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给予外源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7d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各组又分为造模后6,24,48,72h组4个亚组,每组6只大鼠。②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和模型组大鼠结扎右颈动脉,手术后即刻分别腹腔内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10U/g)及同体积生理盐水,手术后2h两组大鼠吸入体积分数为0.08氧气和体积分数为0.92氮气的混合气体2h,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鼠模型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动脉不结扎,不缺氧。③各组大鼠在造模后相应时间点断头处死,采用TUNEL法检测大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补充后72只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6h右侧海马CA1区出现凋亡细胞[(19.10±5.90)个],24h显著增高,48h达高峰[(65.70±8.33)个]后逐渐下降,但72h仍高于假手术组[(28.70±5.74),(0.60±0.84)个,F=71.587,P<0.01]。②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各个时间点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均少于模型组(P<0.01),尤其在24h最明显[(28.20±7.77),(60.30±7.75)个,t=-9.251,P<0.01]。结论:外源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组织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在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或损伤引起再生时广泛表达,因此巢蛋白表达常用作判定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或损伤后能否促进神经再生的一种手段.目的:从神经再生和神经干细胞激活的角度,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和8%低氧暴露2 h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处理.干预组大鼠缺氧缺血后立即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IU/kg,1次/d,连用3 d.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缺氧缺血后连续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3d.每组随机取8只分别于术后4,7,14d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点海马齿状回巢蛋白标记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时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各时点干预组巢蛋白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均增加(P<0.05).3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于术后7 d达高峰.结果提示早期给予重组入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使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表达增加,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再生,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监测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患儿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74)和EPO治疗组(n=74),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EPO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EPO进行治疗,利用新生儿行为测定(NBNA)和智能发育评估(CDCC)评价EPO治疗效果;另选取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48例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的第1、3、5天测定比较HIBD组与对照组血清中EPO水平。结果 HIBD轻、中、重度组血清中EP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高,HIBD中度组增高最为明显;EPO治疗组NBNA评分在第14天与第28天时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组在第180天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EPO水平可以作为评价HIBD的指标之一,EPO对于HIBD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其对于HIBD患儿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周俊  林雪梅  马玉姗 《华西医学》2009,24(1):213-215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多功能性的细胞因子,是调节红细胞生成必需的糖蛋白型激素,最初发现由肾和胎肝产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anthumanerythropoietin,rhEPO)是一种通过重组DNA技术合成的具有与天然EPO完全相同氨基酸序列和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功能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表达.在缺血性脑损伤中,Epo主要通过抗神经元凋亡、阻断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阻止一氧化氮生成、抗氧化反应、神经营养等实现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就Epo对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主要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体液因子,随着在神经细胞膜及星形胶质细胞内发现EpoR及Epo,Epo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Ep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抗凋亡、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抗自由基、抗氧化、减轻脑缺血后继发生性丘脑损害中起了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海马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影响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2/2003在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研究所完成。选用7d龄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缺氧缺血模型组(n=2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n=20)和似手术组(n=20)。缺氧缺血模型组和治疗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吸人体积分数0.08的O2。假手术组不结扎颈总动脉,不缺氧。(1)缺氧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缺氧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500U/mL),剂量均为0.01mL/g。观察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在缺氧过程中的躁动和抽搐情况;记录缺氧后0,6,12,24h时间点两组大鼠发生抽搐情况(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及夹尾尖叫)只数。(2)缺氧24h后随机取缺氧缺血模型组9只,治疗组10只,假手术组9只,取脑组织,在海马及小脑部位进行冠状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3)取缺氧缺血模型组,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各10只,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再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均为0.0lmL/g。48h各组再注射一次。利用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生后75d学习、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 结果:模型组动物在缺氧缺血模型制作过程中死亡3只,治疗组及假手术组动物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1)行为学结果:治疗组缺氧后24h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夹尾尖叫的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大鼠[(16.7%、50%、50%),(66.7%、83.3%、91.7%),P〈0.05]。(2)缺氧缺血后大鼠脑组织内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在海马、大脑皮质分布较为密集。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单位面积内阳性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38&;#177;2.09),(22.63&;#177;3.17),(10.52&;#177;2.70)个/mm^2,F=296.20,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非常显著(q=21.28,P〈0.01)。(3)跳台试验:模型组学习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增多;记忆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而治疗组较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星改善,表现为学习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记忆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减少。 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氡酸蛋白酶3活性显著增高,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激活,减轻对新生鼠缺氧缺血的脑损伤,改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贵霞  孔德奇  张丽霞 《临床荟萃》2004,19(22):1301-130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0)主要由肾脏合成分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基因表达。EPO具有营养保护神经系统作用Ⅲ,并受缺氧调节,缺氧时EPO表达合成增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可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和脑损伤,正确判断缺氧因素的存在和程度,对新生儿HIE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检测了轻度、中重度HIE患儿EPO水平,探讨EPO在不同程度新生儿HIE中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旨在为I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上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Bpo)是一种主要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体液因子,可以促进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然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旁分泌方式分泌Epo,然后与附近神经元细胞膜上的Epo受体(Epo-R)结合。通过mRNA水平的检测发现,Epo-R在人脑、鼠脑、猴脑以及在原代培养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上均有表达。Epo-R基因编码一分子量为66kD、由507个氨基酸组成的工型跨膜糖蛋白,属于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海马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影响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2003在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研究所完成。选用7d龄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缺氧缺血模型组(n=2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n=20)和假手术组(n=20)。缺氧缺血模型组和治疗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吸入体积分数0.08的O2。假手术组不结扎颈总动脉,不缺氧。①缺氧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缺氧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500U/mL),剂量均为0.01mL/g。观察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在缺氧过程中的躁动和抽搐情况;记录缺氧后0,6,12,24h时间点两组大鼠发生抽搐情况(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及夹尾尖叫)只数。②缺氧24h后随机取缺氧缺血模型组9只,治疗组10只,假手术组9只,取脑组织,在海马及小脑部位进行冠状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③取缺氧缺血模型组,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各10只,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再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均为0.01mL/g,48h各组再注射一次。利用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生后75d学习、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模型组动物在缺氧缺血模型制作过程中死亡3只,治疗组及假手术组动物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结果:治疗组缺氧后24h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夹尾尖叫的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大鼠[(16.7%、50%、50%),(66.7%、83.3%、91.7%),P<0.05]。②缺氧缺血后大鼠脑组织内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在海马、大脑皮质分布较为密集。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单位面积内阳性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38±2.09),(22.63±3.17),(10.52±2.70)个/mm2,F=296.20,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非常显著(q=21.28,P<0.01)。③跳台试验:模型组学习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增多;记忆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而治疗组较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表现为学习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记忆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减少。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显著增高,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激活,减轻对新生鼠缺氧缺血的脑损伤,改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源性激活素(AC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HIBD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治疗组-II、II、II(分别给予腹腔注射高、中、低剂量ACT)。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a,HI)后,治疗组即刻腹腔注射ACT,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HI结束后不同时间点(0 h2、h、6 h、24 h4、8 h)分批采集标本,观察ACT对HIBD模型鼠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做细胞凋亡分析,观察ACT对HIBD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各个时间点,治疗组脑组织淤血及水肿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光镜及电镜下,治疗组脑组织细胞结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各时间点治疗组脑组织细胞凋亡均值明显低于模型组(7.46±0.12 vs 4.87±0.13,P<0.05)。结论外源性AC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其后的脑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TLR4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表达变化,并与凋亡情况对比,研究TLR4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80只7 d龄新生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状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4表达变化。结果细胞凋亡缺氧缺血术后6 h阳性率上升,至24 h达到高峰,72 h和7 d表达下降。TlR4实验组于缺氧缺血6 h即出现阳性表达,12 h表达到峰值,24 h无明显变化,72 h和7 d表达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452)。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织中TLR4高表达,可能促进细胞凋亡发生,在脑损害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 方法将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缺氧缺血脑损伤组(模型组)与HBO治疗组(HBO组)。采用经典的Rice-Vannucci法制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HBO组在脑损伤后3 h内进行HBO治疗,治疗压力为2个绝对大气压,稳压60 min,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HBO治疗后第3小时、第21小时、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采用5-溴-2-脱氧脲苷(BrdU)/巢蛋白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动态检测缺血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区与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大脑半球巢蛋白的动态变化。 结果HBO组室管膜下区与海马齿状回BrdU+/巢蛋白标记的神经干阳性细胞数分别于HBO治疗后第3小时及第21小时显著增加,第7天达最高水平,并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1),第14天BrdU+/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开始下降,仍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1);巢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发现,缺血侧大脑半球巢蛋白于HBO治疗后第21小时开始增加,第7天达峰值后下降。 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3 h内给予HBO治疗,可以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源性激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完成。将60只新生7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高剂量激活素治疗组、中剂量激活素治疗组、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缺氧缺血后,治疗组即刻腹腔注射激活素1mL(浓度依次为0.025,0.005,0.001mg/L),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缺氧缺血结束后不同时间点(0,2,6,24,48h,每个时间点2只大鼠)采集标本,观察激活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鼠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做细胞凋亡分析,观察激活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各时间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和治疗组幼鼠的脑组织肉眼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其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最明显且逐渐加重;各治疗组脑组织瘀血情况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且于造模6h后的各时间点逐渐好转。②光镜及电镜下,治疗组脑组织细胞结构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③各组幼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假手术组眼(0.76±0.09)%演明显低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眼(7.46±0.12)%演及高、中、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眼(5.91±0.15)%,(3.47±0.08)%,(5.23±0.17)%演(P<0.0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明显高于各治疗组(P<0.05);中剂量激活素治疗组明显低于高、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P<0.05);后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激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安丽  王学燕  乌娟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65-67,i0001
目的:观察外源性激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完成。将60只新生7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高剂量激活素治疗组、中剂量激活素治疗组、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缺氧缺血后,治疗组即刻腹腔注射激活素1mL(浓度依次为0.025,0.005,0.001mg/L),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缺氧缺血结束后不同时间点(0,2,6,24,48h,每个时间点2只大鼠)采集标本,观察激活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鼠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做细胞凋亡分析,观察激活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各时间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和治疗组幼鼠的脑组织肉眼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其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最明显且逐渐加重;各治疗组脑组织瘀血情况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且于造模6h后的各时间点逐渐好转。②光镜及电镜下,治疗组脑组织细胞结构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③各组幼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假手术组[(0.76&;#177;0.09)%]明显低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7.46&;#177;0.12)%]及高、中、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5.91&;#177;0.15)%,(3.47&;#177;0.08)%,(5.23&;#177;0.17)%](P〈0.0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明显高于各治疗组(P〈0.05);中剂量激活素治疗组明显低于高、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P〈0.05);后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激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汤易  刘影 《磁共振成像》2013,4(3):185-19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在早产儿、足月儿中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搜集HIBD患儿40例,早产儿、足月儿各20例。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10 d内行T1WI、T2WI、FLAIR、DWI、SWI序列扫描。分析图像,区分每例主要损伤类型,统计分析胎龄、窒息程度对损伤类型的影响。结果基底核团损伤15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7例),多见于早产、足月重度HIBD患儿。单纯室周白质缺血性损伤9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2例),见于早产、足月轻-中度及重度HIBD患儿。室周出血性损伤5例早产儿,见于轻-中度及重度早产HIBD患儿。皮层及分水岭区白质损伤7例足月儿,见于足月产轻-中度HIBD患儿。弥漫性损伤4例足月儿,见于足月重度HIBD患儿。胼胝体损伤15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8例),可见于早产、足月及轻-中度、重度HIBD患儿。脑干、小脑及海马损伤共7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4例),见于重度HIBD患儿。结论 HIBD患儿胎龄、窒息程度不同,MRI表现出典型的损伤类型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日龄的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变。 方法选取SD新生大鼠46只,按照后期测试时间的不同,分为21日龄的大鼠23只(21日龄组),31日龄的大鼠23只(31日龄组),2组按照随机数字标法根据是否制备缺氧缺血模型分成21日龄造模组12只,21日龄假手术组11只,31日龄造模组12只,31日龄假手术组11只。采用改良Rice模型方法将21日龄造模组和31日龄造模组制成新生期大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假手术组均模拟皮肤切开分离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无缺氧。4组大鼠造模成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定位学习能力及空间记忆水平。结束水迷宫测试后断头取脑,进行电镜及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及尼氏小体定量 神经细胞活力分析。 结果经Morris水迷宫实验发现,21日龄造模组和21日龄假手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落后于31日龄造模组和31日龄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2个造模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亦明显落后于相应的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的平均穿台次数和平均台周Ⅰ区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而21日龄造模组平均台周Ⅰ区活动路程明显低于21日龄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1日龄2组大鼠的平均台周Ⅰ区活动路程明显低于相应的31日龄2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日龄造模组平均台周Ⅰ区活动路程亦明显低于31日龄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显示,2个假手术组缺血侧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结构正常,突触前膜内少见线粒体,2个造模组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核固缩表现及内质网扩张等,海马突触内见较多线粒体。经尼氏小体定量-神经细胞活力分析发现,2个造模组的右大脑皮质活力较相应的假手术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日龄组均较相应21日龄组升高(P<0.01)。 结论早期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1日龄大鼠的空间定位学习及空间记忆明显优于21日龄大鼠,可能与日龄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日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丰富环境组,各组又分为术后7d、28d两个亚组(n=6)。采用Rice-Vannucci经典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干预,丰富环境组予以早期抚触及丰富环境刺激治疗。术后7d、28d采用水迷宫检测方法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结果:术后7d、28d,与模型组比较,丰富环境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BDNF表达升高(P0.05),TUNEL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丰富环境能改善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BDNF的表达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