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显像与MRI和X线片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FHN)的骨显像征象,并与MRI和X线片征象对比。分析了39例58髋经随访和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FM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于2周内行髋关节骨显像、MRI和X线检查。结果显示:①骨显像上表现为正常、局限性稀疏、局限性浓聚、不典型“炸面圈征”、股骨头上方轻度浓集而基底部或(和)颈部带状明显浓集及股骨头或头颈部弥漫性浓集,均对应不同的MRI征象。②骨显像、MRI和X线片对早期FHN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4.82%、100%、70.69%。表明①“炸面圈征”及股骨头上方轻度浓集、基底部或(和)颈部带状明显浓集均为骨显像诊断早期FHN的特异性征象。②骨显像诊断早期FHN的阳性率与MRI相当,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有诊断级螺旋CT的SPECT/CT显像在前列腺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倒前列腺癌的患者,注射^To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后行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立即行同机SPECT/CT扫描,并行图像融合和分析。结果:SPECT/CT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3.20%(96/103),特异性91.00%(101/111),准确性92.06%(197/214),阳性预测值90.57%(96/106),阴性预测值93.51%(101/108)。结论:带有诊断级螺旋CT的SPECT/CT不仅可精确定位,还可以补充CT检查的获得的信息,在前列腺癌患者骨显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84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进一步认识肺癌骨转移的特点。方法 对 184例肺癌患者静脉注射99mTc -MDP后 3~ 4h行全身骨显像。结果  184例肺癌患者中 10 1例骨显像阳性 ,占 5 4 .9% ,其中多发病灶者占 90 .1% ,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 ,腺癌阳性率最高 (77.8% ) ,鳞癌最低 (41.2 % )。周围型肺癌骨显像阳性率 70 .9% ,中央型肺癌骨显像率 4 3.9%。结论 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病灶为主 ,腺癌最易骨转移 ,部位以肋骨、脊柱多见 ,周围型肺癌发生骨转移多于中央型肺癌 ,核素骨显像对肺癌的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10年12月间在我科行全身骨显像73例单发病灶、可疑病灶或定位不清病灶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进一步观察病灶的核素摄取特征。结果:73例全身显像单发病灶、可疑病灶或定位不清病灶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结合同期MRI/CT/X线和临床资料确定诊断对照,其中25例为良性病灶,48例为恶性肿瘤病灶。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可以精确定位,弥补全身骨显像前后位平面显像图像信息量少的缺点,明显提高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息心肌显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判定梗死部位,指导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95例临床考虑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锝-甲氧异晴(99mTc—MIBI)静息核素心肌灌注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结论:静息核素心肌显像对于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和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阳性结果为39例,占75.0%,发生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肋骨,其次为脊椎骨、盆骨、四肢骨、肩胛骨和颅骨。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肺癌和鼻咽癌较其它类型更易发生骨转移。结论:核素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灵敏度较高,所以恶性肿瘤患者应常规作全身核素骨扫描,以帮助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2008年在我院就诊的48例MM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核素骨显像和X线摄片检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骨显像阳性者为43例,阳性率89.6%,X线检查阳性者39例,阳性率为81.3%,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显像检查共发现病灶148处,其中放射性浓聚灶135处,占91.2%,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13处,占8.8%。骨显像发现肋骨异常的概率为20.12%,高于X线的14.0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异常部位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显像作为一种全身性的显像方式,具有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以做到对MM早发现、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与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骨转移瘤可疑病灶诊断效能并进行比较,为可疑骨转移瘤患者选择最为适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可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于5 d内分别行平面核素骨显像及可疑转移灶部位SPECT/CT融合显像和WB-DWI显像,对所得结果行双盲法判读,判断并记录两种显像结果中可疑骨转移灶数量、位置并逐一对比分析。以活检病理、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或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作为最终确诊依据。计算两种显像方法在诊断骨转移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并对2种检查方法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融合显像对35例可疑骨转移瘤患者105处可疑骨转移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Kappa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13%,68.75%,88.57%,0.579,0.804。WB-DWI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Kappa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15%,81.25%,86.67%,0.492,0.822。经卡方检验,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转移瘤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与WB-DWI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相似,可根据患者病情及就诊条件酌情选择最适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增强CT/MRI证实的38例患者42个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然后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①本组中良性病灶42个,其中血管瘤20个,局灶性增生结节9个,肝硬化增生结节6个,局灶性脂肪缺失6个,炎性结节1个。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局灶性病变29个(29/42,69.05%),超声造影后诊断良性局灶性病变38个(38/42,90.48%),二者之间诊断良性病变符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⑧超声造影中,肝脏血管瘤,局灶性增生结节分别具有向心性增强(18/20,90%),轮辐状增强(9/9,100%)这一特征性增强模式,可作为诊断的依据。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二者互相结合有助于对肝内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一种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测存活心肌的方法,对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参麦注射液介入前后_99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进行极坐标把心图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药物介入后病变区与最大计数区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高于药物介入前心肌显像(52.66士18.71VS36.91士20.30P<0.05),即药物介入后存活。C肌的检出率比常规静息心肌显像高42.64%,病变面积较药物介入前显像明显缩小(225.42士95.52VS317.67土133.5,P<O.05),即药物介入后存活心肌的检出率比常规静息心肌显像高29%。本研究提示:静息_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低估了29%~42.64%的存活心肌。利用参素注射液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结合定量方法,提高了存活心肌的检出率,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检测存活心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99mTc—MIBI运动一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分析运动诱导体积比[SIVR(5)]与左室腔暂时性扩大(TID)比率相关性,探讨SIVR(5)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99mTc—MIBI运动和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的可疑冠心病(CAD)患者170例。左室功能参数及TID比率由ECToolbox软件自动处理获得;计算SIVR(5)。按△LVEF(运动LVEF-静息LVEF)将病人分为心功能正常组(I组)及下降组(Ⅱ组)。结果I组患者运动较静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组患者运动EDV较静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ESV较静息ESV显著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组与I组的TID比率、SIVR(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TID比率与SIVR(5)有较低的相关性(r=0.391,P〈0.001)。结论SIVR(5)与TIDratio有较低的相关性,但二者均与运动后ESV扩张有关,作为TID的另一指标,SIVR(5)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肺癌患者的138个病灶进行SPECT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最后经病理及随访结果确诊。结果 86例患者共检出138个病灶,其中92个病灶最终确诊为恶性病灶,46个诊为良性病灶。SPECT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73.6%,诊断准确度为75.3%;SPECT/CT融合显像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91.3%,诊断准确度为94.2%。结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常规SPECT骨显像不能确诊的病灶,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对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核杆菌效果。方法:210例肺结核患者的血、尿、痰液标本均进行直接涂片和浓集涂片找抗酸杆菌和结核杆菌培养及FQ-PCR检测,观察.3种方法检测不同标本中结核杆菌的阳性率。结果:本组痰标本中FQ-PCR技才潞测结核杆菌阳性率为59.5%,高于涂片镜检的30.0%和结核杆菌培养的阳性率(39.1%),后两种与前者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和胸水标本中FQ—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分别为37.6%,36.7%,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PCR应与常规细菌学方法互补使用,以提高结核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陈敏  王远志 《国医论坛》2000,15(6):38-39
我院核医学科自 1 993年 2月~ 1 999年 1 2月对 467例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467例恶性肿瘤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男 2 56例 ,女 2 1 1例 ;年龄 1 8岁~ 76岁 ,平均 51 .2岁。仪器 :EIscint  APEX40 9AG SPECT显像剂 :99m TC- MDP,剂量 555~ 740 MBq。显像方法、阳性判断标准 :参照文末参考文献1。2 结果2 .1  467例恶性肿瘤骨显像结果 ,详见下表。附表 恶性肿瘤骨显像结果统计名称     n 平均年龄阳性例数占总阳性病例百分比 (% ) 阳性率 (% ) 平均每例阳性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早期诊断骨转移肿瘤应用ECT全身骨显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取研究时段内本院收治的1500例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进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骨转移肿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00例患者经过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发现1200例患者出现骨转移肿瘤,检出率80.00%(1200/1500),其中包括乳腺癌骨转移肿瘤患者701例(91.40%)、肺癌骨转移肿瘤患者310例(75.24%)、肝癌骨转移肿瘤患者137例(66.18%),前列腺癌骨转移肿瘤患者52例(45.61%)。经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发现骨转移肿瘤部位共75处,其中比例最高的部位为胁骨转移,接下来依次为椎骨转移、四肢转移,其它部位转移。在早期诊断骨转移肿瘤诊断中,ECT全身骨显像诊断敏感率、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均较高。结论:在早期诊断骨转移肿瘤中,应用ECT全身骨显像诊断价值较高,其可以提前诊断出骨转移肿瘤,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K-ras、053基因突变与胃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对胃癌患者的门静脉血、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K-ras、p53基因检测,术后随访1.2—3年,了解骨转移情况。结果: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的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8.06%、4.83%和38.71%、33.87%;其中11例发生了骨转移,有无骨转移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81.82%、72.73%和19.92%和13.61%;剖腹后探查前或胃癌探查后门静脉血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38.71%、33,87%和56.45%、62,90%,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门静脉血K-ras、p53基因突变对预测胃癌骨转移,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骨胶素-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测定,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Cyfra21-1、CEA、NSE水平变化,并评价其监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经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行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根据骨转移诊断标准将肺癌患者分为未转移组(52例)、单发骨转移组(19例)、多发骨转移组(30例),同时对101例肺癌患者及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Cyfra21-1、CEA、NSE水平测定,比较各组间血清Cyfra21-1、CEA、NSE水平的变化,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其监测肺癌骨转移的准确性。结果:肺癌组血清Cyfra21-1、CEA、NSE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骨转移组血清Cyfra21-1、CEA、NSE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1),其中多发骨转移组明显高于单发骨转移组(P0.05);血清Cyfra21-1、CEA、NSE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s,AUC)分别为0.767、0.850、0.813,血清Cyfra21-1和CEA的敏感度最高,均为91.80%,血清NSE的特异度最高,为73.10%。结论:血清Cyfra21-1、CEA、NSE可作为肺癌骨转移的初筛及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SPECT核素全身骨显俾是目前唯一能一次完成骨成像检查手段,它对转移性骨肿瘤是种灵敏、简便、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但护理工作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将其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9例各种癌瘤患者102例发现有骨转移,其中男性72例,女性30例,年龄51±16岁。 使用美国GE公司AC/T3200Ⅰ型SPECT,常规静注99TC—MDP(亚甲基二磷酸盐)740~925MBq,3~4小时后进行全身前和后位显像。  相似文献   

19.
庄四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05-10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抗体及实验检测结果的特征。方法:对我院确认的自身免疫性肝病72例患者进行自身抗体谱检测,分析总结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AMA阳性率为9.8%,AMA—M2阳性率为13.0%,LC-1阳性率为10.9%,SLA/LPH阳性率为10.9%。LKM-1阳性率为6.5%,ASMAHU性率为4.3%。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36.0%。结论:患者若各项肝炎病毒感染指标均阴性。免疫球蛋白、肝功能指标持续异常,应及时查肝自身抗体,避免误诊,从而得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诊断相关问题,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0年我院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68例MM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骨痛、乏力,确诊需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论:对疑似MM病例,应早期做99Tcm—MDP全身骨扫描检查,能整体观察全身骨骼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