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汶川特大地震后10年来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为开展灾后血防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汶川特大地震后绵阳市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分析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同时,分别于2008年及2015年对村民和学生进行血防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绵阳市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均遭受地震灾害,灾后围绕常规血防措施、传染源输入防控、钉螺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血防工作。各血防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主动落实防控措施。人群病情和螺情在地震当年上升,之后逐年下降。2015年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较2008年有较大提升。结论 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行之有效,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汶川特大地震后10年来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为开展灾后血防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汶川特大地震后绵阳市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分析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同时,分别于2008年及2015年对村民和学生进行血防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绵阳市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均遭受地震灾害,灾后围绕常规血防措施、传染源输入防控、钉螺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血防工作。各血防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主动落实防控措施。人群病情和螺情在地震当年上升,之后逐年下降。2015年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较2008年有较大提升。结论 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行之有效,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评估 “4 ? 20” 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阶段性效果及血吸虫病传播流行风险, 为制定下阶 段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根据芦山、 天全两县历史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及现场调查情况, 结合地震受灾情况, 每县 在受灾严重且历史流行程度较重的乡 (镇) 中抽取2~3个乡 (镇)、 每个乡 (镇) 选择1个流行村作为评估村。对评估村的螺 情、 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的血防知识和疫水接触情况、 相关卫生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两县外来人员进行血吸虫 病病情监测并排查可疑发热病人。综合评估灾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结果 结果 芦山县和天全县的5个评估村活螺平均密度 为0.41只/0.1 m2 ,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655名外来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 阳性率为2.14%, 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排查两 县发热病人484人, 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人。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检验, 发放宣传资料的健康教育形式更 适宜当地居民, 而树立警示牌对外来人员的宣传效果更好。结论 结论 经过落实有效防控措施,“4 ? 20” 地震后芦山县和天全 县血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 但仍需不断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 加强血吸虫病监测。应采取适宜的防控措 施, 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力争如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 “4 ⋅ 20” 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灾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为科学制定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雅安市血吸虫病历史疫情资料和芦山县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数据, 并选择芦山县芦阳镇火炬村和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为现场, 进行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快速评估, 综合分析、 评估灾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芦山县和天全县历史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火炬村和落改村2个评估点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2只/0.1 m2 和和0.03只/0.1 m2 ,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落改村评估点发现犬粪密度为0.009份/100 m2 。地震灾后灾区沟渠等环境受损严重, 易造成钉螺扩散。居民安置点厕所等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容易出现粪便污染环境; 外来救援人员的进入和人群流动性增加, 容易导致外来传染源输入。结论 地震灾后芦山县和天全县已具备血吸虫病传播的高风险条件, 极易出现血吸虫病暴发流行。应合理设置灾民安置点, 加强粪便管理, 开展高危环境灭螺,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强化监测, 防止出现灾后血吸虫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6.1”地震灾后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及传播风险,为指导震后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芦山县血吸虫病历史疫情和2022年“6.1”地震破坏情况选取芦山县血吸虫病疫区村,于震后40 d收集地震危害和血防历史资料,开展血吸虫病传染源、中间宿主钉螺及相关流行因素调查。结果 共调查芦山县太平镇胜利村、龙门镇古城村和芦阳街道灵鹫山社区3个村的钉螺面积116.4万m2,发现有螺环境7处,有螺面积19.3万m2,捕获钉螺19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血清学筛查1 234人,血检阳性37人,阳性率3.00%,粪检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检查犬只60头,未发现血吸虫病犬;检获动物野粪3份,未发现阳性野粪。地震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相关因素的变化相对较小。结论 “6.1”芦山地震未明显增加当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确保震后无大疫,应加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疫情监测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4 ? 20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血吸虫病流行近况, 地震对血吸虫病流行与防治的影响。提出加强常规的 血防措施、 输入传染源控制、 钉螺控制和健康教育是确保灾后无大疫的重要措施, 并提出今后血防工作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评价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的费用?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 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病情、 螺情、 防治技术方案、 血防投入经费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芦 山县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0.04%下降至0, 现存晚血病人由128例下降至121例, 下降了5.47%, 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发 生。钉螺平均密度由0.06只/0.1 m2 下降至0.05只/0.1 m2 , 下降了16.67%, 未查见阳性钉螺, 有螺面积由15.84 hm2 上升至 52.12 hm2 , 上升了229.04%。年人均血防经费投入为200.48元, 居民感染率每下降1%的费用为94.99万元, 钉螺密度每下 降1%的费用为569.82万元。结论 结论 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的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具有较好的 费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管理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整理芦山县2004-2008年的血防综合治理资料和数据,反映血吸虫病疫情和血防工作经验。结果卫生部门药物灭螺5 490万m2,人群血检13.3万人次,粪检0.8万人次,人群化疗12.8万人。2008年底钉螺面积下降到14.9万m2,连续两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感染率下降到0.36%,连续3年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2008年全县未发现血吸虫病牛;农业部门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 566.67 ha,配套埝渠21.5万m,水改旱263.33 ha,新建沼气池4 850口;农机部门推广各类"以机代牛"耕作机具1 300台,机耕道硬化33.2 km,硬化便民路97.8 km;林业部门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6 694.47ha;畜牧部门在有螺地带实施禁牧,累计圈养牛9 983头次,羊11 800头次,项目区耕牛圈养率达100%;改(挖)鱼池36.33 ha。结论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的主要经验:健全血防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发动全民参与;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多形式筹措资金,保障血防经费;抓住工作重点,促进全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小学生血防知识与干预效果。方法应用血防教材、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盒、血防文具袋、血防圆珠笔、学生血防知识系列挂图和血防课程表等6种血防信息材料传播血防信息,并评价传播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正确率、血防信念拥有率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分别由12.88%、6.82%、3.79%提高到97.64%、62.20%、7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生血防知识系列挂图与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盒为目标受众最乐于接受的传播材料。结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学生血防健康教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6年洪涝灾害对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总结当地血防机构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和取得的效果。方法对比2016年武汉市洪涝灾害前后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分析血吸虫病流行指标及钉螺扩散情况。结果本次特大洪涝灾害未造成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反弹与当年钉螺分布扩散。结论洪涝灾害发生前、中、后期以及灾后各个阶段及时采取各项预防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洪涝灾害对钉螺孳生、血吸虫病流行和传播的不利影响,对于确保按期实现血吸虫病阻断和消除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开化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效,为达标地区巩固血防成果提供经验。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法,收集1996-2015年开化县查灭螺和环境改造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96-2015年开化县累计查出螺点2 635个,有螺面积102.75 hm2,解剖钉螺12.54万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灭螺面积4 932.98 hm2,环境改造综合治理有效压缩了钉螺面积。 结论 开化县以环境改造为主的综合治理方式进一步巩固了血防成果,但仍需重点做好螺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长江监利段"东方之星"重大沉船事件发生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措施和成效,为今后突发事件救援中的血防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根据监利县沉船事发地点与搜救地点涉及乡镇的历史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及现场调查情况,对应急现场处置各项措施进行评价,并结合事件后处置情况,对评价区域的螺情、重点人群化疗、人畜病情监测、重点水体监测情况进行调查,综合评估灾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结果沉船事故及救援现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监利县5个乡镇活螺平均密度为0.064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2 090名外来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0.29%,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发热门诊哨点监测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例,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在沉船事故发生点及其上下游的4个村开展哨鼠监测,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哨鼠。结论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行之有效,实现了突发事件后无血吸虫病传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苏省金湖县在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防治策略及效果。方法 收集1970–2017年江苏省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不同防治时期实施的防治策略,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1970–2017年,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经历了传播控制、传播阻断、监测与消除3个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和健康教育。期间累计开展查螺290 691.78 hm2,发现有螺环境3 420.98 hm2,累计开展灭螺 8 729.37 hm2,自2014年起未再发现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525 377人·次,发现血吸虫病患者2 815例,累计治疗病人2 844人·次、扩大化疗977人·次;自1990年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2017年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较1992年分别提高了54.59%和14.23%。结论 金湖县在不同时期实施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推进了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但今后仍应加强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苏省金湖县在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防治策略及效果。方法 收集1970–2017年江苏省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不同防治时期实施的防治策略,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1970–2017年,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经历了传播控制、传播阻断、监测与消除3个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和健康教育。期间累计开展查螺290 691.78 hm2,发现有螺环境3 420.98 hm2,累计开展灭螺 8 729.37 hm2,自2014年起未再发现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525 377人·次,发现血吸虫病患者2 815例,累计治疗病人2 844人·次、扩大化疗977人·次;自1990年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2017年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较1992年分别提高了54.59%和14.23%。结论 金湖县在不同时期实施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推进了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但今后仍应加强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的效果,为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提供经验。方法收集综合治理试点2005~2008年的血吸虫病干预措施和疫情等资料,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过4年的综合防治,各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均降低并维持在1%以下,2008年试点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较2005年下降93.91%(χ^2=162.27,P〈0.01);家畜感染率迅速下降至1%以下,2008年家畜平均感染率较2006年下降94.69%(χ^2=97.95,P〈0.01);有螺面积下降近1/3,活螺密度由2005年的0.42只/0.1m^2下降到2008年的0.09只/0.1m^2;2007年后未再发现阳性钉螺。结论高山峡谷型流行区实施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能迅速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在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环境相对孤立的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铜陵县老洲乡全面实施“以机代牛”、“改水改厕”、“家畜圈养”等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以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等常规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连续对全乡螺情及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2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2年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5%以下;阳性螺环境数减少了75%,阳性螺密度降为0.0005只/0.1m^2,下降了96.67%。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宝应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变化,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988-2015年宝应县血吸虫病监测数据,回顾性分析血吸虫病监测效果。 结果 宝应县自1987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累计调查钉螺面积21 269.95 hm2,均未查到活钉螺;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163 196人次,血检阳性270人次,粪检阳性26人次,1997年以后未查出阳性病例;家畜查病2 180头次,均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 结论 宝应县连续28年未查到活钉螺和病畜,连续11年未查到血吸虫病病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稳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