镜检查疑诊Barrett食管的患者,进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对可疑或病变部位进行共聚焦内镜扫描,检查后即刻进行预测组织学诊断,即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最后对扫描部位黏膜活检,将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入选的23例患者的73个部位进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扫描,结果显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6.4%,阳性预测值为97.7%,阴性预测值为93.1%,诊断符合率为95.9%.结论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快速准确的诊断Barrett食管.  相似文献   

15.
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其与食管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由英国心胸外科医生Barrett在1950年首次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E的一般发生率为0.25%~3.90%,而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发病率可高达10%~20%。BE最多见于白种人,黑人和亚洲人相对较少。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是一种主要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因此,提高对BE的认识和诊断率是食管癌早期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粘膜在修复过程中,食管贲门交界处齿状线2cm以上的上皮细胞被胃内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是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本病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密切而作为癌前病变引起高度关注,其腺癌发生率较正常成人高30~50倍。本文回顾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BE患者33例,就其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Barrett食管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喜荣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4):2023-2025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化。Barrett食管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是食管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将本病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Barrett食管 (Barrett’s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上皮发生镜下可见的任何长度的异常变化并经粘膜活检证实发生肠腺化生的一类疾病 ,因 1 95 0年由Bar rett首先报道而得名。研究证实 ,化生上皮具有2 %~ 40 %向肿瘤转化的可能 ,其可能性大小与不同因素 ,如化生范围、异型增生的等级、病程及p5 3抗原的表现相应。Eloubeidi等报道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故值得临床重视。1 定义对BE的定义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争议。大约有两阶段 ,第一阶段以Skinner为代表 ,将BE严格定义为远端食…  相似文献   

19.
Barrett食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arrett食管 (Barrett’sesophagus,BE)是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多见于 4 5岁以上成人 ,诊断时平均年龄 5 5岁 ,男女之比为 4∶1。偶尔BE见于儿童 ,是先天性的 ,由于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致。临床所见BE几乎都为获得性的 ,其病因主要是胃食管反流。BE因其与食管腺癌发生的相关性而受到广泛重视。并非所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均发生BE ,反流性食管炎病程超过 1年易并发BE。BE通常见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裂孔疝的患者。动物实验证明 ,酸性胃内容物和碱性十二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BE)发病情况和内镜临床特点及与返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根据新标准诊断BE,研究BE患者内镜下检出率、内镜表现、分型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与RE(返流性食管炎)的关系。结果BE占胃镜检查人数的7.90%,男女之比为1.98:1,仅19.15%有典型的返流症状,RE检出率为2、07%比BE显著降低(P〈0.01)。结论BE患病率较高;多为短节段及舌状或岛状,约1/3为肠化型,以中年男性多见,常无症状,与RE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