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D8~ 细胞免疫亲合柱的研制及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免疫亲合柱纯化细胞的方法。方法:将亲合素交联于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上,制成免疫亲合柱;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生物素化抗CD8单克隆抗体作用后,加到该免疫亲合柱上进行纯化,CD8 细胞即吸附于柱上,洗去其他细胞后,得到纯化的CD8 细胞。结果:纯化后CD8 细胞纯度达56%~7l%,细胞回收率为39%~66%,台盼蓝染色法显示活细胞达98%。结论:利用免疫亲合柱纯化细胞具有纯度高,回收率高,细胞活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方便有效的细胞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CD34免疫亲合柱对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分离纯化的效果及纯化后CD34 细胞的增殖分化特性。方法 :采用CD34免疫亲合柱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中的CD34 细胞 ,流式细胞技术 (FACS)进行细胞表面标志测定。将分离前后的细胞加入造血生长因子进行液态扩增培养和多向祖细胞集落 (CFU GEMM)培养。结果 :经CD34免疫亲合柱分离后脐血中CD34 细胞为 49 6 2 %± 17 6 9% ,明显高于脐血MNC(1 17%± 0 6 8% ) ,细胞回收率为 5 4 38%± 11 91%。分离后CD34 细胞和脐血MNC经造血生长因子刺激培养 2 0d分别扩增 5 6 1 0 0倍和 44 44倍。培养至 12d时 ,免疫亲合柱分离组CD34 细胞阳性率为 5 3 38% ,对照组为 7 91%。分离组CFU GEMM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CD34免疫亲合柱应用于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分离可充分富集CD34 细胞 ,且分离后的CD34 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效应和CFU GEMM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3.
CD8^+细胞免疫亲合柱的研制及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免疫亲合柱纯化细胞的方法。方法:将亲合素交联于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上,制成免疫亲合柱;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生物素化抗CD8单克隆抗体作用后、加到该免疫亲合柱上进行纯化,CD8^+细胞即吸附于柱上,洗去其他细胞后,得到纯化后的CD8^+细胞。结果:纯化后CD8^+细胞纯度达56%-71%,细胞回收率为39%-66%,台盼蓝染色法显示活细胞达98%。  相似文献   

4.
T淋巴细胞清除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CD3或抗CD8单克隆抗体的补体细胞毒方法清除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 )中T淋巴细胞 ,CD34免疫亲和柱纯化MNC中CD34 +细胞 ,流式细胞技术 (FACS )分析细胞表面标志。将CD34 +细胞中加入含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体外液态扩增 ,并观察粒 巨噬集落 (CFU GM )和多向祖细胞集落 (CFU GEMM )形成能力。结果CD3+或CD8+细胞清除组和MNC经CD34免疫亲和柱纯化后 ,CD34 +细胞分别为 5 9 5 2 %、 5 6 70 %和 5 0 72 % ,比未纯化组 (1 0 7% )纯度大幅度提高。抗CD3单抗清除 +CD34纯化组和单纯CD34纯化组经造血生长因子刺激培养第 14天 ,细胞总数分别扩增 110 40倍和 87 0 0倍。抗CD3单抗清除 +CD34纯化组、抗CD8单抗清除 +CD34纯化组和单纯CD34纯化组的CFU GM产率分别为 2 86 5 0± 12 0 2、2 88 5 0± 17 68和 2 19 5 0± 5 3 0 3,前者虽高于后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CFU GEMM产率分别为 376 67± 43 2 4、 438 33± 36 73和 311 0 0± 40 11,抗CD3单抗清除 +CD34纯化组无显著差异 ,抗CD8单抗清除 +CD34纯化组显示出显著性作用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分离和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为临床移植有效地分离和冷冻保存无关供者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将由普通或改进的两种不同采集袋采集的脐带血,用两步离心法分离、浓缩脐带血中的有核细胞,用BioArchive System(生物档案系统)或常规的程控降温系统将之冷冻,保存在-196℃液氮中。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培养法检测脐带血中的CD34+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含量。结果脐带血用改进的采集袋分离后,有核细胞和红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86.4%±4.6%和44.2%±9.6%,而普通采集袋的回收率为78.4%±7.9%和49.8%±11.7%;将富含有核细胞悬液的体积浓缩到20 ml时,有核细胞和红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74.62±9.3%和34.9%±19.1%,浓缩体积为32 ml回收率为86.4%±4.6%和45.1%±7.8%/但两者的CD34+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回收率无统计学意义;冷冻脐带血融化后有核细胞、CD34+细胞和CFU-C回收率分别为84.2%±10.1%、96.0%±21.8%和115.1%±23.3%。苔盼蓝拒染率93.8%±4.4%。结论改进的采集袋能够明显提高有核细胞回收率。采用两步离心法和两种冻存方法能够有效地富集和冻存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6(IL-6)短期扩增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密度剃度离心的方法分离脐血CD34+细胞,经SCF和IL-6孵育48 h,用CCK-8方法检测CD34+细胞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的CD49d(VLA-4)、CD11a(LFA-1)、CD62L(L-selectin)及CD184(CXCR4)的表达。用纤连蛋白(FN)包被96孔板,检测经或未经因子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能力。扩增的CD34+细胞悬浮于transwell培养板的上层,下层添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流式细胞仪检测迁移细胞数,计算迁移率。结果:经SCF+IL-6处理48h后CD34+细胞扩增近3倍;表达CD49d、CD11a、CD62L及CD184的CD34+细胞的百分数分别由原来的26.34%±5.37%、17.63%±4.57%、46.38%±6.61%和9.58%±1.56%增加到65.67%±8.72%、56.67%±6.34%、84.76%±9.57%和19.32%±3.64%(P<0.01)。扩增后的CD34+细胞对FN的黏附能力及在SDF-1诱导下的迁移作用都显著增强(P<0.01)。结论:SCF+IL-6短期扩增CD34+ 造血干/祖细胞显著增加细胞的黏附能力,增加SDF-1诱导的迁移作用,可能是SCF+IL-6促进归巢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健康献血者和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病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出高纯度、高存活率的嗜酸性粒细胞。方法 :采用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阴性选择法分离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并检测分离后嗜酸性粒细胞的纯度、存活率 ,计算其回收率。结果 :①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回收率为 6 9.7%± 6 .8% ,存活率 95 .4%± 1.8% ,纯度为 90 .7%± 4.3% ;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病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回收率为 6 0 .4%± 5 .4% ,存活率为 96 .1%± 0 .7% ,纯度为 92 .6 %± 5 .1%。结论 :采用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阴性选择法 ,能从外周血中分离出高纯度、高存活率的嗜酸性粒细胞 ,因此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免疫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CD4+CD25+T细胞体外增殖及对CD4+CD25-T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以免疫磁性分离方法 (MACS)分选出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4+CD25+T及CD4+CD25-T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纯度及活力;再以小鼠抗人CD3单抗、小鼠抗人CD28单抗及rh IL-2作为共刺激因子,观察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时,CD4+CD25+T细胞对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结果:(1)分选后健康对照组及胃癌患者PBMC 中CD4+CD25+ T细胞纯度分别为83.8%±1.84%、84.13%±2.77%,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经MACS 分选后正常对照组与胃癌患者CD4+CD25+ T细胞活力分别为98.52%±0.72%、97.80%±0.95%,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无论是健康对照还是胃癌患者的CD4+CD25+T均具有明显抑制效应性T细胞如CD4+CD25-T细胞的增殖,随着CD4+CD25+T细胞数的增加,这种抑制增殖的能力也相应增加,当CD4+CD25+∶〖KG-*2〗CD4+CD25-T达 1∶〖KG-*2〗1时,抑制率最大达到50%。 结论:MACS分选法能够分选出高纯度及活力的CD4+CD25+T细胞,分选后CD4+CD25+T细胞在体外均能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且这种抑制效应呈一定效靶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不同功能状态下肾移植术后患者体内的CD8+CD28-NRP-1+ Ts细胞和CD8+CD28- Foxp3+ Ts细胞,通过比较两类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初步探讨它们之间的表达关系和意义.选取正常健康人10例,移植肾功能稳定的长期存活者24例,慢性移植物肾病者20例,急性排斥者15例,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CD28-NRP-1+ Ts细胞和CD8+CD28- Foxp3+ Ts细胞在CD8+CD28-T细胞群中的比例.结果表明组间比较得出,CD8+CD28-NRP-1+ Ts细胞和CD8+CD28-Foxp3+ Ts细胞比例在四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在长期存活组表达量最高,其CD8+CD28-NRP-1+ Ts细胞和CD8+CD28- Foxp3+ Ts的比例分别为16.15%±1.49%和11.90%±2.73%,其次为正常健康人(13.83%±2.38%、9.44%±2.03%),然后为慢性移植物肾病组(8.03%±2.67%、5.26%±0.65%),而急排组最低(3.34%±1.73%、2.36%±1.14%),并且四组间这两种细胞呈同一变化趋势且前者的变化幅度大于后者.组内比较显示,CD8+CD28-NRP-1+ Ts细胞比例均高于CD8+CD28- Foxp3+ Ts细胞(P<0.05).CD8+CD28-NRP-1+ Ts细胞可以从整体水平上反映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它比CD8+CD28- Foxp3+ Ts细胞更能全面的反映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频数的变化,并探讨该群细胞频数的变化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s)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频数,并探讨该种细胞频数的变化与胃癌的相关性.结果32例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19.40%±8.76%,高于25例健康对照组的10.68%±3.57%(P<0.01).分化较好的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16.79%±4.21%,低分化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20.02%±10.42%,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Ⅳ期的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22.43%±8.36%,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15.27%±6.85%,P<0.05).结论CD4+CD25+T细胞在胃癌患者中比例升高,可能是产生肿瘤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CD4+CD25+T细胞的高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肿瘤进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用CD133免疫磁珠分离脐血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脐血中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内皮祖细胞的生长特性和诱导分化条件。 方法: 应用MACS磁球抗体标记法纯化脐血中的CD133+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及形态学(光镜、电镜)观察研究内皮祖细胞;将细胞接种于添加(或未添加)VEGF、bFGF、干细胞因子(SCF)的含20%胎牛血清(FBS)的IMDM培养基中,观察内皮祖细胞的生长特性。 结果: 分离新鲜脐血所得CD133阳性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1.41±1.14)%,经流式细胞仪鉴定CD133+细胞纯度为75%-85%;将分离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24孔板内,培养1-2 h即有细胞贴壁,7-10 d可见贴壁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14 d后细胞出现小圆形、梭形等多样性变化,可见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电镜观察可见胞浆内典型的Weibel-Palade小体;在VEGF、bFGF、SCF存在条件下,检测贴壁细胞培养14 d后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与培养开始时相比,祖细胞标志CD133和CD34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分别由(77.0±3.3)%和(93.1±4.7)%降至(1.6±2.2)%和(37.4±4.9)%,P<0.05,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Flk-1表达明显增加,由(22.3±3.3)%增至(94.3±4.1)%,P<0.05,同时vWF抗原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7.9±3.3)%。 结论: 根据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志(CD133+/CD34+/Flk-1+)可以从脐血中分离出EPCs,EPCs可在体外一定的诱导因子作用下,培养7-10 d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 调节性T细胞(Tr)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7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的Tr细胞数。结果:糖皮质激素规则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7.05%±1.61%)明显高于治疗前(5.62%±1.29%),P<0.01。完全控制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最高(7.56%±1.88%),部分控制组患儿次之(7.09%±1.23%),控制不佳组患儿最低(6.11%±1.96%),差异均显著,P<0.05。经激素规则治疗的患儿外周血Tr水平(7.05%±1.61%)明显高于不规则治疗组患儿(5.91%±1.76%),P<0.01。结论:规则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可明显提高哮喘患儿外周血Tr水平,Tr水平与哮喘的激素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减少程度之间的关系,无菌采集35例ITP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采用T细胞分离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分别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的表达,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的减少程度。结果ITP患儿T细胞PKC的总活性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增强[(0.97±0.21)nmol/ml·min和(0.55±0.13)nmol/ml·min,x±s,P<0.05],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表达与正常儿童比较显著升高(CD4+TFasL:32.7%±3.4%和14.7%±4.2%;CD8+TFasL:17.3%±9.7%和11.6%±8.5%,x±s,P<0.05),并且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与CD4+TFasL、CD8+TFasL的表达均为显著正相关(r1=0.68,r2=0.53,P<0.05),与血小板计数成显著负相关(r=-0.75,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ITP患儿PKC活性增强可能引起T细胞的活化,活性T细胞增多可导致患儿血小板大量损伤,提示PKC信号转导在ITP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调节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新鲜脐带血中分离CD34+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CNA-ASODN作用于体外扩增的CD34+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种细胞数量,细胞内PCNA表达及细胞周期。 结果:加入了PCNA-ASODN的两个实验组,其PCNA的表达率为(27.2±3.6)%和(19.0±1.5)%,低于对照组的(53.8±8.3)%(P<0.01)。低浓度组扩增的细胞中CD34+细胞比例为(33.4±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2±2.6)%(P<0.01),而且CD34+CD38-细胞数量达到(57.8±9.9)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5±7.4)倍(P<0.01)。 结论:低浓度的PCNA-ASODN有效抑制CD34+细胞在增殖过程中PCNA表达,减缓扩增过程中的分化作用,提高了早期祖细胞的扩增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 (I∶C)]诱发性流产小鼠模型中研究CD200+CK7+细胞与胚胎吸收的关系。 方法:采用Balb/c×C57BL/6和Balb/c×Balb/c小鼠,在孕早期注射poly (I∶C)以建立诱发性流产模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胎盘CD200+CK7+/CK7+细胞百分率和CD200+CK7+细胞的绝对数,采用免疫组化法对CD200+细胞在母-胎界面的分布情况进行定位检测。 结果: 在每例检测104个细胞的情况下,poly (I∶C)处理组上述细胞百分率和绝对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lb/c×C57BL/6小鼠:6.3%±6.2% vs 36.1%±9.3%, P<0.01; 140±111 vs 1 941±809, P<0.01。Balb/c×Balb/c小鼠:8.5%±4.8% vs 26.1%±8.0%, P<0.01; 701±499 vs 1 886±1 112, P<0.05)。与此相应,poly (I∶C)处理组孕13.5 d的胚胎吸收率也显著增高(Balb/c×C57BL/6小鼠: 从9.1%升至37.0%, P<0.01; Balb/c×Balb/c小鼠: 从5.8%升至29.0%, 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这些CD200+细胞主要分布在胎盘和子宫交界处的胎盘组织中。 结论: 在母-胎界面CK7+细胞群中CD200分子适当水平的表达,对于维持小鼠妊娠免疫耐受过程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APK和caspase-3在异基因CD8+T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异基因CD8+T细胞,AnnexinⅤ/FITC试剂盒检测异基因CD8+T细胞诱导的HUVECs和HDMECs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内caspase-3、MAPK表达。观察SB203580 (p38MAPK抑制剂)、SP600125 (JNK抑制剂)、PD98059(ERK抑制剂)、Z-DEVD-FMK(caspase-3抑制剂)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异基因CD8+T细胞作用24 h和48 h后,HUVECs凋亡率分别为41.7%±10.1%和29.4%±8.3%,HDMECs凋亡率分别为28.9%±7.2%和15.2%±4.8%,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异基因CD8+T细胞作用后,HUVECs和HDMECs内磷酸化p38MAPK表达、caspase-3裂解增强,而磷酸化JNK、ERK无明显变化。Z-DEVD-FMK和SB203580可显著抑制异基因CD8+T细胞诱导的HUVECs和HEMEC凋亡,并降低内皮细胞caspase-3表达。结论:p38MAPK和caspase-3介导了异基因CD8+T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研究吸入丙酸氟替卡松(FP)对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Foxp3+调节T细胞、细胞因子IL-2、IL-6以及转录因子STAT5的影响。以3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未治疗哮喘组(15例)、吸入FP缓解组(15例),10例同期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BMC中的CD4+Foxp3+调节T细胞比率,ELISA检测血浆或培养上清中IL-2、IL-6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BMC中磷酸化及非磷酸化STAT5的水平。结果1.未治疗哮喘组PBMC中CD4+Foxp3+T细胞百分率在PHA刺激培养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吸入FP缓解组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各组刺激后CD4+Foxp3+T细胞百分率均有升高,吸入FP缓解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升高约1.89、2.01倍,而未治疗哮喘组升高仅1.56倍;2.未治疗哮喘组血浆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吸入FP缓解组,而IL-2水平没有明显差异;3.PHA刺激24 h后未治疗哮喘组磷酸化STAT5(p-STAT)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吸入FP组及正常对照组,而各组STAT5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吸入FP能增加哮喘患儿外周血PBMC中CD4+Foxp3+调节T细胞数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IL-6,上调STAT5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特异性CTL的激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凋亡Daudi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 (DC )激发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及其生物学特性 ,采用常规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诱导DC ,激发型CD40mAb联合 50Gyγ射线辐照诱导Daudi凋亡后负载DC ,然后与自体T细胞共育 ,并联合IL 2激发诱导肿瘤特异性CTL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膜分子的表达 ;ELISA检测细胞因子的产生 ;Dextran FITC内吞实验分析DC的抗原摄取能力 ;3H掺入试验和51 Cr释放试验分别测定CTL的增殖和细胞毒效应。结果 :(1 )细胞因子序贯体外诱导 7d的DC ,对Dextran吞噬能力最强 ;(2 )CD40mAb诱导联合γ射线辐照 ,能有效介导Daudi细胞的凋亡 ;(3 )抗原负载联合CD40mAb激发可使DC上调表达CD1a、CD80、CD86和HLA DR ,并能促进IL 1 2的分泌 ;(4)凋亡Daudi负载后的DC在激发型CD40mAb作用下 ,能激发和扩增对Daudi细胞具有高效和特异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因而认为凋亡肿瘤细胞负载联合CD40mAb刺激的DC可有效激活和扩增肿瘤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脱细胞神经基质移植物(ANA)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向Schwann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实验将分离的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行表型鉴定后,取第五代细胞,用ANA匀浆进行诱导。诱导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中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诱导前后细胞的GFAP及S-100的变化;MTT测定不同诱导剂浓度诱导后的细胞活性。结果显示:BMSCs表型鉴定为CD44+、CD54+、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GFAP、S-100阳性细胞比例在诱导后分别为(64±5)%、(42±4)%;流式细胞仪检测和RT-PCR反应均显示GFAP、S-100的表达诱导组较对照组有所升高;MTT检测表明诱导剂浓度为1.0mg/ml时诱导后有活性细胞的数目最多。上述结果提示ANA可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Schwann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