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为23/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发病后要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治术。因根治术切除患者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切除范围广。因此,乳腺癌根治术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患侧上肢功能障碍,除与手术切除的程度和操作技术有关外,术后康复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乳腺癌病人早期康复的内容。近年来,笔者对4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护理,与常规治疗与护理患者相比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玉英 《健康大视野》2007,15(2):109-110
乳腺癌根治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手术方法,手术中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脂肪结缔组织。由于手术切除的范围较广,术后如不及时地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而给患者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术后的功能锻炼对提高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科自开展乳腺癌根治手术以来,一直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对患者宣传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收治的7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获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手术方式及进展 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单纯乳腺切除,同时作胸肌间、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胸肌。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适于腋窝无或仅有少数可推动的淋巴结者。2.单纯乳腺切除术仅作全乳切除。此法简单,但局部复发率高。适用于高龄患者,分叶状囊肉瘤患者,病变广泛,仅作姑息性切除者。3.乳癌根治术是指切除一侧全部乳腺,包括肿瘤周围至少5cm的皮肤以及乳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同时切除胸大肌、胸小肌及其筋膜,清除腋窝和锁骨下所有的脂肪和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乳腺癌(Ⅰ期17例,Ⅱ期31例)施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治疗结果。结果4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5例,切口皮缘坏死1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1例。3年生存率为80%,5年生存率68%。结论保留胸大、小肌,重视保护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可避免胸大肌及胸小肌挛缩导致的上肢运动障碍,术中重视无瘤原则能有效地预防局部复发和转移,重视术后综合性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胸肌筋膜、前锯肌筋膜、背阔肌筋膜、肩胛下肌筋膜的切除以及胸大、小肌间、腋窝前、后、内、外侧、中央群脂肪淋巴组织,锁骨上、下脂肪淋巴组织整块切除,对提高5年生存率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年来收治的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81例根据术中采取手术方法不同,但术前准备相同,术后计算其5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结果:81例患者分成两组,术前均进行两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进行4-6个周期的化疗,均为CAF方案(环麟酰胺、表阿霉素、多西他赛)术后根据病理报告进行不同程度的放射治疗.第1组51例:术中均采取胸肌筋膜、前锯肌筋膜、背阔肌筋膜、肩胛下肌筋膜的切除以及胸大、小肌间、腋窝前、后、内、外侧、中央群脂肪淋巴组织,锁骨上、下脂肪淋巴组织整块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腋窝淋巴结转移(1/15-5/20)21例,无淋巴结转移(0/15-0/20)30例,生存期5年15例,3年以上12例(正在随术访),只有3例4年以后肺转移,进行放射治疗1年后死亡.第2组30例:未切除胸肌筋膜、前锯肌筋膜、背阔肌筋膜、肩胛下肌筋膜,只切除乳房组织、胸大、小肌间、腋窝前、后、内、外侧、中央群脂肪淋巴组织,锁骨上、下脂肪淋巴组织,术前准备、新辅助化疗、术后放、化疗同第1组,术后病理报告腋窝淋巴结转移(1/15-5/20)15例,腋窝淋巴结未转移(0/15-0/17)15例,9例生存期未过5年.结论:手术切除胸肌筋膜是必要的,再加上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放、化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28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2例,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照组136例,切除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和胸大肌萎缩度进行随访。结果 试验组患侧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9.5%,对照组发生率55.9%,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胸大肌重度萎缩:试验组78例,对照组105例,两组相比均有差异性。结论在Ⅰ、Ⅱ、Ⅲa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施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和胸大肌的外形,明显减少术后患者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冬丽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232-1233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再根据病人自身身体状况辅以其他治疗措施,如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我院自2012年5月至8月对80例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治愈率达到95%以上.临床上常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手术范围包括切除全部乳腺组织、胸大、小肌间的淋巴结缔组织,腋窝和锁骨下淋巴结群及其软组织[1].无论选用什么手术方式,都尽量以根治为主要目的,保留外形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术后胸大、小肌功能、患侧上臂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乳腺癌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术后检查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上臂内后侧的感觉、运动功能变化.结果60例患者术后胸大、小肌均无明显萎缩,48例保留肋间臂神经者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良好,活动自如.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根治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种术式的对比研究:附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有130万-15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目前乳腺癌各种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我们共收治Ⅱ~Ⅲ期乳腺癌患者70例,分别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Patey术式与Auchincloss术式加胸大肌劈开清扫淋巴结进行治疗,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乳腺癌(Ⅰ期76例,Ⅱ期5例)施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治疗结果.结果 8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7例,切口皮缘坏死6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12例.3年生存率为85.6%,5年生存率70.8%.结论 保留胸大、小肌,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肢运动障碍,重视术中创面的处理能有效地预防局部复发和转移,重视术后综合性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1例乳腺癌(Ⅰ期87例,Ⅱ期194例)施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治疗结果.结果 28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7例,切口皮缘坏死16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12例.3年生存率为85.6%,5年生存率70.8%.结论 保留胸大、小肌,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肢运动障碍,重视术中创面的处理能有效地预防局部复发和转移,重视术后综合性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与不保留胸小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Ⅲ组淋巴结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分别行Ⅰ式和Ⅱ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Ⅲ组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和3年、5年生存率. [结果]两组皮下积液、皮缘坏死、上肢水肿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大肌重度萎缩、腋窝和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Ⅰ式组明显低于Ⅱ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和3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胸小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Ⅲ组淋巴结可有效减少术后胸大肌萎缩、腋窝和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且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和生存率未受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对10例早期、年龄≤45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利用胸大肌瓣转位行乳房再造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长寿》1996,(1)
某女士发现自己右侧乳房中央有个核桃大小的肿块,有些胀痛,乳头有点回缩,有时还能挤出一两滴血水,她就近请教一位诊所医生,医生说这些都是乳癌的特点。这下可吓坏了该女士,她便收拾东西,住进了当地某医院,医生根据病情特征和病人要求,很快就给她做了右侧乳癌根治术,不仅切除了全乳房,还把胸大肌、胸小肌、右胸脂肪组织和腋窝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术Ⅰ式胸大小肌牵开法在乳腺癌Ⅲ组淋巴结清扫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应用改良根治术Ⅰ式胸大小肌牵开法行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清扫Ⅲ组淋巴结0~3(1.9±0.8)枚,转移率为31.25%(10/32).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大出血,出现迟发性感觉功能下降3例,无淋巴漏及患侧上肢水肿.全部患者随访3~42个月,胸肌无明显萎缩,外形及患肢负重运动良好,局部亦无肿瘤复发,4例出现肿瘤转移,其中1例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 只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式胸大小肌牵开法可以完成Ⅲ组淋巴结清扫并达到保留胸肌功能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癌症中治疗效果较好的癌症之一,目前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而乳腺癌手术不仅切除患侧乳腺.还切除部分与上肢活动有关的胸大、小肌及相关的神经、淋巴管,且术后瘢痕引起患侧上肢活动障碍。因此,对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的50例手术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某市医院做了一例“乳癌”根治术。手术自然很彻底,不仅切除了患侧乳房,而且将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淋巴组织等一并“扫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经病理切片表明,病变并非乳腺癌,而是一种良性乳腺导管扩张症。结果医生“出力不讨好”,患者家属很有意见。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叫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即由于各种原因致脂性分泌物淤滞于乳管内,乳腺导管开口被分泌物阻塞,引起导管扩张。天长日久,积聚物刺激导管壁,发生炎性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引发此病。据有关医学资料报道,乳腺导管扩张症被误诊为乳腺癌者达16.5%~63%,且误行乳癌根治术者达5%~50%。这无疑给患者造成了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失。医生之所以误诊,关键是两者症状容易“鱼目混珠”。如何将其正确区分呢?其一,乳腺导管扩张症多见于30~40岁的经产妇,有哺乳困难等病史,发病年龄多较乳癌年轻些。此外,该病在急性期有乳房红肿热痛等自觉症状,而乳癌初期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其二,乳腺导管扩张症形成的硬结、肿块发展很快,开始多以乳头为中心,半径约3厘米,呈扁平状,不侵犯肌膜,不与胸壁固定。而乳癌肿块多数位于远离乳头的外上侧区或内上侧,发展较慢,常向肌膜、胸大肌浸润而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腋下开胸术存肺癌完全性切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47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保留胸肌腋下剖胸切口的完令性切除术,保留背阔肌和前锯肌,经第4或第5肋间完成。记录切口长度、出血量、开胸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观察术后疼痛情况、术侧上肢活动范围、肺功能等情况。结果 无1例手术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保留胸肌腋下剖胸切口短、出血少、开关胸时间短,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相似,术后疼痛轻、术侧上肢活动范围及肺功能恢复快。结论保留胸肌腋下剖胸切口应用于肺癌完全性切除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癌。一般来说,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而且乳腺与腋下淋巴相邻,并通过胸大肌外缘的淋巴管相互交通,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肺、脑、肝等重要器官的转移灶,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与观察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效果及对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包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以磁共振及彩超进行检查,比较两类检查方法对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侵犯胸大肌、钙化及星芒毛刺征的检查结果,并比较两类检查方法对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磁共振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侵犯胸大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磁共振对钙化的诊断准确率则低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两类检查方式对星芒毛刺征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磁共振对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效果较好,且对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检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