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FasL蛋白在正常人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和其他层细胞的表达特性,并探索提高离体角膜移植片FasL蛋白表达的实验方法。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正常人角膜缘上皮基底层细胞与其他层细胞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将角膜移植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保存于含有200μg/ml强力霉素的D-X角膜保存液中,另一组保存于不含强力霉素的D-X液中,于4℃静置24h后使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角膜上皮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角膜缘上皮基底层细胞FasL蛋白的表达强度为119.39±9.97,高于其他层细胞FasL的表达强度(85.71±8.3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经强力霉素处理的(123.74±11.01)与未经处理组(122.59±10.63)角膜上皮FasL蛋白的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asL蛋白在人角膜上皮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体外提高角膜植片FasL蛋白表达的实验方法得到中性实验结果,但仍为临床角膜移植、降低排斥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角膜上皮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对角膜日趋深入的研究,人们对角膜上皮的认识不断得以修正,日臻完善。本文对角膜上皮的增殖与凋亡,角膜干细胞、角膜上皮的免疫学特性以及角膜基底对角膜上皮细胞的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茄病镰刀菌刺激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后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分布,探讨TLR4在角膜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角膜基质细胞,采用茄病镰刀菌液(孢子密度为1×10^6CFU/mL)来刺激传3代的小鼠角膜基质细胞,于刺激0h(即未刺激)以及3、6、12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1周后融合,波形蛋白荧光染色阳性。TLR4蛋白及mRNA在未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呈微弱表达,3h较前明显升高,6h达到高峰,12h开始减弱,但与0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t3h=0.031,t6h=0.097,t12h=0.069,P〈0.05;mRNA:t3h=0.367,t6h=0.422,t12h=0.078,P〈0.05)。TNF-α分泌量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6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3、6、12h组与0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h=21.152,t6h=40.854,t12h=27.713,P〈0.05)。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TNF-α的分泌间均呈正相关(r=0.729,0.751,P〈0.05)。结论TLR4可能在角膜识别真菌感染、介导炎性防御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浪  陆晓和  钟彦彦  张静  周瑾  武海军 《眼科研究》2009,27(11):1011-1014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mRNA的表达,研究糖皮质激素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角膜TLR2表达的影响及对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激素(典必殊滴眼液点术眼,每日2次)抗排斥组(C),A、B、C3组大鼠给予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价;分别于术后第5、7、9天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TLR2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平均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7d发生排斥反应并获病理学支持;A组和C组大鼠术后排斥反应指数计分未达到诊断标准。术后3组手术干预组角膜TLR2mRNA的表达均增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TLR2mRNA的表达较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显著增加,激素抗排斥组角膜TLR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角膜TLR2的表达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抑制排斥反应,对移植物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大鼠角膜碱烧伤行培养角膜上皮移植后VEG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角膜上皮培养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角膜碱烧伤CNV大鼠行培养角膜上皮移植,观察术后CNV程度,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24、48、72、168 h角膜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角膜上皮移植后14 d CNV接近瞳孔区,之后逐渐减退.移植后24 h角膜VEGF mRNA的相对含量为1 20±0.09;48 h为1 91±0.03;72 h为2.34±0.11;168 h为1.83 ±0.14.角膜上皮和基质均表达VEGF蛋白,以上皮层表达为主,并随时间推移表达量增加.结论 培养角膜上皮移植后24 h角膜可表达VEGF,72 h表达量最高.VEGF表达与培养角膜上皮移植后CNV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自19世纪基底膜被发现以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其结构和功能。角膜上皮基底膜(EBM)通过限制活化的纤维化因子,参与调控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损伤后,角膜瘢痕的形成和持续时间由角膜EBM的损伤程度及再生速度决定。角膜上皮及基质共同参与了角膜EBM的再生。角膜上皮的迅速再...  相似文献   

8.
角膜上皮擦伤致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病史、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18~51岁;初次发作距角膜外伤的时间间隔为2~24周,平均(8.8±6.5)周。致伤物分别为手指、眼镜、塑料、纸片等。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早晨醒时或夜晚睡眠时突然发病,患眼出现疼痛、眼红、流泪、畏光、异物感等刺激症状。5例行保守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为1~10d。未见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角膜上皮擦伤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早晨睡醒或睡眠时突然发作的眼部刺激征,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多次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该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人角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介导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ao JL  Wu XY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7):628-633
目的探讨人角膜上皮组织和细胞系(THCE)对Toll样受体(TLR)2和TLR4的表达及后者介导THCE对烟曲霉菌(AF)抗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人角膜上皮组织和细胞系THCE的TLR2和TLR4蛋白质表达与分布;采用自制的AF菌丝体片段(5×106/ml)和培养上清提取物(牛血清白蛋白当量浓度为10μg/ml)抗原,刺激培养的THCE细胞,于刺激1、2、4及8 h收集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于刺激后30 min、1及2 h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κBα的表达变化以评价核转录因子κB的活化;采用抗体封闭实验分析封闭TLR2和TLR4对THCE细胞表达IL-8和TNF-α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人角膜上皮组织和THCE细胞均表达TLR2和TLR4蛋白质;AF菌丝体或培养上清抗原刺激THCE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IL-8和TNF-α于1 h后开始升高,至8 h分别达到(64.71±5.15)pg/ml和(32.46±3.28)pg/ml(菌丝体刺激组)及(94.94±11.92)pg/ml和(48.70±3.32)pg/ml(上清刺激组),分别为对照组THCE细胞培养上清中IL-8和TNF-α浓度的3.0倍和2.5倍及4.5倍和3.5倍(均P<0.01);同时Western blot检测AF菌丝体和AF上清刺激30 min后THCE细胞的IκBα表达(平均灰度值)分别由对照组的51.57±5.58和49.23±3.49下降为10.31±1.30和8.15±2.37(均P<0.01),2 h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在AF菌丝体刺激组,单纯封闭TLR2或TLR4部分抑制THCE细胞IL-8和TNF-α的分泌(均P<0.05),同时封闭两种受体则明显抑制了IL-8和TNF-α分泌(均P<0.01);AF上清抗原刺激组,单纯封闭TLR4和联合封闭两个受体均可明显抑制IL-8和TNF-α的分泌(均P<0.01),而单纯封闭TLR2未明显抑制二者的分泌(均P>0.05)。结论AF可能经过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诱导人角膜上皮细胞表达IL-B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TLR2和TLR4可能介导人眼角膜上皮细胞对AF菌丝体的识别,而对AF上清抗原的识别则可能主要由TLR4介导。  相似文献   

10.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D),因角膜上皮屏障作用被破坏,后果严重.为引起临床上重视,从PED的发病原因、机制、诊断与治疗进展,予以翔实地综合叙述.特别是对PED的治疗方法多方面的论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手术设计要点、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采用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行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患者8例(8眼),其中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36.6±10.0)岁,观察角膜愈合速度,上皮糜烂有无再发,有无并发症尤其是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等情况。对患者未发病的间歇期、发作期及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眼压、TPTK计划切削深度、TPTK实际切削中央区深度及TPTK实际切削周边区最大深度等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8例患者术后随访期(6~16个月)内均未再发角膜上皮糜烂,间歇期、发作期与术后6个月的UCVA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65,P=0.015),间歇期UCVA与术后6个月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haze发生,眼部刺激症状在术后4 d时均好转或消失。实际切削中央区深度与计划切削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000),但低于周边区最大切削深度(t=-18.63,P<0.001)。结论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安全有效,是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可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组织愈合过程中角膜上皮素(keratoepithelin,KE)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KE与角膜雾状混浊(haze)的关系。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中的20只左眼按-10D行PRK术(另外4只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28天、3个月和6个月行光镜、电镜和原位杂交检查。结果:正常角膜上皮和基质中未检测出KE mRNA;术后7、14、28天角膜上皮KE,mRNA表达阳性,术后3月和6月阴性;术后7天和14天基质中KE mRNA表达阳性,术后28天、3月和6月表达阴性。结论:角膜上皮素参与了PRK术后伤口愈合中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可能在角膜组织的重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角膜基质穿刺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速度非常快,可达每小时(回XI)mm~(2X2)mm[’j,整个缺损区可在24~48h内完全愈合。但有许多角膜疾患可致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常以严重的角膜刺激症状而就诊,因无特殊疗法,给患者带来痛苦。McLean等[’]于1986年首次报告用前角膜基质穿刺术(anteriorstromalPuncture,ASP)治疗本病,获得了满意效果。我们于1991年4月至1994年9月对经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8例(0只眼)用ASP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10只眼),其中男4例4眼,女4例6眼;年龄23~60a;外伤复发性角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角膜上皮在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近交系F344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穿透角膜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保留供体上皮、去除供体上皮和保留受体上皮的同基因及异基因组。术后观察排斥发生时间,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VEGF、CD4、CD8、RT1B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同基因移植组均未发生排斥反应,去除供体上皮组VEGF表达较保留供受体上皮组增多(P〈0.01)。异基因组均发生排斥反应,保留受体上皮组植片存活时间较其他两组延长(P〈0.01);植片中CD4、CD8和RT1B抗原的表达亦较其他两组少(P〈0.01)。结论上皮在诱导排斥反应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保留受体上皮可以明显延长穿透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角膜上皮重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赵晓玉  吕岚 《眼科新进展》2007,27(4):315-317,320
角膜上皮的增生与更新依赖于角膜缘干细胞,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可导致视力障碍。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的研究是眼科研究的一个热点。我们就近年来在组织工程角膜上皮重建中应用的非眼来源干细胞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琳  李永平  李燕  张波  林健贤  张文忻 《眼科新进展》2011,31(6):527-528,532
目的研究角膜原位癌的组织病理学特性,探讨角膜上皮干细胞在角膜原位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例角膜原位癌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做形态学检查;并对其做P63和AE5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病理检查发现角膜原位癌的癌细胞在上皮内高度增生并呈现明显的异形性,增生的细胞主要为基底细胞,上皮下基底膜完整。当用角膜上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肿瘤区已发生癌变的恶性细胞,细胞核均染成棕色,但外围或表浅的已分化的梭形细胞未见表达,与其邻近的正常角膜上皮细胞也呈阴性反应。结论角膜原位癌细胞主要由表达P63阳性的肿瘤干细胞和少许不表达P63但表达角质蛋白的分化细胞构成,角膜原位癌起源于角膜上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邱锘 《临床眼科杂志》1998,6(6):397-398
目的介绍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化学伤角膜白斑的技术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手术切除角膜白斑和纤维血管化组织,用异体带角膜缘上皮的板层角膜移植给患者,对20例(28眼)化学伤角膜白斑进行治疗和观察.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10例(12眼)术后植片透明,视力0.1~0.3,另10例(16眼)植片大多数透明或半透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是治疗化学伤角膜白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免角膜上皮培养液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  张泺 《中华眼科杂志》1991,27(6):351-353
  相似文献   

19.
角膜上皮弥漫性缺损是戴接触镜后的严重并发症,我院应用自制初乳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初乳相对抗体活力的测定:收集健康产妇新鲜混合乳,以18000r/min高束离心30min,去除上层脂肪,分取乳清上层、中层  相似文献   

20.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对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方法采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切除角膜缘上皮组织的兔眼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损伤修复过程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在角膜上皮损伤8~32小时内,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1.22±0.19mm2/h和1.45±0.20mm2/h(t=3.89,P<0.01),实验组角膜上皮损伤愈合速度明显比对照组慢。实验组角膜可见大量的杯状细胞和新生血管,并随时间而逐渐向中央区发展。结论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角膜上皮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角膜缘干细胞缺失,可使角膜上皮增殖能力丧失,角膜缘屏障功能下降,导致持续性角膜上皮糜烂、结膜组织长入和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