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情况。方法将老年慢性心衰患者(CHF组)50例,另选38例非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加本课题的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计算出心率震荡(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F组TS值[(3.25±0.62)ms/R—R)1低于对照组f(5.51-4-0.66)ms/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O值(0.35±0.14)%高于对照组(-0.24±0.19)%。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率震荡指标的改变可用来判定心衰严重程度的临床参考指标。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震荡参数的变化与慢性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慢性心衰患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学指标-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及对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DCM患者36例,正常健康对照者32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38±5.45)%vs(-6.08±3.76)%,P〈0.05];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5.76±5.33)ms/RR间期vs(12.68±5.84)ms/RR间期,P〈0.05]。DCM患者中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可用来预测DCM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高敏  侯赛 《安徽医药》2013,34(2):119-121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HRT)变化情况,探讨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及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住院和门诊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6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法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患者组TO高于对照组,而TS值、LVEF和HRV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心衰组TS、HRV、LVEF值均小于轻度心衰组(P<0.05)。慢性心衰组TO与HRV呈负相关(P<0.05),TS与HRV、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 HRT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的重要临床检测指标,也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孙珺  张国江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908-910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92例AMI患者和7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详细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3个参数,即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AMI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T、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RT在AMI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TT和TS差异显著,HRT可作为AMI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张宜春 《淮海医药》2013,31(2):99-10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室重构及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 55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通心络组,对照组30例。通心络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30d。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脑钠肽(BNP)、HRT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变化。结果通心络组总有效率为94.55%。通心络治疗后TO、TS、LVEF、LVED、BNP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之间及与其他临床因素间的相关性, 以及替米沙坦干预后的变化. 方法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 随机分为2组, 每组40例, 均接受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治疗, 治疗组加用替米沙坦片40~80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安慰药, 入院后24 h内行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并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 三角指数, RMSSD, HF, L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并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治疗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 结果 TS和SDNN ,RMSSD和LVEF呈正相关, 与LVDD呈负相关; TO和SDNN,LVDD呈正相关, 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治疗组治疗后TO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TS值和SDNN,PNN50,RMSSD, 三角指数, RMSSD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T和HRV指标的检测都可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 TO、TS值与LVEF、LVDD相关, 可凭借TO,TS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替米沙坦干预后改善HRT和HRV, 可能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的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50例CHF(CHF组)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HRV的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CHF组TO高于对照组;CHF组TS低于对照组;重度CHF组TS低于轻度CHF组;TO与HRV呈负相关,TS与HRV呈正相关。结论:伴随CHF患者程度加重HRT现象明显变钝减弱,其变化可能与自主神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现象(HR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将200例拟诊为心绞痛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每例患者均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和ST—T改变的情况,比较两组间TO、TS以及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各个评价指标。结果TO的各个评价指标与ST—T改变相当,TS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度(97%)和阳性预测(90%)值明显高于sT—T改变(分别为62%和63.1%)。结论心率震荡现象的指标TO、TS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新的指标,在诊断价值上甚至有可能高于ST—T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讨CHF患者HRT与心功能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择6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心力衰竭组),44例老年非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心力衰竭组),均行超声心动图(UCG)、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观察指标为TO、TS、LVEDD、LVEF等。结果:CHF患者TO、TS与LVED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或P〈0.001)。CHF患者LVEF越低,LVEDD越大,TS值越低。结论:HRT可作为评估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有价值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简称心衰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分别计算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并进行对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TO与SDNN,SDANN,rMSSD呈正相关,TS与SDNN,SDANN,rMSSD呈负相关,且心衰组相关性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衰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和危险度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这一新的预测心脏性猝死方法,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性心率〈50次/分为入组条件。采集单发室性早搏的前2个窦性RR间期及后20个窦性RR间期,根据公式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plope,TS)。结果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HRT均值TO:(1.03±0.97)%;TS:(3.87±1.93)ms/RR间期。提示本文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室性早搏后初始窦性心率加速现象消失。结论窦性心率〈50次/分的心动过缓患者可能也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震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的心电学指标——心律震荡 (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中的变化 ,并与传统指标——心率变异性 (HRV)进行比较 ,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5 0名 AMI患者和 5 0例对照者行 2 4 h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 ,计算 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 (TO)和震荡斜率 (TS) ,并对TO、TS与 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 TS明显减弱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而 TO在AM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TO、TS和 HRV无明显相关性 (P>0 .0 5 )。结论  AMI组患者 TS减低 ,HRT减弱 ,HR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将68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无狭窄或狭窄〈50%,冠心病组先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2组:狭窄组(狭窄50%~99%),阻塞组(完全闭塞),然后根据主要冠状动脉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每例患者均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HRV)的时域性指标:(1)24h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24h内每5分钟时间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冠心病组、对照组不同TO、TS、SDNN、SDANN值。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增高(P〈0.01),TS值下降、SDNN、SDANN值减少(P〈0.01);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范围越大,TO越高、TS及SDNN、SDANN就越低。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的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有关,提示HRT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健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134-135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 6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2例均采用标准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1个月。采用动态心电图(DCG)比较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及HRT,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TO负值及TS均明显增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UAP患者HRT现象,从而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sFas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19例,正常对照组21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Fas浓度。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CHF组血清sFas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血压无CHF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sFas的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Fas水平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明显升高,心功能Ⅳ级组患者高于心功能Ⅱ、Ⅲ级组患者(P〈0.05)。结论:由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sFas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凋亡在此类心衰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治疗后Tp-ec、Tp-e/QT比值及心率震荡( HRT)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70例STEMI患者(观察组)急诊PCI术后24 h内、1周、1个月、3个月的心电信息,测算各时间段Tp-ec、Tp-e /QT比值及HRT(震荡起始( TO)和[震荡斜率( TS)]值。并与同期未行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5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3个月内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MAE)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生MAE患者的Tp-ec、Tp-e /QT比值均较无MAE者明显延长,TO值明显高于无MAE者,而TS值明显低于无MAE者(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p-ec、Tp-e /QT比值及HRT值在PCI术后24 h内即可获得显著改善,Tp-ec、Tp-e /QT比值明显缩短,TO值明显降低,而TS值明显升高( P <0.05),且这种趋势在随后的3个月中得以持续保持。结论 Tp-ec、Tp-e /QT比值及心率震荡可能成为STEMI患者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及评估PCI术预后的具有前景的无创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Tp-ec、Tp-e/QT比值及心率震荡( HRT)的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60例STEMI患者延迟PCI术前及术后心电信息,测算PCI前后Tp-ec、Tpe-/QT比值及HRT[震荡起始( TO)和震荡斜率(TS)]值,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冠脉造影结果,观察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4例及多支病变36例上述各心电指标的差异。另选取同期5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入院时STEMI组与对照组上述各心电指标的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患者Tp-ec、Tp-e/QT比值均明显延长,TO值明显升高,而TS值明显降低( P <0.05)。(2)延迟PCI术后24 h内Tp-ec及Tp-e/QT比值及HRT较术前即可获得明显改善,术后Tp-ec及Tp-e/QT比值均显著下降, TO值明显降低,而TS值明显升高( P <0.05)。(3)多支病变患者Tp-ec、Tp-e/QT比值均较单支病变者明显延长,TO值明显高于单支病变者,而TS值明显低于单支病变者(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c、Tp-eQ/T比值明显延长, HRT明显减弱,而延迟 PCI术能明显改善HRT 、缩短Tp-ec及Tp-e/QT比值,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Tp-ec、Tp-e/QT比值及HRT可能成为具有前景的预测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心肌缺血程度及评估PCI术预后的无创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组35例,左心室正常组40例;健康对照组34例共3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turbulence onset,TO)与震荡斜率值(turbulence slope,TS),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LVMI)、心率震荡参数(TO、TS)等变化。结果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正常组较对照组TO增大,TS降低(P〈0.05);左心室肥厚组较左心室正常组TO增大,TS降低(P〈0.05),左心室肥厚组LVMI均高于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P〈0.05),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的TO、LVMI降低,TS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损害,左室肥厚者损害更加明显,缬沙坦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伤及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冠心病(CHD)患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窦性心率震荡(HRT)进行检测分析,探讨HRT参数的日夜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选择32例门诊冠心病患者,通过24hHolter记录分析HRT指标,分析患者一天中T1(00:00-04:00),T2(06:00-10:00),T3(11:00-15:00)和T4(16:00-20:00)各时间段的HRT变化。结果 TO值各时间段均无统计学差异,TS值于T1时间段较其他各时间段均升高,其他时间段TS值无显著差异。结论门诊冠心病患者的HRT昼夜节律表现为TS值夜间较日间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率震荡(HRT)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心衰患者82例及对照组36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及CA125测定,比较2组患者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CA125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下的TO、TS值及CA125水平并分析TO、TS及CA125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组的TO值高于对照组[(-0.31±0.07)%比(-1.31±0.13)%],TS值低于对照组[(2.05±0.21) ms/R-R间期比(7.76±1.86) ms/R-R间期],CA125高于对照组[(80.2±9.8) U/ml比(21.3±5.3) U/ml,均P<0.05];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水平越高,TO值越高、TS值越低、CA125水平越高;TO、TS及CA125与LVEF显著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受损,CA125表达明显增多,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