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检测与肿瘤恶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及AgNOR染色法46例资料完整有随结果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染色以显示PCNA及AgNOR,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结果:肿瘤细胞核PCNA过表达及AgNOR计数及患生存期呈负相关(rPCNA=-0.6248,rAgNOR=-0.5941,P<0.01);PCNA及AgNOR定量高值组较之定量低值组患生存期短(P<0.01);肿瘤组PCNA及AgNOR定量高于无转移组(P<0.01);肿瘤位置深在组PCNA及AgNOR定量高于肿瘤位置浅表组(P<0.01)。结论:肿瘤细胞核PCNA及AgNOR定量与患生存期密切相关,与肿瘤转移及位置深浅等反映肿瘤恶性度的指标亦密切相关,提示肿瘤细胞核PCNA及AgNOR定量对于判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度及预后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 )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 ,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40例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 ,用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对可能影响预后的 12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组间比较用Log 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 ,不同因素间相关关系分析用 χ2 检验。结果 头颈部MFH 5年累积生存率为 42 .0 % ;局部复发率约 3 7.1%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为 :肿瘤发生部位、治疗方式、颈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肿瘤局部复发 (P <0 .0 1) ;病理分级与肿瘤发生部位相关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者较单纯手术、放疗和化疗者预后佳 (P <0 .0 5 )。结论 头颈部MFH患者预后差、复发率高 ,颈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差、局部复发患者预后差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常发生于四肢软组织,其治疗趋势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均与其预后相关.近年来涌现了大量有关MFH治疗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为MFH的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纵隔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原发性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常规石蜡包埋HE 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例MFH。3 例MFH 均位于中纵隔,肿瘤界限清楚有包膜或假包膜,术后无局部复发及转移,最长无瘤生存者已达9 a。纵隔原发MFH的病理特点与软组织MFH 相同,但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低,提示其预后好于软组织MFH。 相似文献
7.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成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但国内外文献对原发于胸壁的MFH仅限于小样本的个案报告。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1964年至199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诊治原发性胸壁MFH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5~67岁,平均39.3岁中位年龄39岁。偶然发现皮下结节增大10例,以胸痛为主诉5例,合并结肠癌1例有肿瘤家族史。血糖均正常。 影像检查示肿瘤边界不清13例,侵及肋骨4例、肺1例、包饶… 相似文献
8.
15例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十分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肺MF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肺原发性MFH。结果本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6.2岁±14.0岁(20~72岁)。主要症状:咳嗽、咯血、发热、胸痛、气急。肿瘤直径8.3cm±8.0cm,最大35cm,最小0.3cm。以手术治疗为主,全肺切除术5例、肺叶切除术8例、剖胸探查术2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6.2%、24.1%、16.7%。姑息性手术患者预后差。结论肺原发性MFH恶性度高,预后差,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简称MFH),1964年由O'Brian等[1]首先报道,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肢体,偶见于头颈部,而发生于上颌窦者罕见。现将我院由病理证实原发于上颌窦的16例MFH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放射、创伤、骨坏死、化疗等可为骨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诱因。探讨鼻咽癌(NPC)放疗后患者中出现的MFH。方法收集1998年4月至2005年10月确诊为上颌骨MFH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确诊MFH前数年均曾诊断NPC,并行^60Co放疗。结果本组7例(NPC)分别在鼻咽癌行^60Co外照射放疗结束后4~9年确诊为上颌骨MFH,临床及病理表现与骨原发性MFH相同。结论NPC放疗时上颌骨亦接受了约50~80Gy的照射,放射为本组病例的可疑诱因。如采用直线加速器或钴^60Co外照射结合后装治疗NPC,可适当减少外照射剂量,从而减少颌骨接受的照射量,减少颌骨MFH等诱发癌、瘤的危险性。治疗放疗诱发的MFH应根据临床情况选择手术及化疗,建议慎用或不用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增生与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AgNOR计数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银染色方法对112例子宫内膜标本进行测定,并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中,PCNA的表达及AgNOR计数依病变的进展明显递增。子宫内膜癌组PCNA表达及AgNOR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增殖期例外),各组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此种方法是测定子宫内膜增生细胞增殖分数的有效手段。对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可做为临床判断良恶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7例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HF)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年1月至2000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7例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病变单一。结果术后随访中共有32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术后单纯局部复发13例(29.5%),出现肺及胸膜转移7例(15.9%),肝转移4例(9.0%),骨转移6例(13.6%),肾脏转移2例(4.5%),复发 转移5例(11.4%)。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9%、40.9%和29.5%,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0.5%、52.3%和31.8%,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发生的部位、治疗方式、病理类型、肿瘤的局部复发等。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较单纯手术及放化疗预后好,术后辅以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尤其对那些切端阳性患者。结论腹部MHF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病理分级差,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CNA 和Ag NOR 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法和How ell 银染一步法检测60 例病理形态典型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PCNA 和Ag NOR 。结果 平滑肌肉瘤PCNA 指数明显高于平滑肌瘤,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 0 .01) 。平滑肌肉瘤Ag NOR 平均含量( 每个细胞内的平均颗粒数) 和颗粒直径(μm ) 分别为(8 .25 ±0 .92) μm 和(2 .90 ±0 .23) μm ,平滑肌瘤则分别为(2 .86 ±0 .29) μm 和(2 .12 ±0 .14) μm ,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1) 。结论 PCNA 指数和Ag NOR 颗粒数及颗粒直径可作为鉴别胃肠道平滑肌肿瘤良恶性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和银染色技术对31例肾盂癌组织中p53蛋白,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研究。发现肾盂癌p53表达阳性率,AgNOR颗粒计数和PCNA增殖指数均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增加,且与预后呈负相关。p53蛋白阳性表达组AgNOR颗粒计数和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肾盂癌AgNOR计数与PCNA增殖指数间存在正相关性。提示p53蛋白表达,AgNOR计数和PCNA免疫染色在肾孟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MF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阐明MFH的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MFH组织的Cath-D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ath-D蛋白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ath-D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65例MFH组织中Cath-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4%,I~II期Cath-D阳性率为60.0%,III~Ⅳ期Cath-D阳性率为88.6%,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ath-D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化程度和生存期显著相关(P<0.01)。结论Cath-D在MF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MFH侵袭、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p53、PCNA、AgNOR表达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m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计数关系。方法 采用AgNOR染色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用抗ER,抗p53(DO-7)及抗PCNA(PC10)单克隆抗体,研究50例乳腺癌AgNOR计数及ER,p53,PCNA表达。结果 乳腺癌33例(66%)ER表达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