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传导系统的心肌缺血坏死而造成。当心律失常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或由于各种因素致心电不稳定,使某些原来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进一步恶化称为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危险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2.
史晓婧  李超斌 《现代保健》2011,(28):116-1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体内血钾水平的差异及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2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61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ST组)160例和非ST段抬高组(NST组)101例。检测入院时(距发病2—12h)血钾水平,观察两组低血钾发生率及其与室速、室颤发生的关系。结果ST组发生率30.7%,NST组发生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1)。ST组室速8例(低血钾者5例),室颤6例(低血钾者3例),其中交感电风暴1例;NST组室速1例,室颤1例。结论ST段抬高患者早期更易发生低血钾,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血钾水平相关。及时补钾,可有效预防室速、室颤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闫红 《现代保健》2009,(23):122-122
心肌梗死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临床常见病,常并发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室颤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患者心脏骤停。及早的发现、及早的诊断、及时的药物治疗和适时的电除颤是救治的关键,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清梅 《现代养生》2014,(14):214-2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电监护及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5.0%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有80.0%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相比较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p<0.05,则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积极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和全方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干预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6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成功治愈了60例,成功率高达100%,而且QTc明显升高,而HR和QTd明显下降,并且达到正常值。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中使用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将手术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对症处理及护理后疗效.方法?对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给予及时积极的抢救及护理,观察其对症处理及护理后疗效.结果?经心电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及护理后,患者的室早、心动过速,房性早搏的发生显著减少,且其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有36例显效,占60%,21例有效,占35%,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结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病情危重,变化快,临床需提高警惕,做好心电监护及时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合并心律失常采用临床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以后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16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病人经过临床护理以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护理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为87.5%(70/80),护理以后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5%;对照组在护理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为86.3%(69/80),护理以后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40%,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发生心率失常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发生几率为5%,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几率为40%,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发生心率失常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2%,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合并心律失常采用临床循证护理模式,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是决定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临床上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抢救措施,虽然能够成功挽救患者,但部分患者存在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风险。可见急性心肌梗死后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对于改善患者临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胸段水平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可更加合理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有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88例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参考组与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有效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观察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经护理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6.7%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者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窦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患者住院时间短、复窦率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续严重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梗死。AMI发病72h内易出现心律失常,常见室性早搏、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最重,是AMI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AMI监护与护理,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做处理,提高AMI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魏建华  丁伟 《职业与健康》2006,22(4):317-3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续严重的缺血致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特异性心肌缺血损害导致的心电图改变。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心律失常又是AMI最为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死亡尤其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后24 h内是否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将其分为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79例,未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7例,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年龄更大,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水平更高,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水平更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Killip分级为Ⅲ~Ⅳ级、梗死部位为下后壁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QRS-T夹角>9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Killip分级为Ⅲ~Ⅳ级、下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护理价值.方法:患者就诊时间2018年5月-2019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单双号均分成两组,将参照组(n=3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n=30例)患者基于参照组增加运用循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具体急救措施,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于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共55例,通过对其动态的观察病情的不断变化,来做出准确的评估患者的病情,认真并细心的做好患者的心理以及饮食、排便等有效的护理,进行急救护理,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患者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出院前患者经护理问卷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9.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对认真并细心的住院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排便等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真正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时间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主要时间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加强临床护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以5:00~下午4:00较为多发,而在下午5:00~次日凌晨4:00的发生概率较低。在易发病期间加强护理,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显著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时间规律性,应该在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时间段加强护理观察,最大限度减少和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有效护理。结果:实验组各项心率指标(QTC间期、QT离散度、心率)改善情况比起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45%比起对照组72.73%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有效护理可有效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的情况,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当中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陶文庄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183-6183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5例患者死亡,其中有2例患者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患者死于心衰合并室颤,1例患者死于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者死于急性泵衰竭,其余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此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情况,提高患者在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