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昕 《中国卫生》2008,(3):17-17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中,就人们关心的新医改方案中政府补偿问题,明确提出了“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在许多人看来,“补需方”的提出者和推动者反对“补供方”,意味着政府财政一分钱都不能投入供方。实际上,“补需方”的提出者和推动者真正反对的是一种特殊的补供方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医院成本核算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基础 “看病贵、看病难”是新“医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患者认为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原因是医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收费,医院则将其归咎于政府投入不足。事实上,近几年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卫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但“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仍未有改善。  相似文献   

3.
论政府补偿为主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乡镇卫生院来说,回归公益的前提是建立政府补偿为主导的制度。但在构建“政府补偿为主导”制度的过程中,有三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关注:其一,政府补偿为主导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哪些;其二,政府补偿为主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间是什么关系;其三,如何发挥政府补偿对乡镇卫生院的导向作用,真正把“主”与“导”结合到一趋。  相似文献   

4.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 “总理所做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改革’落笔之重超乎预料,无疑是一份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决心书。”听完报告的谢子龙代表说。  相似文献   

5.
"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分析与应对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病难、看病贵”之症结所在,一是现有卫生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资源配置不当,使用效率低下;二是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各既得利益集团在市场化运作中与民争利。破解之策,一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盘活存量资源,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二是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做大“蛋糕”,使其在协调各方关系时,既切实维护民众利益,又统筹兼顾医药行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近期,一则有关“全民免费医疗”的新闻使得陕西省神木县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1日,这个在国内并不知名的西部县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原本是一项“还富于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好事,却引来社会的质疑。有言论称之为“乌托邦”幻想、拍脑袋的“大跃进”。更多的人是担心神木的财政是否能够支撑这一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也有入担心这届政府的“惠民工程”是否会成为下届政府、乃至当地经济发展的“包袱”。  相似文献   

7.
政府投入被认为是本轮医改的核心问题。没有政府投入,“公益性”和“基本医疗”都无从谈起。《征求意见稿》对此的表述是:“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卫生产业》2010,(1):39-39
综合解析 公立医院就是政府“办”的,它怎么可能不“管”呢?只要医院还是政府独资或控股,“管”与“办”就不可能彻底分开——二者之间肯定是血脉相连的,何止是藕断丝连。  相似文献   

9.
政府对供方的补助,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人”与“发展事”相统一:二是坚持提高效率,实现工作效率与全面管理相统一:三是坚持增加投入,实现投入与效果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时下,政府整治和取缔“黑诊所”的行动声势浩大。“黑诊所”一词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引起了社会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但“黑诊所”一词最早究竟源自何处?其含义是什么?是值得考究的。  相似文献   

11.
谈医院如何更好地申请和使用外国政府贷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 90年代以来 ,我国医院利用外国政府贷款 (以下简称“外贷”)项目逐渐增多 ,通过“外贷”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设备 ,对促进医院发展和改善医院装备技术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对利用“外贷”的认识和操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医院如何更好地获得和利用“外贷”提出一些看法。一、正确认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外贷”是指外国政府向我国提供的长期优惠贷款 ,带有政府开发援助性质 ,其政府赠与成分一般在 35 %以上[1] 。既有 10年无息贷款 ,也有长达 30多年的低息贷款。鼓励和引进外资是我国的大政方针 ,并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政策。如何才…  相似文献   

12.
药品零加成不该由社保基金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深圳一改过去由政府补偿因为药品顺价加成取消给医院造成的损失,由医保统筹基金偿付。笔者以为,这是深圳做出的一个“聪明”的“错误”选择。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而政府的补偿却“缩水”了。去年12月初,深圳全市所有社康中心实现基本药物药价下降15%,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而从今年3月1日起  相似文献   

13.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非常重视。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起步比较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北京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总结与回顾北京的初级卫生保健事业起步于五十年代初期。三十多年来,各级政府动员和组织全体市民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行“初级卫生保健”,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树立“大卫生的观念”。建国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群众反应“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日益增多并逐渐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不利因素的新形势下,本文以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指导,结合医院的实际,探讨政府、医院、患者之间矛盾的几个方面,分析其中的内在规律,找准三者之间的共同切入点———减轻政府负担、医院能够发展、患者能够得到好的医疗服务,达到矛盾对立统一。提出在建立和谐的政府-医院-患者“利益共同体”的实践中:一是要建立学习型医院,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二是要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实践“利益共同体”理论;三是要构建和谐医院,履行医院在“利益共同体”中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在建立政府-医院-患者“利益共同体”中,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医患氛围;才能达到在医院层面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推进建设和谐医院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再遥远,更不是"乌托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作者针对政府主导的全民医保体系是一种单相思的“乌托邦”观点,通过检索文献、回顾历史、分析现状、比较国际、展望发展,认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是具备条件的,并提出“拾遗补缺、填平补齐”和“蓄水升位、平稳过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公立医院原本是一个清晰的概念,按照权威的解释:公立医院是政府拥有并由政府提供运营经费的医院。在一些国家,公立医院作为承担政府医疗卫生职责的载体为民众提供免费或低费用的医疗服务,这也是我们建国至上世纪80年代公立医院的主要运营模式,自然也成为部分国人心目中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期盼。然而,始自20世纪80年代的开放改革,中国的公立医院并未按照这一模式继续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以“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获取医院发展资金”,也即“医院靠收费维持自身运营”的模式,这一模式在新的一轮医改中被喻为“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而遭受质疑。  相似文献   

17.
翻开许多卫生行政工作的发言材料或一些卫生管理文章,好多都有“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是搞好卫生工作的关键”之类的话,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常议的题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目标中,就有“所有政府对人民的健康都担负起全部责任”这一条,现实生活也说明了它的重要性,那么,用什么方法和  相似文献   

18.
卫生监管这个话题是不是已经给“说滥了”?但卫生监管一旦与“看病难、看病贵”扯在一起,问题就不再那么简单。人们惑于这样一个怪象:政府对医疗卫生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而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却似乎变得越来越高。或许,著名经济学家魏加宁的观点可以构成一种解释:政府终究不是市场,因此在市场面前,政府的明智之举应是多维度调节,而不是单一地管制。  相似文献   

19.
在谈到卫生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时,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是由“办卫生”变为‘“管卫生”。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仅在实践中难以做到,在理论上也不能成立,如不澄清,容易在政策上产生误导,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一、“办卫生”是政府的职责,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办卫生”这个概念,卫生主管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都责无旁贷地要履行“办卫生”的职责这里首先必须对“管卫生”与“办卫生”在概念上进行界定。“管卫生”是指政府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公共卫生、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抗非胜利过后是国人对“陋习”的反思 2003年开春,“非典”袭来,一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多数地方留下了它肆虐的痕迹。翻开杂志,是有关“非典”的预防信息;打开电视,是政府关于“非典”疫情的通报。消毒、洗手、戴口罩、吃中药,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防治“非典”,因为它会传染,它会死人,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