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观察了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和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1.7%的AMI患者在发病最初3天血浆FPA明显升高,以发病12小时内升高最为显著,发病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2)68%的UA患者在症状期入院的第1天血浆FPA明显升高,入院后第3天FPA降至正常,其FPA升高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小于AMI患者。表明AMI较UA患者其病变的冠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肌钙蛋白T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不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 T(Tn T)变化。  方法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Q波型和非 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于急诊就诊时、住院后第 2、第 3和第 6日取血测定 Tn T水平。  结果 :35 %的 UAP患者 Tn T表现为升高 ,其升高的幅度 (均 <3.0 ng/ ml)明显 <非 Q波型 AMI(2 4% >3.0 ng/ml)和 Q波型 AMI(90 % >3.0 ng/ ml) ,且一般 3天后即转为阴性 ,而 AMI患者 6天后多数仍为阳性。非 Q波型 AMI和Q波型 AMI急诊就诊时 Tn T的阳性率分别为 79.1%和 90 .7% ,住院后第 2日均达 10 0 % ,均明显高于同时间谷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阳性率 ,两组 Tn T阳性在持续时间上相似 ,但在升高幅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再灌注治疗可能会影响 Q波型 AMI患者 Tn T的自然变化规律。  结论 :UAP患者 Tn T的变化与非 Q波型 AMI和 Q波型 AMI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它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尤为重要,学会正确识别本症,及时将病人收入病房,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将UAP患者控制在发生AMI之前。现将我科3例UAP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MI的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5例稳定性心绞痛(SA)和26例正常人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ET)浓度,结果:U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CGRP、ET均明显高于SA发作时及正常对照组,但CGRP/ET比值显著降低,且恶化型>初发型>自发型,UA缓解时升高的CGRP、ET均显著下降,提示CGRP、ET变化对UA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与其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内皮素 (ET)及纤维蛋白肽A(FP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UAP患者 (37例 )、正常人 (31例 )血中Hcy、ET及FPA值。结果 :UAP患者Hcy、ET及FPA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12 .4 9± 5 .4 7)∶(4 .38± 1.14 ) μmol/L]、[(12 9.37± 2 6 .6 2 )∶(6 5 .0 6±13.76 )ng/L]及 [(8.87± 2 .11)∶(3.4 5± 0 .6 0 ) μg/L],均 P <0 .0 5 ,Hcy与ET呈正相关 (r =0 .4 5 ,P <0 .0 5 )。结论 :Hcy、ET及FPA的改变可能参与了UAP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凝血系统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30)、稳定性心绞痛组(n=25)和正常人组(n=20)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的浓度。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血浆ET、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和正常人组(P<0.01),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心绞痛终止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血浆ET、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也趋下降,仍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提示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在部分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性心脏病 FPA(fibrinopeptide A)纤维蛋白肽A FPA是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产物,FPA测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血栓性疾病的分子标志诊断方法之一。1958年Blomback等人采用层析等方法分离出纤维蛋白肽以后,1971年Nossel等人建立了FPA的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对与血液凝固,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8.
纤维蛋白肽A(FPA)是反映体内凝血酶活性的敏感指标,已被广泛地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通过测定冠心病人FPA的结果发现,心肌梗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的FPA明显升高,表明凝血系统的紊乱和血栓形成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此结果进行了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及有关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 2 7例健康人和 56例冠心病 (CHD)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肽 A(FPA)水平 ;并观察了 6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治疗前后 FPA水平的变化 ,抗凝血酶 - (AT-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及血栓弹力图 (TEG)的改变。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的 FPA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AT- 含量明显下降 ,FDP无明显变化 ;TEG r值及 k值显著延长 ,血栓凝固的最大程度值无变化。结论 :FPA可作为 AMI诊断、病情监测及预测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观察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100730)秦明照,边延涛,李清朗,王秋萍急性心肌梗塞(AMI)是血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机理中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约占85%,国外有报道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为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其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且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支数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观察三组患者检查或介入治疗前后血浆NT-pro BNP水平和心功能。结果术前和术后3 d,三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比较,单支组明显低于双支组和三支组,双支组明显低于三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三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三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前后,三组患者LVEF、LVEDD和LVESD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近期血浆NT-pro BNP水平下降明显,比心功能指标更灵敏。  相似文献   

12.
微栓子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微栓子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10例心脏标本取自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 ,生前有典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心脏固定后完整剥离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经脱钙后每隔 3~ 4mm连续取材 ,从心尖至房室交界按冠状面每隔 4~ 5mm切成大组织片 ,然后将组织片全部取材。冠状动脉和心肌组织块经常规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血栓和心肌内小血管微栓子。同时对 10例年龄相当的稳定性心绞痛死亡患者的心脏做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同上。结果  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中 9例心肌内小血管中检出微栓子 ;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仅 1例查见微栓子。两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1)。不稳定性心绞痛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冠状动脉内血栓检出率之比为 9∶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内微栓子明显多于稳定性心绞痛。微栓子可能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射频导管消融对血浆纤维蛋白肽A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导管消融对血浆纤维蛋白肽A变化的影响许俊堂胡大一郑鸿伟肖洁朱佐民*李俊华栾雨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20)射频导管消融术中一般只有左侧旁道和左室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病人常规使用肝素,右侧旁道消融很少使用。随着累积消融...  相似文献   

14.
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5例,分别以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加丹参酮Ⅱ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硝酸甘油用量,Holter检出的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丹参酮ⅡA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有效,且两组治疗后Holter检出的心肌缺血次数、心肌缺血时间、最长持续时间丹参酮ⅡA组更显著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有效缓解心绞痛。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尿纤维蛋白肽A检测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患者、42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尿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结果分别为:28.1±13.3、39.6±11.8、88.2±28.9、25.4±10.3ng/mgCr.AMI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UA组高于SA组(P<0.05)、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的尿FPA无显著差异.表明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提示,尿FPA的定量对冠心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价值,认为通过动态观察尿FPA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6.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术语和分型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按心绞痛发作状态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心绞痛分型,其优点较为实用,医生初诊时易于作出此诊断,1989年Braunwald对UA分型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使其更具实用性,然而新的分型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反映病生理特点方面较有欠缺。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心绞痛分型是依心绞痛发作性质进行分类,有利于指导治疗,但医生初诊时常较难作出自发型心绞痛(SA)的诊断,故曾有学者提出用休息时心绞痛代替自发型心绞痛术语的建议。上述两种最常用的心绞痛分型各有所长,本文将从心绞痛的病生理机制方面评述两种分型相兼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尿纤维蛋白肽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49例妊高征尿FPA水平.结果显示:22例轻、中度妊高征尿FPA均值71.65±18.53mg/mg Cr,显著高于正常晚孕妇女(52.21±19.21,P<0.01);15例先兆子痫尿FPA值为146.65±32.53ng/mg Cr,显著高于轻中度妊高征组(P<0.001),12例子痫尿FPA均值为422.93±81.46ng/mg Cr,明显高于先兆子痫组(P<0.001).提示妊高征循环血液处于异常高凝血状态,其严重程度与妊高征的病情轻重相平行.  相似文献   

18.
肌氨肽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临床急症,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住院的UA患者179例,其诊断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及治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除外:①心功能≥Ⅲ级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的评价胡大一顼志敏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系最多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它病变复杂,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且预后具有多方向性,既可演变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塞(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