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广应用MDT后用NT-O-BSA-ELISA检测了1715名麻风接触者和6例新病人血中的抗PGI-IgM抗体。1715例接触者中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开始MDT前33.4%,用MDT2-24个月32.82%,用MDT后48个月21.84%(P<0.001);6例新病人在推广MDT5年时OD下降72.74%;连续观察243例抗体阳性的接触者,2-5年共发病7例(BT1例,BL4例,LL2例)。结果说  相似文献   

2.
麻风菌重组融合蛋白α—抗原的血清学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麻风2的血清(L38份、B19份、T36份)比较了α1-ELISA、α2--ELISA与PGL-I-ELISA法,结果各型患者血清中的抗何不工分别为:α1-抗原〉α2-抗原〉PGL-I,尽管LG 血清中α1-怕的滴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抗原,但其阳性率在三种方法之间统计学上没有差别,分别为97%,92%和94%;B和T型血清α1-ELISA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方法,分别为84%、58%、68%  相似文献   

3.
对1515例麻风治愈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全血滤纸干渍斑,连续5年检测其麻风菌特异抗体酚糖脂-免疫球蛋白M(PGL-IgM)。对第一年检测阳性者(281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40例)每年仅进行一次临床、细菌和免疫学监测;B组(141例)给MDT一年,以后继续监测;阴性者为C组(1234例),每年一次临床、细菌和免疫学监测。第一年检测发现随着型别TT→LL,阳性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
SACT的建立及其与PGL—I—ELIS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麻风菌特异酚糖脂I(PGL-I)单克隆抗体B8F1IV建立了间接血清抗体竞争试验(scrum antibody competition test,SACT),其性为99%特异性为96.5%。以本法与标准化的C PGL-抗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GL-I-ELISA)作了比较。所用麻风血清为100例(LL20、BI20,BB20,BT20),正常人血清为28例,结果显示丙地在检测MB病人上无  相似文献   

5.
麻风反应及其有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26例BT ̄BL麻风中,41例发生I型反应(9.6%);218例BB ̄LL型病人中29例发生Ⅱ型反应(13.3%)。对反应的危险因素的分析显示,BI在0.1 ̄3.0,用MDT1 ̄6个月时及BT和BB型是I型反应的危险因素。青春期发病、BI在3.1 ̄5.0、用MDT4 ̄6个月及BL和LL型是Ⅱ型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出现神经精神损害者约占25%[1],其中相当部分预后不佳。我们于1992年3月至1994年6月对23例SLE出现神经精神损害者进行了脑电图(EEG),二维脑电地形图(2D-BEAM)和三维脑电地形图(3D-BEAM)对比分析,结果如下。一、病例和方法(一)检查对象:23例SLE住院患者,均符合1982年ARA诊断标准,并出现神经精神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除外由皮质激素所致或原发性神经精神疾病;女22例,男1例;年龄16~57岁,平均27.8岁;病程3个月至23年,平均5.6…  相似文献   

8.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克隆抗体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建立McAb-BA-ELISA检测人血清青霉素特异性IgE。27例青霉素I型变态反应患者中,6例青霉素特异性IgE(22.2%)阳性;而100例非青霉素过敏者均阴性,且随机使用青霉素无反应。结果尚表明青霉素特异性IgG并未明显影响青霉素特异性IgE的检测(P>0.05)。  相似文献   

10.
用MLPA对278例麻风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LL62.4%、BL56.2%、BB66.7%、BT31.2%、TT22.2%;现症病例的阳性率为65.1%,单用DDS后复发者为63.2%,治愈者为39.8%;查菌阳性者中为36.5%;有麻风反应者中的阳性率为27.6%。  相似文献   

11.
20011088 线性IgA大疱病基底膜带自身抗体的靶抗原异质性/张学军(安徽医大附一院皮肤)…//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342~344 线性IgA大疱病(LABD)是一种以粘膜和皮肤基底膜带(BMZ)IgA型自身抗体线状沉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SABD)。为进一步阐明LABD靶抗原的特性与其他SABD相关抗原的关系,采用热分离法提取真表皮抗原,免疫印迹检测11例中IgA型和IgG型BMZ-Ab靶抗原分布情况。结果9例血清中IgA型BMZ-Ab可分别与真、表皮抗原结…  相似文献   

12.
McAb-BA-ELISA检测人血清青霉素特异性I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克隆抗体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建立McAb-BA-ELISA检测人血清青霉素特异性IgE。27例青霉素I型变态反应患者中,6例青霉素特异性IgE(22.2%)阳性;而100例非青霉素过敏者均阴性,且随机使用青霉素无反应。结果尚表明青霉素特异性IgG并未明显影响青霉素特异性IgE的检测(P>0.05)。  相似文献   

13.
建湖县的46例新麻风病人江苏建湖县皮防院王标该县1986~1995年新发现麻风病人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发病年龄12~82岁,平均47.5岁;0~14岁1例,40岁以上32例(69.6%);TT8例,BT18例,BB10例,BL9例,LL1...  相似文献   

14.
23例MB麻风用MDT2年及监测安徽芜湖县红山医院江川阮怀枫本组共有男21例,女2例;BB6例,BL6例,LL11例;年龄18~76岁,平均46岁;病期12~180月,平均36个月;新病例14例,曾用DDS+RFP治疗的9例,均有活动性皮损。用MDT...  相似文献   

15.
用麻风患者的血清(L38份、B19份、T36份)比较了α1-ELISA、α2--ELISA与PGL-I-ELISA法,结果各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分别为:α1-抗原>α2-抗原>PGL-I,尽管L型的血清中抗α1-抗原的滴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抗原,但其阳性率在三种方法之间统计学上没有差别,分别为97%,92%和94%;B和T型血清α1-ELISA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方法,分别为84%、58%、68%和47%、38%、30%,以α1-ELISA法的敏感性最高。提示α1-ELISA在麻风血清诊断中有很大潜力,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以及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血栓烷(TXB2),发现患者循环ACA、6-K-PGF1α及TXB2水平低下,与皮炎-湿疹组及正常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ACA-IgG与6-K-PGF1α有一定的相关性(γ=0.290,P≤0.05)。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表皮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以耳干血滤纸片收集血标本ND-O-BSA和Ms作抗原,用ELISA法检测了312例单用DDS,麻风已治愈5-7年者的血清抗体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抗体已降至正常,只有4例阳性,从治愈者,接触者,TT→LL,IgM/IgG值呈依次上升趋势,比较两种抗原表明,ND-O-BSA更好些,用耳血滤纸渍斑法替代静脉取血法,具有成本低,标本转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国产软板优于硬板,且价格低廉,可降低试验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颜面部单纯疱疹60例的部分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黄厚德,汤德梅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张保如复发组:E-RFC55.5%,LTT47.4%,IgG18.3g/L,IgA3.1gM1.025g/L,C_30.76g/L未复发组(既往曾患过...  相似文献   

19.
用MLPA对278例麻风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LL62.4%、BB66.7%、BT31.2%、TT22.2%;现症病例的阳性率为65.1%,单用DDS后复发者为63.2%,治愈者为39.8%;查菌阳性者中36.5%;有麻风反应者中有阳性率为27.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探讨bcl-2基因在系统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1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bcl-2mRNA表达水平和流式细胞仪双标记法分析其T、B细胞bcl-2蛋白表达。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占55.6%,且活动期SLE患者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