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峡两岸合作研究乌脚病和地方性砷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4,(1)
海峡两岸合作研究乌脚病和地方性砷中毒乌脚病是台湾西南沿海地区特有的一种地方性末稍血管疾病。老的流行区在台南县学甲镇和北门乡,嘉义县布袋镇和义竹乡,1985年前在这四个乡镇先后发病1220例,已死亡782人。新的流行区在嘉义县、台南县、台南市、屏东县、... 相似文献
2.
张秀丽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23(5)
砷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地壳的平均含量为2 mg/kg,地球深处含量更高,可达620 mg/kg.无机砷是国际癌症中心(IARC)确认的人类致癌物,可致皮肤癌、肺癌、并伴有其他内脏癌的高发.因此,长时间接触过量的砷可造成机体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砷中毒病区与台湾乌脚病病区饮水腐植酸的红外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XAD-7大孔树脂提取内蒙砷中毒地区和台湾乌脚病区饮水中的腐植酸样品,经红外光谱测定发现,内蒙砷病区饮水中腐植酸以富啡酸(FA)为主,台湾乌脚病区饮水中以胡敏酶(HA)为主。这种差别对居民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观察内蒙古地方病研究所马恒之,郭小娟,于广军,武克恭,夏雅娟,党润和,李艳红,郑重,周红菊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凤歧,李泽宇,李珍珍,乌日娜自1990年以来,我区发现了大批地方性砷中毒病人(以下简称地砷病),这些病人... 相似文献
5.
使用XAD-7大孔树指提取内蒙砷中毒地区和台湾乌脚病区饮水中的腐植酸样品,经红外光谱测定发现,内蒙砷病区饮水中腐植酸以富啡酸(FA)为主,台湾乌脚病区饮水中以胡敏酸(HA)为主。这种差别对居民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有机硒对地方性砷中毒心电图改变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观察了有机硒对地方性砷中毒心电图改变的治疗效果,硒治疗组有效率为86.38%,无变化13.64%,无加重,与饮用低砷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P〈0.05);心电图正常患在观察期间硒治疗组1例出现异常对照组则为3例,上述结果显示,单独饮用低砷水的干预效果是有限的,同时采用药物治疗是不可缺少的措施,硒制剂可能是理想的药物之一。对自由基损伤作为慢性砷中毒致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有机硒对地方性砷中毒肝脏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和B超检查,观察有机硒的治疗效果。方法 切断高砷水源,改饮低砷水,服用有机硒治疗。结果 肝功能阳性和肝肿大检出率分别为15.08%和20.24%,且与临床症状、体征改变程度无关;男性高于女性,其中二者并发率仅4.76%,硒治疗组肝功能阳性转阴率80.00%,对照组46.15%,肝肿大硒治疗组痊愈33.33%,好转29.17%;总有效率62.50%,对照组痊愈7.69%,好转2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9)
目的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对患者血压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地区确诊的269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非地砷病区健康人群2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分析两组受试者血压以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血压异常141例(52.42%)、对照组受试者检出血压次以上73例(2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检出收缩压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受试者检出舒张压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检出心电图异常患者185例(68.77%),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检出73例(3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出窦性心律失常、ST-T改变以及早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砷中毒分度患者心电图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病情越严重,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越高。结论地方性砷中毒可引起患者血压的升高,且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同时可引起患者心电图异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律失常、ST-T改变以及早搏,且砷中毒患者病情越严重,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山西省大同地区3个病村的部分居民为调查对象,依据WS/T 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砷中毒组、非病例(对照)组.采集调查对象血样和尿样;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以血清ALT评价肝功能;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分别用终点法、碱性苦味酸法测定,以尿mAIb、NAG评价肾功能.结果 共调查661人,其中砷中毒患者144例.在砷中毒组中,肝功能异常率为10.42%(15/144);在对照组中,肝功能异常率为5.22%(27/517),砷中毒组的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107,P<0.05;比值比(OR)=2.11,95%可信区间为1.09~4.08].对照组、砷中毒组尿mAlb的几何均数分别为2.16、2.31 ms/g Cr,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对照组、砷中毒组尿NAG几何均数分别为2.22、2.43 U/g Cr,砷中毒组尿N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55,P<0.05).结论 肝肾功能损伤与地方性砷中毒有关,尿NAG可能作为砷中毒致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10)
目的探究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关系。方法选取我市某乡镇饮水含砷量为0.02~0.77mg/L的2个病村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参考地方性砷中毒相关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砷中毒(研究)组与非病例(对照)组,采集其尿样及血样。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评估患者肝功能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评估患者肾功能,以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作为终点法;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采用速率法测定。结果本组共调查648人,其中研究组141例,对照组507例,砷中毒检出率为21.76%;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为10.64%,对照组肝功能异常率为5.41%,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几何均数分别为2.30mg/g Cr、2.15mg/g Cr,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几何均数分别为2.45U/g Cr、2.21U/g C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有联系,同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作为砷中毒造成肾脏损伤的早期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爱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31(1)
地方性砷中毒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地方病之一."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和控制,通过改水、改灶,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阻断了高砷暴露,取得了显著成就[1].由于地球化学和水文地质学的影响,病区依然存在持续低剂量砷污染,当地居民仍面临砷污染带来的健康威胁[1-4]. 相似文献
12.
我国控制地方性砷中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刘开泰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1):4-5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sm)又称地砷病,我国发现地砷病最早的病区是1953年在台湾省台南和嘉义县,并以乌脚病著称于世界。大陆发现第一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是1980年在新疆奎屯地区,随后在内蒙古、贵州、山西、宁夏、辽宁、吉林等省(区)也发现了砷中毒病区。1992年卫生部认定地方性砷中毒为地方病,并列入国家重点疾病防治计划。截止到2005年,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县有43个.人口高达1400.7万人。世界许多国家包括阿根廷、孟加拉国、智利、匈牙利、印度和美国等国均有砷污染引起健康危害的报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静祥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22(Z1):479-480
介绍了目前国内较实用的几种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的测定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比对分析结果.另外,针对饮水砷的测定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的现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振明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9,(6):430-432
目的全面总结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吉林省开展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工作以来的资料以及防治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截止到2007年,最后确认在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洮南市、大安市、乾安县、长岭县、扶余县、双辽市等7个县(市),共存在饮水高砷区298个;在通榆县、洮南市、双辽市存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41个,均为轻病区。共查出砷中毒患者290人,主要以轻度患者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以掌跖部位的角化为主,少部分患者伴有皮肤色素的沉着和脱失,尚未发现明确诊断的皮肤癌患者。结论吉林省存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及饮水高砷区,需进一步开展病情调查。 相似文献
15.
16.
杭锦后旗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中子活化分析对内蒙古巴盟杭锦后旗地方性砷中毒病村井水中砷的形态、价态及其它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病区饮水中水砷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且水砷含量越高,病人病情越严重。井水中所含砷含量大多以无机砷的形式存在,所占比例为总砷含量的92~98%,其中As(Ⅲ)为无机砷的52.7~84.3%。在水砷含量相近的情况下,三价砷比例越高,病情越重,Fe、Ba等微量元素可能加重砷的中毒,而Co、Sr、Ca可能拮抗砷的毒性。 相似文献
17.
硒对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心电图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硒对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方法比较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人群的心电图异常率和异常心电图描记结果.结果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受检人群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2.94%和26.67%,差异无显著意义;饮用水砷浓度在0.30 mg/L以上人群中,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人群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3.78%和30.06%,饮用水砷浓度在0.30mg/L以下人群中异常率分别为27.27%和15.79%.结果表明,仅非低硒条件下饮用不同砷浓度的饮用水的人群间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心电图异常表现上,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人群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异常无显著性差异,而传导阻滞则低硒地区明显高于非低硒地区,非低硒地区则以电轴偏移为主要表现.结论体内适量的硒,有降低砷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器质性伤害的可能,硒能对地方性砷中毒造成的心血管损害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应用适量硒对地方性砷中毒人群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奎屯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长期干预后慢性砷中毒患者的转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慢性砷中毒病区15年的长期改水干预后,对病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慢性砷中毒患者的转归分析,方法:选择干预前井水胂含量为0.6mg/L和0.58mg/L两地区居民进行随访,并进行染色体畸变,微核检查,同时以水砷含量0.03mg/L地区居民为对照组。结果:经过长期改水干预后两病区患中改水2年仍未愈病例总的好转率为73.4%,轻度患者治愈率达76.4%,掌跖角化好转率为85.2%,色素异常好转率为71.2%。皮肤癌患者3例,随访患者中19例死亡者14例为癌症,部分患者躯干色素及角化皮疹增多,两病区患者染色体畸变,微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随访中未发现新病例。结论:改水干预15年患者有了明显好转,较彻底解决了砷中毒的病因,砷对慢性砷中毒患者的进一步远期影响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随访及寻找更有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农七师128团为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共存病区,居民饮用地下水含氟量和砷含量多超过国家标准。为探讨氟、砷中毒共存病区居民死因状况,我们于1989年3月对该农场进行了1986~1988年间居民死因调查。 该农场1988年总人口为15431人,男性为7228人,女性7603人,男:女约为1:1。1986~1988年三年的年平均人口为15235人,此期共死亡228人,年平均死亡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或和过度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1]。国外报道均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2,3],我国则有自己的特点,即中毒类型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