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经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清除受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手段。与骨髓移植相比,PBSCT有如下优点:(1)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收集比较方便,无需麻醉,也无需多部位骨髓穿刺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 2 6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的小儿恶性血液肿瘤患儿有关材料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自1989-0 1~ 2 0 0 3 -0 62 6例恶性血液肿瘤患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3例、恶性淋巴瘤 7例、神经母细胞瘤 5例 ) ,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3 5~ 12 (平均 7 4)岁 ,在其完全缓解 ( 2 4例 ) ,部分缓解 ( 2例 )后进行了APBSCT治疗。移植时病程中位时间 12月 ( 6-64 )。 18例用化疗加rhGM -CSF或rhG -CSF动员 ,8例采用常规化疗方案作为动员剂。预处理方案中 19例基本方案为全身放疗 (TBI)加环磷酰胺 (CTX)。 7例未用TBI ,仅以马法兰为主做为预处理方案 (马法兰 +卡铂 +足叶乙甙 4例 ,白消胺 +马法兰 3例 )。结果 移植后白细胞 >0 5× 10 9/L、>1 0× 10 9/L、血小板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 12 ( 8~ 2 0 )d、17d( 10~ 2 8)、2 1( 7~ 78)d。中位随访时间 7 3年 ( 1月至 14年 )。至今无病生存 70 %( 18/2 6) ,死亡 3 0 %( 8/2 6) ,其中移植相关死亡 2例 ( 7 7%)。结论 化疗联合G -CSF是一高效、低毒的动员方案 ;APBSCT是治疗小儿血液系统肿瘤 ,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处理血液.采取存在于末梢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从而重建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患者在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之前,极易造成机体的免疫损伤,引发感染。武汉市普爱医院肿瘤科2004年5月收治1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将全程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肠埃希菌感染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危害患者生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感染发生在化疗预处理及全身放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期。我院自1997年10月-2005年12月,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20例,其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化疗相比,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提高,已成为65岁以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一线治疗。新药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用于移植前的诱导化疗、预处理和维持治疗,显示出良好疗效,已逐步取代传统化疗方案,在复发和进展患者中亦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初步研究提示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可克服不利遗传学异常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方法对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9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均行APBSCT治疗,观察其移植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情况,予以3年时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病例成功重建造血;CD4+/CD8+恢复正常率为:治疗12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的MM患者34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患者APBSCT回输后血象恢复情况,观察患者肝功、口腔黏膜炎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PBSCT治疗前CR的10例患者术后均为完全缓解,治疗前部分缓解的22例患者2例完全缓解,1例无效,1例因为重症感染导致死亡。治疗前无效的2例患者1例无效,1例因为重症感染导致死亡。34例行APBSCT治疗的患者发生4例肝功异常、5例腹泻、5例口腔黏膜感染,均经过治疗后好转,发生7例感染中2例重症感染导致患者死亡,5例感染较轻,经抗生素治疗好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计61.76%。结论使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可以尝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恶性血液病日前在国内开展已有 10多年 ,它对延长这类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缓解率已有不少报道。现就我院对 14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采用大剂量化疗 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进行的治疗效果及费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病人情况 :对 1991年 1月~ 1998年 12月期间我院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 14例病人的费用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纳入该治疗组的病人 14例 (其中 2例执行了 2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男 8例 ,女 6例 ;中位年龄 4 6岁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在评估儿童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术后生存情况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PBSCT术治疗的56例儿童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儿童淋巴瘤患儿APBSCT术后生存情况的ROC曲线,获得NLR的最佳诊断截点,并以NLR最佳诊断截点将患儿分为NLR≥2.25组(38例)与NLR<2.25组(18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56例儿童淋巴瘤患儿APBSCT术后1年、3年、5年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07%、71.43%、67.85%,术后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64%、83.93%、71.43%。多因素Cox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IPI)、移植前状态、NLR均为淋巴瘤患儿APBSCT术后疾病进展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瘤患儿术后5年内疾病进展的风险是临床分期Ⅰ~Ⅱ期的2.124倍(95%CI:1.691~2.688,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对其他治疗效果反应较差的复发SLE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抗胸腺球蛋白抗体方案,常规措施预防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3个月,复查各项免疫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5例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均获成功,造血重建顺利回输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天数为8~16 d;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的天数为10~20 d;血小板计数>20×109/L的天数为12~20 d.无一例出现严重的移植后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3个月后复查各项指标均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难治性SLE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LE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前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Th1、Th2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对4例行APBSCT的重症SLE病人分别采集不同时间段的外周血,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69+、CD95+细胞)及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NF-γ、IL-4、IL-10、TGF-β以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病人症状明显改善,自身抗体转阴。IL-4、IL-10在移植后明显低于动员前水平,"Th2优势"得到纠正。移植后CD4+细胞回升缓慢,CD4+/CD8+持续降低;CD4+CD25+/CD4+在移植后降低。结论初步观察APBSCT后重症SLE病人"Th2优势"得到纠正,CD4+CD25+/CD4+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糖尿病足患者,经下肢动脉CT血管三维重建提示存在严重的下肢血管病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均自愿接受白体PBSCT术.其中,42例伴有足部溃疡或坏疽,25例因足趾坏疽同时行坏疽趾清除术.同时选择同期入院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抗感染,抗凝,扩血管,局部清创换药等)的糖尿病足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结果 自体PBSCT术后随访至6个月,疼痛、冷感、麻木等症状均有改善,术后创面及难愈性溃疡的患者中愈合达到35例(83.33%),无1例发生截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后1月~7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PBSCT治疗重度糖尿病足患者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自体PBSCT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促进创面愈合,可使部分患者免除截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结合开放截趾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和保肢效果。方法11例糖尿病足坏疽(Wagner4级)患者,共13条患肢,术前给予非格司亭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在硬膜外麻醉下行APBSCT及开放截趾术,手术创口不缝合。结果APBSCT结合开放截趾术后6个月,有疼痛的11条患肢均缓解,有冷感的8条患肢均好转,有麻木感的10条患肢中8条患肢改善,13条患肢的足部皮温均升高、创口均愈合,无一例行小腿截肢。结论APBSCT结合开放截趾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保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4岁,因“腰背疼痛伴活动受限4个月余,加重2个月”于2006年8月2日人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BIA期),IgG型,伴2型糖尿病。第1个疗程用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骨髓无明显抑制;第2个疗程用VAD+氟达拉滨(Flu)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骨髓穿刺提示瘤细胞由56%降至17%,  相似文献   

15.
选择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的患者大多已是肝病的终末期,病人在长期的求医中已经耗尽了财力,但治疗效果并不尽人意.所以,选择此项治疗方法时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值很大,一旦术后出现身体不适,易产生疑虑和恐惧心理,甚至表现为自暴自弃,病人的家属也感到异常的焦虑和痛苦.此项技术虽然属于微创治疗,但也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因此必须重视全程的护理配合.在顺利完成手术过程后,进行预见性的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HSCT)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DC)治疗晚期恶性肿瘤(MT)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常规挽救化疗4个周期后获CR或PR的晚期或复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26例行APBHSCT HDC,对照组50例继续2~4个周期常规化疗。结果研究组造血功能均重建,挽救化疗仅获PR的17例患者行APBHSCT HDC后8例获CR,有效率为47.1%;对照组继续常规化疗后,33例PR的患者仍为PR。中位生存期研究组比对照组延长11个月(P<0.05)。2年、3年、4年生存率研究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APBHSC HDC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延长晚期或复发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缺血性心肌病在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有关其发生发展中神经体液调节异常的认识、ACEI类药物的应用以及PTCA等介入手段对心肌血供的有效改善 ,都显著地提高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上世纪 3 0年代以来逐步开展的心脏移植也为处于发展终末期的心脏病患者带来了一线曙光 ,但药物及介入治疗并不能逆转以心肌细胞损伤为基础的多种心肌病的发展。有一部分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虽然经过了积极的血运重建 ,但最终因存活的心肌细胞太少而死亡 ;而心脏移植又因供体及免疫排斥的限制尚不能广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案,治疗严重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26例严重脑外伤后遗症患者,依据患者个人意愿选择治疗方案,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n=14)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12)。结果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平均住院10 d。为期1个月的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功能独立性方面进行评分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移植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行动能力、理解交流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及总分方面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此效果。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在治疗严重脑外伤后遗症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其他脑损伤,如脑缺血、脑出血等脑内伤方面可能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宫内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血友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宫内干细胞移植技术将RFP转基因小鼠骨髓单核细胞注射到胎鼠腹腔,在受体小鼠出生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其嵌合率.结果 在普通昆明幼鼠的移植方面,共注射53只胎鼠,29只出生,受体胎鼠出生率为55%,嵌合频率为79%,单只小鼠平均嵌合率可达5%,最大嵌合率可达21%.在血友病A小鼠的治疗方面,共对21只怀孕母鼠进行了手术,只有5只母鼠成功生产,共产下18只幼鼠,有11只是血友病A(FⅧ基因缺陷)纯合子.11只纯合子代幼鼠有8只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死亡.所有纯合子代的嵌合率都在1%以下,纯合子代幼鼠的出血时间达10 min以上,并没有凝血迹象.结论 通过宫内干细胞移植技术成功将供体干细胞植入受体胚胎内,并参与了受体胚胎的生长发育过程,证明了该技术在血友病治疗上的可行性,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目前嵌合率还达不到可治疗的水平,移植方法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大剂量化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长间歇维持化疗序贯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疗效.方法 32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首次缓解并经3个周期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MAC、CEAC等,造血重建后予以大剂量IL-2生物治疗4个疗程,之后每3~4个月予以长间歇化疗1次,共维持2年,常用方案包括TA、MA、HEA 等.结果 32例患者移植后均成功重建造血,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长间歇维持化疗满2年的12例中,有8例存活;存活中位时间为确诊后1268(953-1926)d,移植后986(725-1742)d,平均生存时间为1475.7 d,3年无病存活率为(66.7±8.1)%;其余维持化疗还未到2年的20例患者中,有2例复发(10.0%),其中1例死亡(5.0%),其余18例至今病情稳定.结论 大剂量化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长间歇维持化疗序贯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改善成人ANLL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