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臻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41-3442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690例(年龄超过60岁)及中青年组80例(年龄小于59岁)患者性别、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病形式、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脑卒中后抑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老年组静止发病、治疗(无效/死亡)、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意识障碍发生率少于中青年组(P〈0.05);2组男性比例、危险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其临床特点,应尽早行有关检查明确诊断,常规治疗基础上,及时行心理、康复训练等治疗抑郁;做好预防及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19-1021
目的:通过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对比分析,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19例,按年龄编成中青年组36例,老年组83例,比较两个组别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结果: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中青年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高脂饮食及少运动生活方式)与老年组有较大差异(P<0.01);中青年患者恢复情况相对较好(P<0.05);中青年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结论:改善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高脂饮食及少运动生活方式)及定期体检对减少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邢洁  鲁盈 《浙江医学》2011,33(10):1447-1449,1455
目的探讨老年狼疮肾炎(LN)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LN患者26例(发病年龄≥50岁),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50例中青年LN患者(发病年龄〈50岁)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与肾病理特点。结果老年组男性发病率和误诊率均较对照组增高,确诊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老年组血尿发生率和24h尿蛋白排泄量均低于对照组,但高血压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高于中青年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Ⅳ型、V型多见,临床上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老年组血清抗核抗体水平及特异性抗体(抗双链DNA、抗Sm抗体)阳性率偏低。在治疗上起始激素用量明显低于中青年组,近期疗效相仿,但副作用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LN患者男性发病比例增高、临床表现不典型、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低,容易误诊和漏诊:老年LN患者血尿、蛋白尿水平低于中青年组,但血肌酐显著增高;治疗上对于老年LN患者应严格掌握激素使用指征及剂量,密切监测副作用,注意并发症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许伟军 《铁道医学》2000,28(5):320-321
目的 提高对老年胃癌的生物学特征及并发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70例大于60岁的老年胃癌患者(老年组)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前、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选择40例小于50岁的胃癌患者(中青年组)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老年组高、中分化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术前合并心电图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明显增高(P〈0.05);术后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老年(〉60岁)和51例中青年(〈40岁)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但中青年组家族史和吸烟因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两组高血脂症、糖尿病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变血管的支数以双支和多支病变为主(75.4%),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66.7%)。老年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共占92.3%,而中青年组占6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阳性率为93.8%,中青年阳性率仅为70.6%,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6.
老年消化性溃疡221例临床与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80-1581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病变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近4年来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221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老年组)及823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青年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病变特点.结果 老年组患者中有饮酒史者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史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上腹节律性疼痛、压痛及嗳气反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中大溃疡与巨大溃疡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梗阻、出血、癌变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具有发病危险因素多、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溃疡大和并发症相对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吴佳 《当代医学》2014,(26):70-71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来湖南省怀化辰溪县中医医院就诊并确诊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中青年组50例,年龄32~50岁;老年组90例,年龄50~87岁。分别记录患者性别、生理、抽烟饮酒等生活方式以及血脂、糖尿病等病理资料,并统计分析2组心肌梗死病例特点及临床特点的差异性。结果中青年组AMI以男性为主,吸烟、饮酒、肥胖及阳性家族史高于老年组(P<0.01);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AMI临床发病特征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0.01);而老年组患者在高血糖、高血脂及心率衰竭方面显著高于青年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段是不同的,其临床特点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5岁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特点。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5岁,152例)和老年组(≥75岁,109例),比较2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PC I治疗特点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价2组间PC I治疗疗效。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有阳性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冠心病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P〈0.01)。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中青年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多为局限性狭窄,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狭窄病变、钙化病变明显多于中青年组(P〈0.01);双支血管病变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支架置入情况相比,中青年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以单支血管病变居多,三支血管病变少见,弥漫性狭窄、钙化病变亦少见。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以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6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0例(≤50岁)和老年组56例(≥60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测量体重、调查既往史、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初发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等发面的差异。结果中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家族史及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均高于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脂血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中青年组单支病变多,而老年组多支病变多,且狭窄程度较重;并发症以老年组较多。结论临床上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多有不健康生活方式、起病急、症状典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多、近期预后好的临床特点。男性、吸烟、饮酒、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等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55例急性TIA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166例)、非老年组(89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TCD分为颈动脉系统TIA组(14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09例),结合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55例TIA患者中有96例(37.6%)发生脑梗死,其中老年组脑梗死发生率45.8%(76/166),非老年组脑梗死发生率22.5%(20/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24 h内发生TIA的频率相关(P〈0.01)。此外,脑梗死的发生与TIA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血压、血糖、胆固醇水平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脑梗死的发生率与年龄和TIA发生频率相关;伴相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者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干扰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脑梗死提高科学的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101例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患者分到老年组,其余79例年龄小于55岁患者分到中青年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病因及其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通过2组患者的病因分析比较发现,中青年组患者仅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低于老年组患者,而有脑动脉炎、脑血管畸形或不明病因引起脑梗死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由心源性栓塞及其他原因引起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险因素的分析比较发现,中青年组患者高血压、心脏疾病、脑梗死病史、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患者吸烟、不良生活方式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糖尿病、肥胖、劳累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各有其特点,应这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给予不同的预防措施,及时排除或干扰危险因素,并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为预防疾病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对26例<50岁及61例>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中6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探讨中青年人AMI的临床特点。结果表明:老年组比中青年组具有更多的危险因素,老年组临床多有心绞痛;中青年组急性心力衰竭较老年组高,心肌梗死发作多有明显诱因,始大量饮酒,超负荷运动等;病死率两组相似。提示中青年人AMI的高危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选取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各60例,对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及心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术后1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病死率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同样也能有利于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2011年1—11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因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据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以小动脉闭塞为最常见,两组小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青年组脑梗死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和不良生活方式,而老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中青年组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心脏疾病、吸烟及不良生活方式所占比例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在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脑梗死的预防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永红 《新疆医学》2013,43(8):64-6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确诊住院PT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中青年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骨折及外伤史、手术史、糖尿病史、DVT等;老年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心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卧床与制动、DVT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青年和老年组PTE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和心悸;老年组肺部湿性罗音、胸腔积液与下肢水肿较中青年组高(P〈0.05);(3)两组在D-二聚体、TNT、CRP变化,以及肺栓塞的不同部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PTE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与中青年组不同,提高诊断意识,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付伟  陈俊红 《当代医学》2010,16(36):12-13,95
目的比较、分析青年出血性脑卒中和老年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9月住院的102例45岁以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100名老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性别、临床特点、病因、危险因素、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是青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脑血管异常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吸烟、饮酒也是青年组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组头痛症状典型(P〈0.05),急性期病死率高于老年患者。结论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脑血管异常,以头痛为典型症状,急性期病死率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与同期收治的13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和C反应蛋白是老年组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组的病因十分复杂,危险因素以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饮酒为主。青年组以小梗死为主,腔隙性脑梗死较少,而老年组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较高。结论老年及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同,应尽早干预,减少其发生率,一旦发生应针对其临床特点尽可能早期积极治疗,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期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60例中青年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男性发病率高,急性起病多,以肩、膝等大关节为首发关节者高于青中年组,乏力、手足凹陷性水肿等关节外表现及并发心、肺疾患和骨关节炎者明显增多。结论老年组在发病形式、首发受累关节均与中青年患者不同,老年组全身表现及并发症多于中青年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8例因服用NSAIDs药物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分为老年组(n=27例)和中青年组(n=11例),对两组临床症状、原发病、服药特点、出血情况结果、凝血功能、生化指标、Hp感染、住院天数和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以黑便及呕血为主要症状,而中青年组以黑便为主;27例老年患者中原发病以高血压(18例)和冠心病(16例)为主,而中青年组患原发病较少;老年组用药以服用阿司匹林为主(63.3%),中青年组以止痛药为主(64.6%);血红蛋白含量老年组较中青年组低且输血量和住院天数比中青年组高;老年组凝血功能异常较中青年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服用NSAIDs致消化道出血以黑便及呕血多见,凝血功能多异常且出血量大,住院时间长,多数不能及时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胡俊杰 《中外医疗》2010,29(7):85-8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取老年消化性溃疡40例,与同期38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的胃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胃溃疡发生率。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并发症有一定特点,并且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