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钙信号参与凝血因子Ⅶa依赖组织因子(TF)激活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从而促进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Ⅶa(10 nmol/L)及PAR2激动剂(PAR2-AP,100μmol/L)作用负载fluo-4/AM的SW620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钙抑制剂EGTA(1 mmol/L)和毒胡萝卜内酯(thapsigargin,TG,1μmol/L)预处理细胞后,Ⅶa(10 nmol/L)、PAR2-AP(100μmol/L)再分别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ERK1/2、t-ERK1/2蛋白的表达;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SW620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的变化。结果Ⅶa(10 nmol/L)和PAR2-AP(100μmol/L)处理SW620细胞后,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瞬时升高后降低,分别在60、30 s达到峰值;EGTA和TG预处理细胞,能明显降低Ⅶa、PAR2-AP对p-ERK1/2蛋白的活化作用(P<0.05),抑制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 TF/Ⅶa激活PAR2后,经钙信号通路活化下游ERK1/2信号,促进SW62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参与凝血因子Ⅶa依赖组织因子(TF)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从而促进SW620细胞迁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蛋白酶激活受体2激动剂(PAR2-AP)、Ⅶa、PKC激动剂佛波醇酯(PMA)等刺激物处理SW620细胞,并用抑制抗体(抗TF、抗PAR2)、同型对照抗体(mopc-21)进行抑制试验。用western blot检测其PKCα与p-PKCα的表达,免疫荧光试验观察PKCα的分布情况;分别用PMA(100 nmol/L)、Ⅶa(10 nmol/L)及PKCα抑制剂(safingol,10μmol/L)处理SW620细胞,Transwell试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定量PCR法检测其MMP-9 mRNA表达水平。结果PMA(100 nmol/L),因子Ⅶa(10 nmol/L)及PAR2-AP(100μmol/L)能明显促进PKCα的磷酸化(F=289.9,P<0.05),而对PKCα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影响(F=2.02,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PKCα自胞浆向核膜与核内发生转位;加入抗TF及抗PAR2抗体能够显著抑制因子Ⅶa对PKCα的激活,而同型对照抗体(mopc-21)没有此作用;Transwell试验与定量PCR结果表明,PKCα抑制剂明显阻断因子Ⅶa对细胞迁移及MMP-9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因子Ⅶa依赖TF活化PAR2,经信号分子PKCα介导,上调SW620细胞MMP-9表达,促进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人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RNA干扰(RNAi)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探讨PAR2在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方法根据PAR2基因信息,设计4条PAR2 RNAi片段及1条阴性对照片段,western blotting筛选有效干扰片段,于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扰效率。PAR2激动剂(PAR2-AP)刺激感染后的SW62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构建的PAR2-RNAi慢病毒颗粒感染SW620细胞后,PAR2 mRNA及蛋白表达均被明显抑制。与对照相比,PAR2-AP不能促进感染后的SW620细胞增殖,细胞各周期比率未见明显差异,迁移试验结果显示穿膜细胞数也未见明显增多。结论成功构建的PAR2-RNAi慢病毒颗粒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的PAR2表达,进而阻断PAR2-AP对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促进效应,证明PAR2在SW620细胞增殖与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decoy策略调控核因子κB( NF-κB)调节组织因子(TF)表达及相应的因子Ⅶ(FⅦ)活化,探讨冠心病新的防治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F-κB deco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转染效率 ,用凝胶迁移率改变竞争实验证实NF-κB decoy的作用机制,用RT-PCR检测组织因子(TF)mRNA,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表面TF抗原,重组组织因子一期凝血法检测与HUVEC共孵育的血浆中活化因子Ⅶ(FⅦa)活性.结果 decoy能成功地转染入HUVEC内,能与TF启动子的κB位点顺式作用元件竞争性结合转录因子NF-κB,明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 TF mRNA TF抗原表达及相应的FⅦa活性.结论 NF-κB decoy能通过抑制TF表达而抑制FⅦ的激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decoy策略调控核因子κB(NF-κB)调节组织因子(TF)表达及相应的因子Ⅶ(FⅦ)活化,探讨冠心病新的防治方法。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F-κB deco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转染效率,用凝胶迁移率改变竞争实验证实NF-κB decoy的作用机制,用RT-PCR检测组织因子(TF)mRNA,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表面TF抗原,重组组织因子一期凝历法检测与HUVEC共孵育的血浆中活化因子Ⅶ(FⅦa)活性。结果 decoy能成功地转梁入HUVEC内,能与TF启动子的κB位点顺式作用元件竞争性结合转录因子,NF-κB,明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 TF mRNATF抗原表达及相应的FⅦa活性。结论 NF-κB decoy能通过抑制TF表达而抑制FⅦ的激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抗β_2糖蛋白I(β_2GPI)/β_2GPI复合物诱导THP-1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抗β_2GPI抗体/β_2GPI和β_2GPI/Ig G-APS处理THP-1细胞,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100 nmol/L)进行干预实验;收集细胞总RNA和蛋白质,实时定量PCR(RT-q PCR)和TF活性试剂盒分别检测THP-1细胞中TF mRNA表达水平及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THP-1细胞中mTOR、磷酸化mTOR(p-mTOR)、p38、p-p38、ERK1/2、p-ERK1/2、JNK、p-JNK、NF-κB p65和p-NF-κB p65的表达情况。结果抗β_2GPI抗体/β_2GPI和β_2GPI/Ig G-APS复合物均能明显增加THP-1细胞TF mRNA和TF活性以及mTOR磷酸化水平(P均0.05);雷帕霉素能明显降低抗β_2GPI抗体/β_2GPI和β_2GPI/Ig G-APS诱导THP-1细胞TF的表达水平以及mTOR磷酸化的效应(P均0.05),也能明显地削弱p38、ERK1/2和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P均0.05),而对JNK的磷酸化水平无抑制效应(P0.05)。结论抗β_2GPI抗体/β_2GPI复合物能够刺激THP-1细胞mTOR的活化,并能影响T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砷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核因子-κB活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核因子-κB(NF-κB)活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 FITC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系K562-n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分析K562-n细胞NF-κB、VEGF、MMP9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As2O3在诱导K562-n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可活化NF-κB,而VEGF、MMP9的表达也随之增强.地塞米松(DXM)1μmol/L能显著增加As2O3诱导K562-n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抑制K562-n细胞NF-κB活化,细胞凋亡增加率为43.04%,(P<0.05),NF-κB活化抑制率为31.15%(P<0.05),VEGF、MMP9变化与NF-κB一致.结论:As2O3诱导K562-n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可使NF-κB活化,VEGF、MMP9表达亦随之增强;DXM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其诱导K562-n细胞凋亡的作用,VEGF、MMP9的表达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 PAR2)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表达。 方法: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TF活性分析方法,在mRNA、蛋白质及活性水平检测35例RSA患者和35例健康非孕或健康孕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2和TF的表达。 结果:与健康非孕或健康孕妇比较,RS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2和TF在mRNA、蛋白质及活性水平均显著升高,且PAR2和TF mRN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64,P<0.05),PAR2蛋白质水平与TF活性水平间有正相关关系(r=0.942,P<0.05)。 结论:RS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高表达PAR2和TF,为进一步研究PAR2和TF在RSA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冯幼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459-3461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ERIC/NF—κB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比色法、[^3H]-TdR掺入率测定不同浓度Tet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并ERK1/2试剂盒测定ERK活性;Western-blot测定p-ERK1/2、NF-κBp65)及NF—κB制物(I-κBα)的表达。结果:Tet作用下,细胞胞体收缩、变圆,间隙增宽,药物浓度高时,细胞碎裂、浮起。MTT实验、[^3H]-TdR掺入率均显示Tet明显抑制细胞增殖,Western-blot显示Tet明显抑制p-ERK1/2及NF-κB(p65)表达及增强I-κB表达。结论:Tet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途径与下调ERK/NF-κB号通路有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ERIC/NF—κB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比色法、[^3H]-TdR掺入率测定不同浓度Tet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并ERK1/2试剂盒测定ERK活性;Western-blot测定p-ERK1/2、NF-κBp65)及NF—κB制物(I-κBα)的表达。结果:Tet作用下,细胞胞体收缩、变圆,间隙增宽,药物浓度高时,细胞碎裂、浮起。MTT实验、[^3H]-TdR掺入率均显示Tet明显抑制细胞增殖,Western-blot显示Tet明显抑制p-ERK1/2及NF-κB(p65)表达及增强I-κB表达。结论:Tet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途径与下调ERK/NF-κB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组织因子 /活化因子Ⅶ (TF/FⅦa)复合物对人卵巢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及体内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①采用分子克隆及基因转染技术构建高效表达TF的人卵巢癌细胞系A2 780 /TF ;②采用Boyden小室法计数FⅦa刺激后A2 780、A2 780 /TF穿透Matrigel迁移到PVPF膜背面的细胞数 ;③建立人卵巢癌细胞转移的实验动物模型 ,研究TF对人卵巢癌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转移灶的能力。结果 ①经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得到pcDNA3 TFcDNA重组体 ;②稳定转染的A2 780 /TF细胞内TFmRNA水平显著增高 :转染细胞为 3.99± 0 .15 ,未转染细胞为 0 .97± 0 .2 3(P <0 .0 1) ;转染细胞表面TF表达也显著增高 :转染细胞中约 (48.5 6± 9.5 3) %细胞表面有TF抗原 ,而未转染细胞中仅 (2 .73± 1.15 ) % (P <0 .0 1) ;③A2 780 /TF细胞穿膜细胞数为 15 7.3± 19.2 ,经FⅦa刺激后穿膜细胞数显著增多 ,为 4 4 7.7± 39.4 (P <0 .0 1) ;与FⅦa和抗TF单抗共孵育的A2 780 /TF ,穿膜细胞数接近刺激前的基础水平 ;④种植A2 780细胞的裸鼠中 2 2 .2 %可见肺部转移灶 ,种植A2 780 /TF细胞的裸鼠中 88.9%发生肺转移 (P <0 .0 1)。结论 ①将所构建的TF真核表达载体转入人卵巢癌细胞系 ,获得稳定、高效表达TF的人卵巢癌细胞系A2 780 /TF ,为研究TF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转移相关蛋白-3(MTA-3)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30例同期乳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组织样本NF-κB、ERK1/2和MTA-3水平。结果观察组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MTA-3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高者、肿瘤直径越大者,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越高,MTA-3阳性检出率低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及HER2阳性分子分型患者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高于三阴型,MTA-3阳性检出率低于三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MTA-3阳性检出率低于无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组织中存在NF-κB和ERK1/2的高阳性表达和MTA-3和低表达,并且与乳腺增生患者病理组织表达有明显差异,结合三者指标分析对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改善乳腺肿瘤干预时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大量研究显示高热可诱导机体细胞发生广泛凋亡,但对于高热如何介导神经元细胞凋亡并没有深入研究报道。目的:检测热打击细胞模型中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活性氧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细胞培养箱建立细胞热打击模型,热打击组分别将细胞置于39,41,43℃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 h,对照组(37℃组)将细胞置于标准37℃、体积分数5%CO 2细胞培养箱。使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方法检测不同温度热打击下神经元细胞凋亡率,Westen blot 检测caspase-3及抗-核因子КB65蛋白表达,DCFH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同时检测活性氧抑制剂MnTMPyP及核因子κB抑制剂PDTC对热打击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39℃热打击对细胞凋亡无影响,41℃热打击诱导细胞少量凋亡(10.19%),43℃热打击诱导诱导细胞大量凋亡(43.02%)。caspase-3和抗-核因子κB65蛋白的表达于热打击温度依赖的方式增加。MnTMPyP及PDTC均可有效阻断热打击引起的caspase-3、抗-核因子κB65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证实热打击后细胞内活性氧增加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提示核因子κB可能作为中间信号通路参与了热打击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血浆凝血因子Ⅶ测定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瞻性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增高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甚或与心肌梗死及猝死相关[1,2]。FⅦ:C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其增高可能是FⅦa增高或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增高或两者同时增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因血管内皮广泛损伤而致组织因子(TF)过度表达,但TF与FⅦ两者各自单独存在时并无促凝活性,只有当两者结合为TF-FⅦ复合物时才有促凝作用,而TF-FⅦa的促凝活性比TF-FⅦ大25~100倍。因此有人认为,通过测定血浆FⅦa水平预估高凝状态,并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更为恰当。我们测定了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过表达TAB3对结肠癌细胞SW620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探究TAB3对NF-κB的影响以及NF-κB在TAB3调控结肠癌EMT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为阐明TAB3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与癌旁组织中TAB3的表达情况。利用结肠癌细胞株SW620构建稳定过表达TAB3的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分子标记物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TAB3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过表达TAB3后,结肠癌细胞SW620中Vimentin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下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过表达TAB3能够上调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此外,过表达TAB3使p65表达增加,核内分布增多;NF-κB抑制剂能够减弱过表达TAB3对结肠癌EMT和侵袭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 TAB3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其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结肠癌的EMT和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TFP)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手工法检测血浆复钙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的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因子Ⅶ抗原(FVU:Ag)、激活的FⅦ(FⅦa)及D-二聚体(D—dimer),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TF活性(TFact);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观察对象包括59名AMI患者和84名健康中老年人。结果表明,①AMI患者血浆复钙时间比正常对照者明显缩短(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浆中TF活性无显著增高(p〉0.05);TF与TFPI的抗原均显著增加(p〈0.01),但TF增高程度较TFPI更为显著,故TF/TFPI比值升高;总TFPI(t-TFPI)和全长TFPI(fl-TFPI)含量明显增加(p〈0.01),截短TFPI(tr-TFPI)含量明显降低(p〈0.01),TF/t—TFPI比值高于正常组,TF/fl—TFPI比值低于正常组(p〈0.05),但在AMI组TF/tr-TFPJ与fl—TFPL/t—TFP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r—TFPUt—TFPI与tr—TFPL/fl-TFPI比值降低(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血浆FⅦ:C、FⅦa在AMI组是增高的(p〈0.05),FⅦ:Ag无显著性变化,FⅦa/FⅦ:Ag比值明显升高(p〈0.01),但FⅦa/FⅦ:C及FⅦ:C/FⅦ:Ag比值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D—dimer明显增高(P〈0.01)。结论:AMI发作期间体内TFP被启动,提示AMI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为评估AMI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以多因子同时测定为好,而且用相对比值表示高凝状态与危险因子比单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促进肺癌细胞侵袭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转染、siRNA干扰、细胞划痕实验、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探讨IL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 在肺癌A549细胞系中,过度表达的ILK诱导MMP-9的表达(P<0.01);加入MMP-9抑制剂多西环素显著影响了转染组细胞划痕愈合能力(P<0.01),加入抗-MMP-9中和抗体则严重阻碍了细胞迁移能力(P<0.01),体外基底膜侵袭实验亦得到了相同的结果(P<0.01).ILK的过度表达促进磷酸化和核因子-κB(NF-κB)亚单位p65的核易位(P<0.01),并且NF-κB抑制剂BAY11-7028和NF-κBp65siRNA能抑制ILK高表达细胞系中MMP-9的上调(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ILK的过度表达可促进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并且是通过NF-κB途径介导MMP-9上调来实现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s)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RMECs,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法鉴定.取生长良好的3、4代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和血必净治疗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TF mRNA和内皮素(ET)mRNA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 mg/L LPS刺激组电镜下可见细胞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空泡变性明显)LPS(1~100 mg/L)刺激组TF mRNA和ET mRNA表达均随浓度增加显著上调(P<0.05或P<0.01),NF-κB核移位明显;血必净(12.5、25.0、50.0 g/L)治疗组较LPS刺激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TF mRNA和ET mRNA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未观察到NF-κB核移位.结论 LPS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TF mRNA和ET mRNA表达;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降低TF mRNA表达来抑制LPS诱导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系统的启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降低ET mRNA表达并抑制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组织因子的非凝血功能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组织因子 (tissuefactor,TF)的凝血功能众所周知 ,它与活化凝血因子Ⅶ (activatedfactorⅦ ,FⅦa)结合后 ,形成TF FⅦa复合物 ,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亦可激活凝血因子Ⅺ ,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是机体内活性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 ,在生理性止、凝血过程及多种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 ,TF作为凝血系统中惟一在细胞表面表达的跨膜糖蛋白 ,是否具有受体特性并具备非凝血功能 ,逐渐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近期研究提示 ,TF具有信号传导受体的功能 ,可通过介导多种信号传导 ,影响肿瘤侵袭与转移、胚胎发育、血管新生、炎症、动脉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酶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20 nmol/L、100 nmol/L、500nmol/L的凝血酶作用于SW480细胞48 h,以未处理组(0 nmol/L)作为对照。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检测蛋白酶活化受体-4(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4,PAR-4)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50蛋白表达。结果在20-500 nmol/L浓度范围内,凝血酶可剂量依赖性的促进SW480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显示G0/G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S期及G2/M期细胞百分数增加,表明凝血酶可诱导细胞从G0/G1期向G2/M期发展,从而促进细胞增殖;随着凝血酶浓度的增加,PAR-4 mRNA及NF-κB p50蛋白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在20-500 nmol/L浓度范围内,凝血酶可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加速细胞周期进程;其作用可经PAR-4介导,并与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