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展性卒中影响因素(附62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血粘度、血胆固醇、血糖、血纤维蛋白原,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CT,MRI与同期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2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伴有高血压,脉压差小,伴有高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或影像学早期显示病灶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年龄、性别、血粘度、血胆固醇、血纤维蛋白原无差异。结论: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多与高血压,糖尿病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急性期快速降压,血糖控制不良也易引起进展性卒中,影像学早期显示病灶也提示有进展性卒中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狭窄对进展性卒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的程度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85例,记录病人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在入院时及入院72h后两次评价病人的神经功能。将入院72h后NIHSS评分增加≥2分者定义为进展性卒中。应用西门子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价颅内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结果 285例病人中有57例(20.0%)为进展性卒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3级侧支循环、糖尿病史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预测指标。结论进展性卒中是比较常见的卒中类型,通过MRA显示的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的程度能有效地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影像学(DSA、CTA)资料,观察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狭窄的位置、程度,根据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两组,对两组的血管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72例(48.98%)存在脑血管狭窄,其中单发狭窄47例(31.97%),多发狭窄25例(17.01%);27例(18.37%)出现卒中进展.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相比,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多发动脉狭窄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动脉多发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00例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研究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84例)和对照组(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2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进行TOAST分型。结果:研究组高血脂症、吸烟率、TC、责任血管闭塞发生率、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VO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P、低钠血症、责任血管闭塞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SAP、低钠血症、责任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5.
潘瑞华 《中原医刊》2007,34(11):43-44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17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组、非进展组各86例,对其糖尿病史、体温、血压、血糖、血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头颅CT、TCD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①进展组有糖尿病史及卒中24 h后血糖升高例数均多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24 h内体温增高例数多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收缩压值低于非进展组(P〈0.01),而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0.01);②舒张压值及高胆固醇血症例数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头颅CT示分水岭梗死或侧脑室体梗死发生率进展组为83.72%,显著高于非进展组;④TCD检查颅内大血管狭窄率进展组(76.74%)显著高于非进展组(20.93%)(P〈0.05)。结论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卒中后发热、收缩压下降、血浆高纤维蛋白原水平、糖尿病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治疗中不可盲目降压。  相似文献   

6.
方凯  瞿杭炯  张玲娣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5):504-505,539
目的探讨轻型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NIHSS评分对168例首次发病的24h内入院的轻型脑梗死患者进行END的诊断,记录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发生END,占16.7%。病情恶化进展与入院距发病时间短(P=0.002)、脑缺血性跌倒发作及症状快速好转(P=0.000)相关。早期合并卒中相关性肺炎更容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结论轻型脑梗死发生END较常见且预后差,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神经内科诊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其中END组40例,非END组42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临床资料和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颅内血肿体积、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判定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ND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WBC、脑内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比例均高于非EN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63、4.436、2.469、11.14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2.008,95%CI 1.068~3.774,P=0.030)、出血破入脑室(OR=3.675,95%CI 1.591~8.486,P=0.002)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白细胞计数越高、出血破入脑室几率越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就越高,患者预后便越差。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80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58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影像学特点、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等方面作比较分析。结果狭窄组中,血压变化多样,血糖异常者多,卒中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偏多,合并颅内主干血管狭窄居多。影像学上显示分水岭梗死和多发性梗死发生率偏高,易发生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简易智能评分较差。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须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强调个体化治疗,积极调控血压、血糖水平,控制斑块,以利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加≥4分判定为END,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12)和非END组(n=84)。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冠心病、TOAST分型、发病至溶栓时间、PLT及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GCS评分≤8分占比及WBC水平均高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WBC水平升高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脑白质病变(WMLs)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于本院神经内科发病48 h内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54例,按照发病72 h内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n=36)和非END组(n=118)。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个人史、入院时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血压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同时应用头部MRI评估并比较两组的WMLs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个人史、基线血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基的线NIHSS评分高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END组的侧脑室周围及深部白质Fazekas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非E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MLs受损严重的患者发生病情恶化的风险更高,评估WMLs有助于临床预测急性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胡玉英  李文斌 《海南医学》2005,16(12):85-86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SI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组、非进展组各52例,对其体温、血压、血糖及头颅CT、TCD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进展组24h内体温增高者18例,非进展组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进展组有糖尿病史者高于非进展组(P<0.01),且进展组收缩压≥140mmHg者占75%,非进展组者占52%,两组相比显著差异(P<0.01).(3)缺血性进展性卒中(SIP)组TCD检查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率85%,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4.2%).(4)头颅CT示分水岭脑梗死或侧脑室体旁梗死多提示大血管病变,常预示进展性脑卒中.结论SIP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起SIP,故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包括进展性脑梗死78例,稳定性脑梗死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以及个人史,分析两组患者入院24小时的血压、白细胞计数、血脂、血糖和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采用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检查患者的脑梗死部位并比较.结果 研究表明,高血压史、入院24小时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P<0.05).进展组中脑梗死部位以分水岭区及侧脑室旁脑梗死为主,其比例与稳定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水岭区及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更易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为早期识别进展性卒中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 h内入院治疗的653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缺血性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进展性卒中组(进展组155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对照组498例);按梗死部位分为侧脑室体旁梗死(A型)、分水岭梗死(B型)、单个脑叶或基底节或大面积脑梗死(C型)、脑干和/或小脑梗死(D型)4型,比较各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中A型进展性卒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B型,与其他类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其他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高血压病史和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侧脑室体旁梗死、分水岭梗死较易进展。  相似文献   

14.
古联  苏莉 《广西医学》2008,30(3):324-325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SI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以及58例非进展性卒中对照组的血压、血糖、血纤维蛋白原、动脉狭窄等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卒中患者患高血压病人数、患糖尿病人数比对照组多,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卒中的发生多与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于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LI患者,依据LI发病后72 h内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EN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基线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后循环病灶、责任动脉狭窄率≥50%与非E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NIHSS评分、责任动脉狭窄率≥50%是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基线NIHSS评分高以及责任动脉狭窄率≥50%是急性L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评估LI的病情发展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急性CW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病情状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为病情进展,各体征指标持续恶化患者,对照组为病情稳定,但各体征指标未恢复至正常标准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相关信息,总结导致CWI病情进展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史、血压降低、皮质型CWI、皮质下型梗死、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颅内外动脉多发中重度狭窄、颈部血管易损斑块、白细胞增高、入院NIHSS评分、吸烟史为急性CWI病情进展的独立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下型梗死、颅内外动脉多发中重度狭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颈部血管易损斑块、血压降低、合并糖尿病史为CWI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CW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为皮质下型梗死、颅内外动脉多发中重狭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颈部血管易损斑块、血压降低和合并糖尿病病史,临床可针对性给予干预措施,以稳定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CI)的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PCI患者并与同期收治的50例非PCI患者比较,2组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分析PCI的相关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PCI组糖尿病、高血压病、不当降压比例、早期发热及LDL、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I组脑动脉中重度狭窄、脑分水岭梗死的比例及CT早期梗死征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不当降压、早期发热、高LDL、FiB水平及脑动脉中重度狭窄(狭窄≥50%)和CT早期梗死征像是P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腔隙性脑梗死不同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时间2年。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组方式编组:(1)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A 组;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病例合并编为 B 组(含大卒中病例)。(2)病灶增加病例独立编为 C 组(含大卒中病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病例、转变为缺血病灶病例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 A 组比较,B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嗜烟、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 D 组比较,C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转归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影响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为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是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患者发生END的情况分为END组(n=52)和非END组(n=13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发生END的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风险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区分度,绘制Calibration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END组患者既往脑梗死占比、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时间、责任血管重度狭窄占比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非END组,血红蛋白(Hb)、预后营养指数(PNI)水平则低于非EN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入院时高NIHSS评分、高HbA1c、责任血管重度...  相似文献   

20.
周光焰 《吉林医学》2011,(32):6781-6783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SIP)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48例SI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温(入院24 h内)、血压、血糖、脑CT/MRI、经颅多谱勒(TCD)、颈部动脉彩超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观察组中急性期高血糖/糖尿病史、发热(入院24 h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高血压本身等无相关性(P>0.05)。②观察组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颅内外大动脉中重度狭窄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糖尿病、发热(入院24 h内)、急性期血压下降过快、颅内外大动脉严重狭窄、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等是脑梗死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提高医生对SIP的认识,早期识别并针对可引起SIP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望有效抑制脑梗死的进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