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6.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10.
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栓塞的致密程度。方法对26例30个动脉瘤进行了栓塞治疗,其中27个动脉瘤使用水凝胶弹簧圈栓塞。23例为破裂出血动脉瘤,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1例。动脉瘤最大径3.7~18mm,平均(8.6±3.6)mm。结果完全致密栓塞21个,瘤颈残瘤5个,部分栓塞1个。栓塞密度为19%~154%,平均(67.6±32.3)%。暂时性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脑室引流术致严重血管痉挛及颅内感染死亡1例。结论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栓塞的致密程度,但是否可减少栓塞后动脉瘤复发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水凝胶弹簧圈及复杂形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致密程度。方法水凝胶弹簧圈及复杂形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6例,首先用复杂形弹簧圈成篮,然后用水凝胶弹簧圈进行篮内填塞,最后再用裸圈进行瘤体及瘤颈的致密填塞。结果13个动脉瘤获得致密填塞,3个动脉瘤有瘤颈残留。栓塞密度38%~90%(平均63%)。随访时间2个月~6个月,未发生破裂出血或脑缺血事件。结论水凝胶弹簧圈及复杂形弹簧圈栓塞作为新一代弹簧圈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提高栓塞的致密程度,长期确切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经验累及和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