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佟力  张莉敏 《云南医药》1999,20(2):121-121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是全身性单核—巨噬细胞(MPS)系统中的组织细胞呈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它与白血病和肿瘤有很多相同之处。在恶性血液病当中恶组的发病率较低,但该病来势凶猛,死亡率较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现将我院10年收治的11例恶组病...  相似文献   

2.
多核巨组织细胞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然而仅凭一次骨髓出现多核巨组织细胞作出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形态学诊断常有困难。多核巨组织细胞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分子标志。骨髓出现多核巨组织细胞的动态变化对鉴别恶性组织细胞病和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对我院 8例骨髓出现多核巨组织细胞患者的动态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以此提高其形态学诊断水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出现多核巨组织细胞患者 ,根据文献 [1]标准分别在临床治疗观察和实验支持下确定诊断。1.2 方法 分别多部位采集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3.
杨学才 《河北医药》1997,19(6):358-360
几种特殊临床表现的恶性组织细胞病0560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5医院杨学才恶性组织细胞病(下称恶组)主要累及造血组织,亦可侵犯非造血组织。恶组的病变可影响至全身,也可局限于某一器官,故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易被误诊,收集国内文献对几种特殊表现的恶组,...  相似文献   

4.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机体网状组织的恶性增生性疾病.本文对我院198pel998年确诊的40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特征、血象、骨笛象细胞形态学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l.l一股资料恶性组织细胞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8~62岁.依据1988年第H届全国血细胞学术会议纪要诊断标准,采用血液浓缩、骨钱涂片、淋巴结穿刺涂片或活俭,作细胞形态学观察,同时行本消血险性因酸酶染色,结合临床,最后确诊.1.2临床表现①贫血:重度2例(sin,中度19例(刃*叨,轻度1《例以刘,正常5例(12.5%).②发热:40例均为高热.…  相似文献   

5.
恶性组织细胞病化疗的护理福建省立医院孙燕云,施惠娥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疗效更为显著,采用联合化疗后约1/2~1/3的病人可暂时缓解病情,不同程度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是化疗仍有较大的副作用,化疗药物主要对靶细胞有杀...  相似文献   

6.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复杂、多变,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本文对1991-2008年我院收治的恶性组织细胞病23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26-126
报告1例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男,73岁。血常规显示三系减少,结合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依据。方法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瑞氏染色),给合临床体征。结果两例均为恶性组织细胞病。结论 MH临床表现与其它疾病很相似,误诊与漏诊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文  杨天楹 《江苏医药》2000,26(10):809-811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和基因分析技术的发展 ,1939年RobbSmith最初所描述的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 (HMR)其恶性增殖细胞的细胞属性 ,系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起源 ,疾病分类学的归属 ,迄今仍悬而未决难题[1] 。现就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MH )的细胞学和分类学有关研究 ,综述如下。一、“恶组”认识的沿革与发展192 4年最先由Aschoff提出网状内皮系统的概念。 1939年RobbSmith等报道临床上表现发热 ,消耗状态 ,肝脾淋巴结肿大 ,出血倾向 ,全血细胞减少 ,以噬血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系统增殖为特征的一种临…  相似文献   

10.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临床多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病情凶险,不易治愈,余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木英  赵丽芝 《云南医药》1998,19(5):398-399
恶性组织细胞病(MH),较罕见,我科1997年9月收治1例。患儿宋某某,男,8岁。因“乏力半年余,持续高热2周”入院。半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经常感乏力、不思饮食;2周前持续发热,体温达40℃~42℃,伴畏寒、咳嗽、鼻衄2次。曾在县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2.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复杂、多变,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本文对1991-2008年我院收治的恶性组织细胞病23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孙燕  曹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7):560-561
现将我院自1993年10月~1999年11月收治10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40例,现将其细胞形态学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40例,诊断均符合第2界全国血细胞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男29例,女11例;年龄23~62岁。  相似文献   

15.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细胞呈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一般以长期发热进行性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常见。本病缺乏特异性,且早期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不高,易误诊为其它疾病。我院自1985年1月~1998年12月已确诊恶组18例,入院48小时内误诊为其它疾病者16例,误诊率88.9%。为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现将本组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16~56岁,其中,45岁以下者 16例(88.9%),20岁以下者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慢性白血病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坏死情况。方法:瑞-姬氏染色,油镜观察。结果:阳性检出率为6.4%,其中急性白血病的检出率最高为7.4%,与恶性组织细胞病及骨髓纤维化症等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而与慢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癌及恶性淋巴瘤等比较则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骨髓坏死中,Ⅲ级仅占16.7%,大部分为Ⅰ、Ⅱ级。  相似文献   

17.
肠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I)是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的一种特殊类型,由Isaacson和Wright于1978年首先命名。MHI极少见,而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笔者收集并分析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HI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尹炳善  刘俊琪 《河北医药》1992,14(6):360-361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系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疾病,由于恶组细胞浸润不同部位,引起各种特殊症状,造成诊断困难。我院自1981~1989年共收治21例,有5例极不典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皮肌炎型:例1,男,26岁。因低热,肢体软弱无力,皮肤出现红斑及斑丘疹,压之退色两个月余而入院。脾肋下2.0cm,Hb94g/L,WBC4.1×10~9/L,血小板82×10~9/L,肝功能GPT399u,抗核抗体(-),狼疮细胞(-),皮肤及肌肉活检;皮下组织及肌肉血管周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纤  相似文献   

19.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ocytic necrofizing lymphadenif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淋巴结炎和Kikuchi—Fujimoto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因发热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临床表现与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结核类似,病理组织学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36例HN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治HNL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人们以往诊断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绝大多数实际上是一组异质性的淋巴增生性疾病,而真性恶组极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一例酷似“恶组”的T细胞间变性大细胞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