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对“中药中毒病例攀升”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原思通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579-582
目的 :论述中药毒性及合理用药问题。方法 :分析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问题的认识及当前中药中毒病例攀升的原因。结果与讨论 :凡药皆有毒。用之合理 ,毒药可以医病。用之不合理 ,良药亦毒人。认真学习中医药学理论及用药经验 ,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论述中药毒性及合理用药问题。方法 :分析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问题的认识及当前中药中毒病例攀升的原因。结果与讨论 :凡药皆有毒。用之合理 ,毒药可以医病。用之不合理 ,良药亦毒人。认真学习中医药学理论及用药经验 ,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有毒中药的炮制应“依法炮制”“修制合度”,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制度,同时还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机理,加强对毒性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学、药理学、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质量可控的有毒中药炮制规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的讨论,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中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综述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心得,对上述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结果与结论: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相似文献   

5.
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通过对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动力学的讨论,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中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综述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心得,对上述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结果与结论;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草乌在蒙医、中医中用法、性味、功能、炮制、临床配伍、药理毒理等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中医和蒙医对草乌的药性和临床应用大致相近,各有侧重。中医强调草乌的辛热之性,善用其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和散寒止痛之功效。中医主要用草乌(根),认为其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症作痛,麻醉止痛。蒙医用草乌(根)及草乌芽、草乌叶、草乌花为药材,蒙药理论认为其味辛,性温,效轻、有大毒;具有杀粘(菌),燥协日乌素(湿),止痛之功效;主治流感,急慢性肠刺痛粘刺痛,痈疖,丹毒,白喉,炭疽,脖颈僵直,陶赖,赫如虎,关节疼痛,偏瘫,心赫依。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与随之发生的脏器中毒事件,深入研究和整理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脏器毒性机制,保障常用中药安全有效的临床环境已经迫在眉睫。笔者在查阅近年来常见中药脏器毒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中药所致心脏、肝脏毒性2个方向分析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临床表现及产生机制,为中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毒性"是中药的自然属性之一,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远古至秦汉之际,中药的毒性理论,经历了萌芽、发展、深化、充实、提高的嬗变过程,至汉代形成了首次理论总结,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后世中药毒性理论的深化发展直至成熟完备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梳理秦汉之前的史料文献并加以分析,考镜源流,总结用药用毒经验,以期对全面深入地认识现代中药毒性理论及合理运用有毒中药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丰富中药药性理论内涵,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药在科研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临床上的使用量逐渐增高。其研究价值也越来越大,然而中药在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药毒性研究逐渐深入,一些传统性的无毒中药也被发现有潜在的毒性。除了中草药的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之外。还包括以下原因:1中药在生长、加工、炮制、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变质也会引起对机体的副作用;2临床上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对症用药,配伍得当的原则;3患者体质皆不相同,除了少部分品种中药是固有型肝毒性中药外,大部分中药的潜在肝毒性具有特异质型的特征。肝脏在药物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容易受到药物的损伤作用,因此中药潜在肝毒性及其毒性成分研究成为中药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该文在查阅肝毒性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肝毒性的临床分型,靶细胞损伤发病机制,并且系统的对中药潜在肝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以期为中药肝毒性研究提供思路,为中药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药胚胎毒性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娜  胡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17-1320
具有胚胎毒性的中药古称“妊娠禁忌药”,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胚胎毒性中药的历史回顾和研究现状分析,阐述了中药胚胎毒性由妊娠禁忌到遗传毒性和生殖发育毒性的衍变发展过程以及中药有效成分在遗传和生殖发育毒性中的研究概况。同时,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对胚胎毒性中药概念范畴的确定及其相关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认为解决的方法可以从严格控制有毒中药、正确炮制和合理配伍以及引申应用等多方面入手。此外,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也是胚胎毒性的中药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之必需。  相似文献   

11.
草乌在中医和蒙医中应用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草乌在蒙医、中医中用法、性味、功能、炮制、临床配伍、药理毒理等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中医和蒙医对草乌的药性和临床应用大致相近,各有侧重。中医强调草乌的辛热之性,善用其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和散寒止痛之功效。中医主要用草乌(根),认为其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症作痛,麻醉止痛。蒙医用草乌(根)及草乌芽、草乌叶、草乌花为药材,蒙药理论认为其味辛,性温,效轻、有大毒;具有杀粘(菌),燥协日乌素(湿),止痛之功效;主治流感,急慢性肠刺痛粘刺痛,痈疖,丹毒,白喉,炭疽,脖颈僵直,陶赖,赫如虎,关节疼痛,偏瘫,心赫依。  相似文献   

12.
Network pharmacology is a powerful tool to reflect the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effects,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toxic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The ingredients of TCM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control of TCM products, are those fundamental chemicals that exhibit biological activities. A great amount of effort has been made by scientists in that fiel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CMs, though the approaches to determine their quality and the TCM theory and compatibility rules remain ambiguous. Now som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must be applied to predict and explore the quality marker (Q-marker) for quality control, as well as to clarif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CM, which may give new insight into rational ground of establishment of appropriate quality control and assessment system. In this review paper, authors focus on the prediction of quality markers of TCMs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three aspects: (1) from network medicine to network pharmacology, (2) complex network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3) predicting TCM quality marker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uthors proposed the research pattern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biological and medical networks, and further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substantial basis of TCM formulae, and the idea of “effect-ingredient-target-fingerprint” to predict and recognize the TCM Q-marker was the ultimate goal. In addition, authors yet noted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toxicology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oxicity study of complex TCM systems and the prediction of TCM toxicity markers.  相似文献   

13.
天然药物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近几年抗甲流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挥发油类、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萜类、酚类、芪类)的研究发展进行概述,为甲型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不仅可以通过作用于甲型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来直接抑制病毒,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从而防治甲流及其引起的并发症。抗流感病毒的西药作用靶点较单一,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且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我国在运用天然药物防治病毒性疾病的领域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和经验,与西药相比,抗甲流天然药物具有多靶点,低毒副作用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运用实验药理学方法来研究天然药物及其化学成分的抗甲流作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星座药理学是一种基于细胞表型的高内涵药物筛选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根据关键信号蛋白、特定表型的细胞群,将多种药物在这些细胞上的作用情况整合成具有特定药理调节功能的药物组合和细胞星座,强调这些细胞之间能进行病理、生理功能上的有机组合与整体联系。基于不同分子靶点的药物组合,进行特定的药理调控,形成药理意义上的星座效应。星座药理学的运用可提高整体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药物的耐受性。星座药理学适合中药等复杂成分群在细胞水平进行活性筛选与功能评价,在中药新药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创新活力,因而对于创新中药研究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许敏  姜壮壮  陶丽  刘延庆 《中草药》2019,50(14):3477-3483
中药血清药理学通过从正常与疾病模型动物血清中分离、鉴定血清移行成分从而寻找药效物质基础,此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大部分中药药效成分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属于低溶解-低渗透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低但生物效应高,血清药理学不能评价非血清移行成分的功效关联规律。基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成分的渗透性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各自的渗透性行为,形成不同的口服吸收处方。因此中药成分的渗透性尤其是多组分共存条件下的中药渗透性规律研究是解决中药功效物质基础问题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首先概述了中药肠渗透与跨生物屏障渗透性评价的体内外实验模型及其各自的应用价值;然后探讨了常见中药活性成分的结构与渗透动力学的关系,特别是中药渗透性研究的定量构动关系研究;最后基于渗透性实验模型与构动关系研究,评述近年来关于中药多组分渗透动力学规律及其渗透机制研究进展,发现中药化学成分之间可以通过促进药物转运或者形成离子配伍而影响成分间的渗透吸收,以期为寻找和预测复杂化学成分的中药渗透性规律研究及成分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药物之所以对疾病有效,必有其用药之理,药理的理念自古已有之。历代医药学家一直坚持不懈探求用药之理,并形成了独特的药性理论,同时也进行着独特的实验药理研究。中药药理体系从药性理论入说,针对有生命的整体,从宏观上阐释临床疗效与所用方药之药理的关系。通过病理模型(包括病态的人或动物)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意义,并释以中医用药之理。医药学家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地进行科学探索,加深了对各种药物药理作用的认识,为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药理体系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方剂的配伍研究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方法包括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及临床药理学。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性理论复杂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金锐  张冰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340-3343
中药药性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的反映药物及其作用性质的概念。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中药药性的形成机制及运用规律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从发生学上看,中药药性理论与药物本体及药物作用密切相关,并且深受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等哲学思想影响,具有复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药性的形成具有多源性特征,其早期的确定途径不唯一,其对应的功效作用不唯一;第二,药性的表达具有多样性特征,其表征指标多样,其实际表达的影响因素多样。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应关注这些复杂性特征,注意药性与功效的辩证统一,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寻找共性。  相似文献   

19.
杨冰  封亮  贾晓斌 《中草药》2019,50(17):4003-4007
中药制剂质量的科学客观评价一直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历史性难题。既往中药制剂质量评价多采用"以点代面,以一代全"的单成分评价模式及"唯含量论"的指标选取方式,严重偏离了中药整体观的特点,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目前,基于多指标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模式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然而中药多成分的复杂性,使其无法实现所有成分的准确辨识,更不可能将所有成分作为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标准。结合中药自身特点,提出在现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先进技术手段,选取可代表中药制剂整体效应的有限个代表性成分,并在各代表性成分量比关系考察的基础上,以代表性成分的量及各代表性成分间量的关系为参数,建立基于"组分结构"特征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策略,以期为今后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中药资源普查直接关系到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由于目前我国中药资源的相关数据尚不清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本研究阐述了该项目背景及意义,并就普查对象、项目组织、运营模式、普查内容及采用的新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