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群红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5,27(5):F0003-F0003
瑞典哥德堡东方医院等机构进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比较探讨了常规疗法、常规疗法配合针刺以及常规疗法加稳定锻炼治疗妊娠期骨盆带疼痛的疗效。受试者为386名骨盆带疼痛的孕妇,其中接受常规疗法130人,常规疗法配合针刺125人,常规疗法加稳定锻炼131人。以疼痛可视化模拟等级评分等对治疗前后孕妇骨盆带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腰背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原合穴的理论针刺腰背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针刺方法根据腰背痛的位置查是何脏腑之俞穴 ,如痛在手三阴背俞 ,针其手三阳经的原穴 ;如痛在手三阳背俞 ,针其下合穴 ;如痛在足三阴、足三阳背俞 ,皆针其阳经的合穴。例如 :肺俞疼痛针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合谷” ,如痛在肝胆经背俞则针胆经合穴”阳陵泉” ,大肠俞疼痛针上巨虚……余皆类推。其针刺手法用平补手泻法为宜 ,以达调和之机 ,留针 3 0~ 5 0分钟左右 ,每10分钟捻转行针一次。2 理论探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荥输治外经 ,合治内腑…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
目的:思考针刺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2例腰背痛患者,按照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46例,应用基础治疗方法)和试验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治疗腰背痛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腰背痛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评分表(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Low Back Pain Score,M-JOA)评分以及优良率。结果:两组腰背痛患者治疗前M-JOA评分比较未有显著差异(P 0.05),试验组腰背痛治疗后M-JO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腰背痛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治疗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腰背痛患者的M-JOA评分,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5.
2007年9月美国的《ARCH INTERN MED》(中文名《内科医学纪要》,2006年影响因子为7.9)中刊登了一篇名为“德国针刺治疗慢性腰背痛的试验——一项临床随机、多中心、盲法,三组平行试验”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涉及1162例慢性腰背痛患者,被随机分为针刺组、假针刺组和基于治疗指南的常规疗法组,接受相应治疗并评价疗效。试验研究的结果是在治疗6个月后,三组的治疗反应率(有效率)分别是针刺组47.6%,假针刺组44.2%,常规疗法组27.4%,两个针刺组与常规疗法组的比较都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两针刺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其结论是针刺治疗对慢性腰背痛的症状改善至少可达6个月:针刺治疗,无论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针刺,还是假针刺,其疗效几乎都是常规疗法的两倍。 相似文献
6.
《针灸临床杂志》2019,(1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疗法,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腹痛、带下量多、腰骶痛等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Cormack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12%,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McCormack量表评分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针刺疗法具有理气活血、消瘀通脉的作用,可以改善慢性盆腔痛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患者下腹部疼痛及腰骶痛,减少白带量,降低VAS和McCormack量表评分,对于慢性盆腔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骨质疏松症腰背痛采用针灸结合蜡疗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中选取72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患者的75.00%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上针灸结合蜡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足跟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法:令患者俯卧位,暴露其足跟部,按常规消毒后,用28号2.5寸毫针,直刺疼痛点(骨刺中心部),然后在其针上、下、左、右间距1.5~2寸各刺1针,方向向中心部斜刺,针刺必须得气,有酸、胀、麻等针感,然后根据症状加解溪、昆仑、仆参、丘墟、和足跟部周围的压痛点,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结果:本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36~70岁,均经X线检查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形成。平均治疗2~3个疗程,治愈(症状消失,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21例,好转(症状改善,剧烈活动后仍不适或1年内复发)4例。体会: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多因中老年人肝肾亏虚,以及寒湿之邪外侵,或长期行走、站立导致足跟部位经脉受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除寒湿之闭阻,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梅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1998,(5)
通过对针刺与不针刺妇女传统镇痛方法的需要情况的比较,进一步评价针刺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作用。 研究对象为瑞典一家医院产科病房的180例产妇。所有产妇均接受常规镇痛,包括布比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阴部神经阻滞、吸入一氧化氮和氧气,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或皮内注射无菌水。针刺组与对照组各90例, 相似文献
13.
14.
15.
慢性盆腔痛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一种,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及瘢痕形成,炎症形成的粘连瘢痕以及盆腔充血常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且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与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慢性盆腔痛(CPP)的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脱落10例)和对照组(72例,脱落9例)。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每次1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穴取关元、水道、归来、肾俞、次髎,其中水道、归来、肾俞、次髎行电针疗法。两组均于月经来潮前10 d开始治疗,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0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经周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下腹部、腰骶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治疗前后局部体征评分、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下腹部、腰骶部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宫骶韧带触痛评分外,两组治疗后局部体征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附件区压痛评分及局部体征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WHOQOL-BREF生理领域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症状、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9.
针刺对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对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300193)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周时伟杨晔风湿性多肌痛(PolymycdgiarheumaticaPMR)又称肌风湿病(Fibrotiti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北欧和美国明尼苏达州。究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在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