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因为工作关系,我知道了温长路教授是极为少有的集中医专家和作家于一身的人,温长路教授近300万字系列科普大著《健康长寿与民俗风情》、《健康长寿与民谣谚语》、《健康长寿与民歌诗词》、《健康长寿与成语典故》等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著名的中医科普作家,他用一种活泼而又通俗的语言把内容极其丰富又难懂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民谣谚语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医中药紧密地结合起来,向读者娓娓道来,在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中,让读者得到了实用的医学知识和健康观念。选用他这些著作的《河南新文学大系》是这样评价的:“这些文章是一组非常出色的小品文,医学知识的信息是非常之大的,又有浓厚的中医学信息。科学知识与古诗、民俗交识在一起,叙述得娓娓动听,使人既学到了医学知识,又获得了艺术美的享受,在全国都是难得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12,(3):584-584
温长路教授指出:中医治未病说的基本含义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包括着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心)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通报》2007,6(2):4-4
中医学以“治未病”构建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其科学认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表现出的优势,让人类看到了希望。“治未病”所表现出的健康学和社会学问题,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中华中医药学会温长路教授从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渊源、基本含义、主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引导人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中医的“治未病”说。中医“治未病”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鲁湾 《科学养生》2006,(3):16-17
现在有些人患了养生急躁综合征。这可以理解,因为现在社会节奏加快,都想急于求成。有些宣传养生的媒体也患了养生急躁综合征。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唯有如此,把科学变成时尚才能赚钱。过去有人讲理解万岁,但在这里当然可以理解却不能万岁。因为养生急躁综合征确实是一种病,养生也  相似文献   

5.
犁航 《科学养生》2014,(1):58-58
武侠片人人爱看,动作片人人喜欢,成为一位武功高强、快如闪电、动若脱兔、隔空发力、飞叶伤人的侠者,大概是不少人自小就播种下的情结。  相似文献   

6.
健康的核心问题是稳态,即个体在生理上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内稳态是一种健康标志。中医把人体健康看成是人体阴阳最优协调的综合表现,这种协调就是非平衡稳态。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人体内稳态理论正是源于对中医阴平阳秘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发展,是中医阴阳学说在日常生活保健与大众休闲体育理论的应用。通过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机体内环境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和谐统一,使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与健康。  相似文献   

7.
宋政昌 《光明中医》2012,27(1):13-14
养生是通过适寒温、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等多种方法去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笔者通过顺应四时,避免气候过用;心平气和,避免精神情志过用;五味调和,避免五味过用;劳逸结合,避免劳逸过用;带病养生,避免药物过用五个方面,论述了"生病起于过用"的养生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据古今天文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从道、太极、阴阳、五行等中医基本理论的起源对生命之"生"的动力进行探讨,认为人体生命的动力在于阳气。进而提出健康有微阳态、平衡态和微阴态,健康微阳态的生命力最强,最可能获得健康长寿。养生保健须以维持健康微阳态为趋向,列举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对体质养生的健康微阳态药物疗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慎起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整体观念中天人相应的认识提示人体睡眠与自然界阴阳变化密切相关。从养生角度来看,人的睡眠应顺应四时和温度的变化,睡眠时间的调整原则是二分二至时间点,用二分二至和阴阳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睡眠与时间的关系。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体存在着时间性、区域性和个体性差异,睡眠时间长短没有统一标准,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养生理论认为,只有睡眠上法于阴阳,才能以尽天年。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已过了退休年龄,可院领导再三挽留我再干几年,这除了考虑我的医术医德外,还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清晰的思维。我的养生健康体会是“:三自”和“三适”,养生保健康。“三自”就是自强、自乐、自知。自强是人生的支柱,自乐是人生的情趣心态,自知是人生的境界风度。自强,就是自强不息,要不停息地奋斗向上。这种精神,犹如无形的鞭子在鞭挞自己不断进取,在学术上、业务上要精益求精,为自己的生命延续提出需求。如今我已到了退伍的年龄,退休后有足够的生活退休金,有的人就劝我可以歇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我认为只要身…  相似文献   

11.
顺时摄养系指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诸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必须顺从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适应一年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才能保持健康、长寿。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有七情所伤、不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年龄的增长等。  相似文献   

12.
吴大真 《光明中医》2012,27(8):1717-1718
今年春节,《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杨建宇主编(也是《光明中医》杂志主编)探望我,在当今中医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之时,我们聊起了温长路教授所著的《书之悟》、《我说中医》两书.在目前图书销售普遍下滑之大环境下,却逆势而上十分畅销.我急忙从学苑出版社陈辉主任(责任编辑)处寻觅此书,不料书已脱销,正在加印,需稍等时日.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得以看到这两本,急急阅览,细细读之,慢慢品味,读温老之书可享久旱逢甘霖,可拓知识视野之狭,可启中医药发展思路之囿,可升中医药临床疗效水平,实乃中医药界不可多见之上乘佳作.还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书畅销乃成真!  相似文献   

13.
中医关于睡眠的养生和饮食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策。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我们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按《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更符合人的生理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午觉宜安排在中午12点左右,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午休30-60分钟即可。睡前神宜定。忌七…  相似文献   

14.
王照碧 《科学养生》2014,(11):52-52
<正>我今年76岁,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依然健康,浑身有劲。2013年4月,在上海参加世界华人艺术联合会组织的第二十九届"今夕年华"国际才艺大赛,个人获模特金奖。我何以成为健康、时尚的老人呢?那是因为做到养生"五坚持":一、坚持健康就是人生最大财富、最大幸福的理念。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只有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因此,我十分重视心理保健,从而使我天天都有好心情。我的养生保健意识非常强,为了治好咽炎,1999年便把烟戒掉了。二、坚持自我保健按摩。数十年来,我每天醒后都在床上做八段锦,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养生与“非典”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扶正避邪 ,未病先防 ;天人相应 ,三因制宜 ;形与神俱 ,动静相宜 ;谨致中和 ,以平为期 )和主要方法 (精神调摄、运动健身、饮食调养、针药调养 ) ,认为正确运用中医养生方法有助于预防和抗击“非典”  相似文献   

16.
张主任的学医之路是艰辛的,成才道路是曲折的。他不是中医世家出身,但他始终奉行“唯物求是、以和为贵、精诚服务、旨在奉献”的信念,毕生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7.
古人将修身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其中许多有益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说三".其一是孔子的"三戒"论.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是说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8.
梁兆松 《气功》2009,(2):166-167
古人将修身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其中许多有益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周旭文 《气功》2010,(12):1082-1085
21世纪健康新观念中,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口号:“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还有一句流行语:“我的健康我做主”,这其中就寄托着人们期望和追求健康的情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基于中医健康教育养生理念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基于中医养生理念的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教育后的满意度、健康知识的掌握、遵医行为的变化以及患者再次住院比例以及住院平均天数。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率及总依从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基于中医养生理念的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防病意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再次住院率,提高了患者机体康复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