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1例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水中平板步行训练等康复治疗,记录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前后的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以及训练时的行走距离、最大步速和训练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结果经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后,患者的ASIA感觉评分提高(P〈0.05),ASIA运动评分、行走距离、最大步速及ADL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可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SCI)截瘫患者肌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胸腰段SCI后不完全截瘫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MOTOmed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下肢肌力、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查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10 m步行时间。 结果除双下肢远端肌力外,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近端肌力、ADL能力及步行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或0.05),并且以治疗组下肢近端肌力及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能进一步改善SCI患者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24例T12~L4神经损伤平面的不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2例,对照组采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佩戴矫形器等常规康复治疗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双侧髋关节外展肌的强化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m步行时间、ASIA运动功能评分以及Lovett徒手肌力分级法对2组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ASIA运动功能以及关键肌肌力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后,2组的BBS评分、FAC评分、10m步行时间和ASIA运动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BBS评分、FAC评分、10m步行时间和ASIA运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屈髋肌、伸膝肌、踝背屈肌、髋外展肌的Lovett徒手肌力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髋外展肌Lovett徒手肌力为(2.98±1.12)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07±1.08)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T12~L4神经损伤平面不完全性SCI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减重组30例,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常规康复训练。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减重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耐力和社区步行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运动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和肌耐力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测试2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速耐力比(RO)、股直肌(RF-MPF)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BF-MPF),并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6MWT),同时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可完成社区性步行的例数。 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腘绳肌和股四头肌RO、RF-MPF、BF-MPF和6MWT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27例患者中有25例可以完成社区性步行,对照组28例患者中有20例可以完成社区性步行,组间比较,χ2=4.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速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的下肢肌耐力和社区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胸段不完全SCI患者(分类为ASIA 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营养等药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针刺等;减重组患者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FIM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及ADL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重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FIM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及ADL能力2组均有提高(P<0.05),其中FIM步行能力及10 m步行速度减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能显著提高不完全SCI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7.
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ISCI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n=22)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截瘫康复治疗。BWST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每日行减重步行训练1次,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步长、步速、功能性步行分级对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BWSTT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BWSTT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更大程度提高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静息肌肉厚度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10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SPSS 26.0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基本动作训练、运动功能促通、站立动态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30 min/次,1次/d,5 d/周,共持续训练4周。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天轨悬吊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水中平板步行训练。2组治疗均20 min/d,1次/d,5 d/周,共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数字手持式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患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股直肌、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采用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及运动训练系统分析步速、摆动期对称性和步长对称性。结果:(1)肌肉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股直肌、胫前肌厚度明显增加,试验组治疗后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股直肌、胫前肌厚度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股直肌、胫前肌明显更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ADL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63例)及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每月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减重步行训练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2,3个月时,发现减重步行训练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不仅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能力恢复,而且还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尽早对其实施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step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对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46例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Biostep训练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iostep运动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10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WISCIⅡ、10MWT和FI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ASIA下肢运动评分、WISCIⅡ和10MWT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辅以Biostep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提高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