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Toric人工晶体应用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5例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性散光的患者分成Acrysoft natural IOL组和Acrysoft Toric IOL组,按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 术后3个月UCVA≥0.5、UCVA≥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ysofToric IOL植入是一种有效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胡美霞  李沁  黄宝宇  何剑  谭少健 《重庆医学》2018,(14):1955-1957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IOC度数的计算方法.方法 将127例(153眼)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按眼轴长短分为两组:长眼轴组(眼轴大于26 mm)65例(81眼),正常眼轴组(眼轴小于或等于26 mm)62例(72眼),两组患者均使用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并在同一台超声乳化仪上完成IOL植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度变化均不明显(P>0.05),但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科学而准确地计算IOL度数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术前术后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的变化对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使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准确.方法 收集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分为3组.分析每组术前术后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屈光状态.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 第1组60例(60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IOL植入术,术后ACD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内障患者屈光完全矫正值为(0.89±0.19)D;第2组60例(60眼)患者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ACD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内障患者屈光完全矫正值为(0.85±0.20)D.第3组30例(眼)白内障患者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患者和30例(30眼)白内障患者植入折叠晶体,其术后ACD变化值为0.55mm和0.57mm,两者对比术后变化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IOL植入术后ACD的变化对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有影响,在研究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调整公式的计算值时,应考虑术后ACD的变化.在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时,应该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加上+1.00D~+1.50D.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TORIC人工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 分析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 IOL植入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0.75D的患者115眼,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测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余视力、残余散光及IOL轴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IOL及一元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植入TORIC IOL后角膜散光较术前减少98%.结论 TORIC IOL植入矫正角膜散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PC- IOL)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但对伴有眼前段外伤的外伤性白内障 ,如果选择的治疗方法不恰当 ,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998~2 0 0 1年以来 ,我科收治 34例 34眼伴眼前段外伤的外伤性白内障 ,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提高了 PC- IOL的植入率 ,34眼均能植入 PC- IOL,获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34眼 ,男 2 8例 ,女 6例 ;年龄 9~12岁 7例 ,18~ 5 4岁 2 7例 ;病程 1~ 5 d不等 ;34眼均有角膜穿孔伤及晶状体囊不同程度的破裂 ,角膜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角膜伤…  相似文献   

6.
杨炜  邱明磊 《农垦医学》2000,22(4):229-231
老年性白内障占我国致盲疾病之首 ,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手术选择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佳、手术操作技术高等特点。我院自 1 997年 1 2月至 1 999年 1 1月共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434例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997年 1 2月至 1 999年 1 1月 ,在我院住院 ,门诊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434例 ( 4 34眼 ) ,男 2 2 3例 ,女 2 1 1例 ,最大年龄 90岁 ,最小年龄 38岁 ,平均年龄 62 3岁。手术前视力 0 3~光感 ,晶…  相似文献   

7.
欧穗珍 《华夏医学》2000,13(2):152-153
以往认为 ,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视网膜病变恶化等 [1 ] ,并且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心功能异常等 ,因此 ,临床上多持谨慎态度。随着显微手术水平的日渐提高及手术器械的日益完善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人工晶体植入已经成为常规手术[2 ] 。我院近两年来对 4 2例 4 4眼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现将其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 4 5例 4 6眼进行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糖尿病组 :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 4 2例 4 4眼 ,其中男 1 5例 1 5…  相似文献   

8.
1994~ 1998年 ,我院对 2 86例 (30 6只眼 )糖尿病性白内障行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86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 ,男 149例 ,女 137例 ;年龄 5 0~ 89岁 ,平均 6 9.5岁。均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加人工晶体 (IOL)植入。双眼者 2 0例 ,均先后分 2次手术。1.2 术前糖尿病情况  2 86例患者术前均确诊为糖尿病。病史 1个月~ 2 0年。其中Ⅱ型糖尿病 2 0 6例 (2 19只眼 ) ,I型糖尿病 80例 (87只眼 ) ,术前在门诊均经糖尿病饮食控制或降糖药物治疗 ,根据糖尿…  相似文献   

9.
邱培雄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3):261-262,265
目的:观察糖尿病(DM)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55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选择随机抽取同期年龄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50例(55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信鸽  田超 《中原医刊》2003,30(6):61-61
随着现代显微手术的发展 ,手术切口的改进及护理工作的提高 ,使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并发症大大减少 ,我院自 1998年以来对 6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实施了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抗青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就此谈谈我们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本组 66例 (眼 )中男 2 4例女 42例 ,平均年龄 5 9岁。外伤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19例 ,原发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 1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2 6例 ,术前眼压 2 0 6~5 6 1mmHg。2 手术方法2 %利多卡因球后麻醉 在上方做以下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角…  相似文献   

11.
刘静薇  施玉英 《医学争鸣》2005,26(16):1477-1477
1临床资料2002/2004年门诊白内障患者行清亮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61例73眼,年龄60~93(平均67)岁.单眼手术49例,双眼手术12例,共73眼,术后随诊3~12(平均6)mo.常规双眼术前3d开始点消炎眼药水,术前0.5 h用复方托品酰氨眼药水散瞳,手术均在表麻下行清亮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2例晶体核硬扩大切口缝合1针,包扎术眼.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我院选择因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囊破裂较大 ,不能行 期后房型人工晶体 (PC- IOL)植入以及白内障囊内摘除术需行 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 12例 12眼 ,行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AC- IOL)植入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12眼 ,其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5 2~ 78岁。 期植入 7例 7眼 , 期植入 5例 5眼。 期植入者距原手术时间 4~ 10年 ,术前矫正视力 0 .4~ 0 .6 ,眼压 <2 .6 6 k Pa,眼底无病变 ,前房角镜检查房角无广泛粘连。所植入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伴有角膜散光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 Toric IOL)及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 CTR)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高度近视伴有角膜散光的患眼54例(76眼),其中31例(38眼)联合植入Toric IOL及CTR(联合组),23例(38眼)单纯植入Toric IOL(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人工晶状体旋转度、残余散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月,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均显著高于术前,联合组术后UCVA(LogMA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4±0.15)vs.(0.46±0.25),P<0.05]。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联合组散光分别为(0.38±0.3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的意义.方法白内障病人146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Phaco+IOL).其中老年性白内障75例为A组,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71例,术前行HbAlc测定,按测定值分成B(≤8%)、C(>8%)两组.比较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和术后激素使用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三组EPT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术后炎症反应和激素使用显著多于A组和B组(P<0.05,P<0.01);A组和B组术后炎症反应和激素使用情况相似(P>0.05).结论术前测定HbAlc,对合理选择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时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65例(65眼)外伤性白内障,一期植入后房型IOL 39例,手术距外伤时间3~24h;二期植入后房型IOL 26例,手术距外伤时间2个月~10年.结果:一期植入者脱盲率94.87%,脱残率66.67%;二期植入者脱盲率96.15%,脱残率69.23%,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IOL前膜、后囊混浊,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应努力争取行一期植入术.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右江医学》2001,29(3):F003-F003
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疾病 ,也是我国治盲的重点对象。我院从 1996年起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使许多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术后护理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护理人员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是避免因护理不当造成对患者不必要伤害的关键。我院 1996~ 2 0 0 0年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43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43例病人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2 5例 ,最大年龄83岁 ,最小年龄 47岁 ,平均年龄 6 2岁 ,复明率为 10 0 %。术前护理   1.常规护理 病人入院后给予测…  相似文献   

17.
<正>我院自1993~1996年对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施行了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值入术(IOL)共68例72只眼,随访半年至三年,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情况 患者男40例,女28例。右眼38例,左眼28例,双眼2例,共72只眼。年龄最大82岁,最小20岁,平均64岁;术前视力:72只眼均眼前手动、光感。 2.手术准备及手术方法 术前眼部及全身常规检查,用美国DGH4000型超声测厚仪测定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部分患者用苏州Y-238型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56例56眼。按角膜散光度大小分为A组(0.75 D≤散光≤1.50 D)28眼,B组(1.75 D≤散光≤3.50 D)28眼。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和球面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术前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结果:术后验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小瞳验光柱镜度数明显降低;A组中Toric IOL组与角膜缘松解术组的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oric IOL组术后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与角膜缘松解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oric IOL植入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随访3个月未发现有超过6度的旋转度。结论:Toric-IOL与角膜缘松解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安全、有效。Toric-IOL术矫正高度数散光的疗效优于角膜缘松解术。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三十余年 ,由于白内障手术方式逐渐从囊内过渡到囊外摘除及现代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已成为治疗白内障最广泛应用的技术 ,但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眼部的特殊并发性眼病[1] ,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一直是眼科医生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对 5 0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采用相同的手术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9— 2 0 0 2年在我院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 5 0例 ,全部病例均由内分泌科确诊为 1型或 2型糖尿病 ,年龄 39~ 78岁 ,无其他眼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8例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手术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情况,并与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3~4周再行自内障手术的27例2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B组)进行比较.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A、B组术后1周和1、6个月的眼压下降值及最佳矫正视力≥0.5的眼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滤过泡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0.4±1.6)d,显著少于B组的(15.8±1.6)d(P<0.01).A组平均医疗费用为(7 603.57±215.97)元,显著低于B组的(9 671.75±268.60)元(P<0.0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少,可便捷、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