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医学》2005,28(8):719-72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癫癎患者临床特点与脑电图及CT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经临床初诊为癫癎的患儿做脑电图和CT检查,对脑电图和CT异常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小儿癫癎脑电图检查异常95例(79.2%),CT检查异常32例(26.7%).年龄越小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和CT有同样的趋势.结论 脑电图异常改变对小儿癫癎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CT在寻找癫癎病因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牙弓形态。方法 :采用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正常牙合及 4组不同类型错牙合(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 、ClassⅢ )的原始模型 ,圆锥曲线模拟其牙弓形态。结果 :不同类型错牙合牙弓形态的差异有显著性 ,甚至某些分组的上下颌之间牙弓形态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上弯制弓丝时采用单一的标准牙弓形态是不完全科学的 ,应考虑错牙合的不同类型及其矫治前不同的牙弓形态以防止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4.
数字X线牙片诊断下050701.gif (84 bytes)第一磨牙牙根纵裂的离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医学》2005,26(7):704-705
目的利用离体牙评价X线片在下(牙合)第一磨牙牙根纵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平行投照对18颗下(牙合)第一磨体牙拍摄不同角度数字X线片,4名观察者独立评价X线片,计算各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选取一致性最好的2名观察者的结果纳入最后评价.结果同时观察5张X线片比单独观察0°X线片的一致性好,X线片诊断下(牙合)第一磨牙牙根纵裂敏感度和特异度好(Sen=77.8%,Spe=88.9%).结论数字X线片能为下(牙合)第一磨牙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前方牵引器对替牙(牙合)期骨性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对36例替牙(牙合)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患者进行前方牵引器治疗,对治疗前后模型、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对比.结果 矫治后覆盖显著增大,颌骨及牙齿在矢状方向均发生变化,软组织有改善.结论 前方牵引器是治疗替牙(牙合)期骨性反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探讨全口无牙颌患者在记录正中(牙合)位关系时的咬合阻力与错(牙合)的关系.方法将60例全口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以常规方法的消阻力咬合与非消阻力咬合为每位患者制作一付总义齿,进行疗效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总义齿的颌位关系准确率,基托稳定性和患者的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咬合阻力过大是错(牙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针对学生学习(扌衮)法技能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技能的形成规律出发、针对(摔)法动作结构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出了具有学科特色,符合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三基"能力的"阶段式教学法",其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扁桃体肥大与前牙反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微孔矫形术治疗(足母)外翻术后复发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0例32足(足母)外翻畸形采用微孔矫形术治疗,术前均摄片定位,测量(足母)外翻角度帮助确定截骨矫形多少,术后摄片.采用局部麻醉5例,局部神经阻滞麻醉15例,在(足母)趾近节内侧上开一3~5mm微孔,在微孔内手术,去除骨质增生,(足母)趾近节内侧斜行截骨.术中采用牵、接、按、摩、推、拿等中医手法,整复畸形,矫正(足母)趾脱位,复位一次完成.术中电视监测确定效果,30分钟达到矫形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随访6月~60个月,平均3年,参照温建民等拟定标准[3],优良率98.3%,稍差1.7%.结论微孔矫形术治疗(足母)外翻术后复发畸形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价廉、易掌握,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了解徐州市中小学生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