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点滴状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MTT方法检测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对链球菌抗原的反应,用H-TdR掺入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链球菌抗原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DNA合成以及HLA-DR、ICAM-1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β型链球菌诱发急性点滴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结果: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患者PBMC对链球菌抗原的反应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其中24h链球菌抗原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并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和ICAM-1。具有银屑病素质的个体体内可能存在链球菌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受链球菌抗原或超抗原作用后增殖,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导致角质形成过度增生和HLA-DR、ICAM-1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葡萄球菌性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和链球菌超抗原刺激反应增强,且经SEB刺激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培养上清液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表达HLA-DR和Fas抗原,继而诱导细胞凋亡。为了进一步探讨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机制,笔者检测了SEB刺激前后的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β-溶血型链球菌诱发银屑病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银屑病的机制。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β-溶血性链球菌(SP)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经SP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48h,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和Fas抗原;再次加入上清液继续作用48h,则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SP作为超抗原首先活化T细胞,使之释放细胞因子,后者使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增殖,表达和抗原,继而诱导细胞凋亡,此过程可能是银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朗格汉斯细胞(LC)的分化发育过程探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从健康者外周血分离单一核细胞,经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与白介素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共同培养5d,使其分化发育为LC.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型、吞噬功能,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其抗原递呈功能.结果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与白介素4+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共同培养的LC其表型特征、吞噬抗原的能力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的活性等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结论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对LC分化发育的影响差异无显着性,提示银屑病患者LC的异常可能不是发生于LC的分化发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的培养上清液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法研究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PBMC培养上清液对骨髓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及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银屑病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作用后,骨髓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及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集落形成数较自然增殖组及正常人PBMC培养上清液组显著减少(P<0.05,P<0.01);而正常人PBMC培养上清液作用组与自然增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集落形成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链球菌抗原刺激的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以探讨链球菌感染后的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3H—TdR掺入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间教附因子1(I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HLA—DR)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链球菌抗原刺激的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并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IA—DR和ICAM—1分子。结论 受链球菌抗原刺激的银屑病PBMCs培养上清液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活化,可能是链球菌感染之后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研究表明 [1],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对链球菌抗原刺激反应明显 ;而且 ,链球菌抗原刺激 PBMC的培养上清液可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 DNA合成和细胞间粘附因子 1(ICMA- 1)、 HLA- DR分子表达。说明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发生了质或量的变化。为此,我们进一步检测了银屑病患者链球菌抗原刺激的 PBMC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介素 6( IL- 6)变化。期望有助于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一、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临床和病理确诊的点滴状银屑病患者 7例、斑块状 5例;健康对照 8例。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表皮细胞过度增殖与细胞凋亡分化调节异常的关系.方法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30例,正常人对照28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观察促凋亡分子PDCD5的表达状态,流式细胞仪和计算机CELL Quest软件定量分析表皮单细胞表达PDCD5的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表皮细胞表达PDCD5 mRNA的变化.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增生的表皮组织细胞内PDCD5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表皮单细胞表达PDCD5促凋亡分子的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皮损组织细胞表达PDCD5 mRNA显著低于正常人.结论 银屑病患者局部皮损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与促凋亡分子PDCD5表达的下调有关,与表皮细胞的凋亡及终末分化过程的调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波紫外线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与SSA/Ro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明确紫外线对光敏感型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光照后人角质形成细胞表面SSA/Ro抗原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皮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M154培养基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经UVB照射后先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细胞的断裂DNA片段,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角质形成细胞表达SSA/Ro抗原情况;然后分别用DNase、RNase、DNase+RNase消化,碘化丙啶复染。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SSA/Ro抗原;小剂量UVB照射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与亲和纯化的SSA/Ro特异血清及正常人血清孵育,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性。结果 不同剂量UVB(52.8mJ/cm2、105.6mJ/cm2、158.4mJ/cm2、200mJ/cm2、211mJ/cm2)照射后KC凋亡,表面有凋亡小泡,细胞核有断裂DNA缺口并表达SSA/Ro抗原,随UVB剂量的递增,凋亡和表达SSA/Ro抗原的细胞数增多。这种抗原位于凋亡细胞的凋亡小体中,表达于细胞表面的SSA/Ro抗原可在原位诱导补体杀伤,而在细胞上清液中未测到SSA/Ro抗原。结论 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表达自身抗原SSA/Ro,该抗原并不释放到上清液中,在补体和相应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可引起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能力。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价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结果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能向DC分化,分化而成的DC表达CD40、CD80、CD86和HLA-DR的阳性率显着高于正常人(P<0.01),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着强于正常人(P<0.01)。结论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向DC分化的能力增强,分化而成的DC具有很强的抗原递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psoriasin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10例正常人表皮中psoriasin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4例寻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psoriasin的表达量为23.38%±4.49%,10例正常人的表皮均未检测psoriasi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银屑病皮损区psoriasin的表达明显增高,且分布在基底层及基底层上,而正人表皮不表达该蛋白。结论 psoriasin可能是导致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的因素之一,而且可能与银屑病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激酶)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点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了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和5例正常人表皮中PI3激酶表达分布特点。结果 银屑病皮损中PI3激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人皮肤明显增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皮肤中PI3激酶基因与蛋白的表达一致。结论 银屑病皮损中PI3激酶过表达可能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定向分化的T细胞活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研究有家族发病倾向的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定向发育的T细胞活性.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家族史阳性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CD34+细胞,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构建的微环境下,在胸腺基质细胞的支持下,使其在体外向T细胞定向分化,免疫磁珠法收集CD3+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及CD4-CD8+细胞比例.分别采用MTT法及ELISA法检测自然增殖组及链球菌超抗原刺激后T细胞增殖活性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①经骨髓CD34+细胞定向分化并扩增的CD3+T细胞中可检测到CD4+CD8-、CD4-CD8+T细胞,且银屑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CD4+CD8-及CD4-CD8+T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②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定向分化的T细胞自然增殖组及链球菌超抗原刺激组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③银屑病患者T细胞自然增殖组培养上清白介素4、白介素8及干扰素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链球菌超抗原刺激后白介素4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而白介素8及干扰素γ水平却显著高于正常人.结论 有家族发病倾向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性异常可能与骨髓造血细胞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与银屑病的关系及银屑病皮损中间质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3例银屑病患者皮损、8例非皮损和13例正常人皮肤中KGF、KGF受体、NGF、NGF受体的表达。结果 KGF、KGF受体在银屑病患者基底层和棘细胞下层有极强的表达,与非皮损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非皮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KGF、KGF受体在真皮层未见表达。NGF、NGF受体则主要表达在颗粒层和棘细胞上层,皮损组与非皮损组之间及非皮损组与正常组之间均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GF及NGF可能介导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不全;银屑病皮损中存在着间质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的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角质形成细胞核因子(NF)-κB抑制药物来氟米特对地蒽酚诱导角质形成细胞所表达的炎症因子进行调控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的变化,以此反映药物对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使用MT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增殖活力的改变,RT-PCR检测药物对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来氟米特可显著抑制地蒽酚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IκBα蛋白的降解作用,也即抑制地蒽酚对NF-κB信号途径的活化.实验表明,NF-κB活化与地蒽酚抑制增殖的作用无关.实验显示,在相应的剂量范围内,来氟米特可以显著抑制地蒽酚所诱导的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NF-κB活化并未参与抗银屑病外用药物地蒽酚对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凉血活血胶囊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凉血活血胶囊对体外角质形成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以TUNEL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细胞凋亡、PCNA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并以碘化丙啶法和膜联蛋白V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凉血活血胶囊对体外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银屑病皮损中基底层和棘细胞中下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较正常皮肤均有所增加。凉血活血胶囊可诱导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在1、5、10 mg/mL时分别为24.67±5.07、50.33±10.04、66.20±6.91,随着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试验对照复方青黛胶囊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发生紊乱,两者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凉血活血胶囊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表皮剥脱毒素A对天疱疮抗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皮剥脱毒素A(ETA)对体外培养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天疱疮抗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人角质形成细胞复层化表达落叶型天疱疮抗原后与ETA作用,分别用寻常型或落叶型天疱疮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提取培养细胞总蛋白做免疫印迹;测定ETA作用后细胞上清液中IL-1α,IL-6的浓度及其分解酪蛋白的活性。结果 ETA作用前后细胞间落叶型天疱疮抗体着色由强的连续发光转变为弱的断续发光,24h后恢复,寻常型天疱疮抗体着色无明显变化;免疫印迹检测显示ETA作用后落叶型天疱疮抗原被降解,寻常型天疱疮抗原未受影响。人角质形成细胞与ETA作用后IL-1α分泌受抑制,IL-6的分泌量低于检测水平;ETA作用后细胞上清液分解酪蛋白的活性24h内逐渐增加,36h后活性下降。结论 ETA的作用位点在落叶型天疱疮抗原,对寻常型天疱疮抗原无影响;ETA的这种作用具有可逆性,可能通过蛋白酶解作用降解落叶型天疱疮抗原。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超抗原诱发银屑病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超抗原诱发银屑病的机制。方法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亚二倍体细胞含量测定,片段化DNA分析,膜联蛋白V(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48h,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和Fas抗原;再次加入上清液继续作用48h,则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P<0.01)。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作为超抗原活化T细胞,使之释放细胞因子,后者使角质形成细胞首先活化增殖,继而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及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 经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及鳞状细胞癌细胞,作用于不同浓度的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活性,免疫组化检测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结果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二者的增殖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对二者P53、C-myc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则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角质形成细胞及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系通过调节细胞中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以及不同钙离子浓度对角质形成细胞表达天疱疮抗原的影响.方法 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钙离子浓度以及采用不同剂量UVB照射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在不同时间段以寻常型天疱疮(PV)或落叶型天疱疮(PF)血清作为一抗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寻常型天疱疮抗原(PVA)和落叶型天疱疮抗原(PFA)的表达情况;提取细胞或皮肤表皮组织蛋白质,用PV和PF血清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无论是否增加钙离子浓度,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间隙均可以检测到PV血清特异性着色.只有增加培养基中钙离子浓度后,形成的复层化角质形成细胞间隙才可以检测到PF血清特异性荧光着色.不同剂量UVB照射后的角质形成细胞均不产生PF血清的特异性着色.PF血清与160000条带反应,PV血清可与130000和160000两条带反应.结论 体外培养的单层或复层角质形成细胞均可以表达PVA,提高培养基中钙离子浓度可以诱导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复层化并表达PFA,而UVB照射不能促使人角质形成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表达P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