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高达47%~91%[1],而用神经生理学改变判断可高达80%~100%[2],为主要致残因素.此病起病缓慢,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下肢较卜肢为重,临床症状不易改善,严重时常合并下肢肢端溃疡或坏疽等.  相似文献   

2.
一、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 李××,女,70岁.患糖尿病九年,1999年8月25日因左下肢无力入院.临床症见:左下肢萎软无力,口干口苦,纳呆小便不畅,少腹膨隆,大便调.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滑.血压16/10kpa,左下肢肌力4级.血糖14.7mmol/L,尿糖(+),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腹部B超示:双肾轻度积水、尿潴留.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病足发生的病理基础 ,下肢周围性神经病变常表现为以下肢麻木和疼痛 ,双足梗塞 ,足部痛觉、温觉及触觉障碍。在外伤、受凉、烫伤后 ,足部极易破损 ,加之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差 ,易发生坏疽。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常常表现为足部苍白、发冷、间歇性跛行 ,甚则出现静息痛等 ,在外伤或感染后极易发生坏疽 ,此称为糖尿病高危足。及时预防和护理此类患者对预防糖尿病病足的发生有积极意义。1 糖尿病病足的预防1.1 加强卫生宣教工作 :对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高危足患者进行预防糖尿病病足知识的教育 ,因人制宜 ,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糖代谢紊乱引起。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下肢较上肢为重,临床症状不易改善,严重时常合并下肢肢端溃疡或坏疽等。我院2004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中药外敷配合红外光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赛珊 《山西中医》1991,7(3):24-2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等。本病起病隐匿,可出现于糖尿病症状之前,易被忽视,而且目前无特效药物,疗效欠佳。郭教授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验案2则。例1:×××,女,25岁。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半年,用胰岛素(64μ/日)治疗效果不佳,血糖控制不力,空腹血糖300~400毫克%,肢体疼痛麻木无改善来诊,症见全身肌肉疼痛麻木,以胸背、胁肋及大腿为重,痛甚时彻夜不眠,服止痛药亦不能缓解,下肢发凉,心烦急躁,舌淡暗,苔薄  相似文献   

6.
以感觉障碍为主的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临床上多表现为四肢麻木、烧灼、针刺样不适,下肢较上肢明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起初多无症状,待临床症状已经明显时,周围神经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期进行干预,预防其发生,防止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柳迎春 《北京中医》2000,19(4):54-54
一、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 李××,女,70岁.患糖尿病九年,1999年8月25日因左下肢无力入院.临床症见:左下肢萎软无力,口干口苦,纳呆小便不畅,少腹膨隆,大便调.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滑.血压16/10kpa,左下肢肌力4级.血糖14.7mmol/L,尿糖(+),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腹部B超示:双肾轻度积水、尿潴留.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神经病变性溃疡,甚至引起坏疽.我们1997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固本通络电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peripheralneu 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 ,发生率高达 85%以上[1] 。DPN常表现为肢体的剧烈疼痛或严重的感觉障碍、重度肌肉萎缩、不完全性瘫痪等 ,当下肢浅部或深部感觉减损时易受伤、感染而发生溃疡 ,甚至导致截肢 ,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从 1997年开始进行电针治疗DPN的临床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根据WHO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1] DPN的诊断标准 ,选择…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苏根 《河南中医》2004,24(4):66-6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下简称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发病率高,且症状出现时间较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为早。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末梢麻木、疼痛,发冷或灼热等感觉障碍,根据其表现,临床可分为对称性多功能周围神经病变与非对称性多功能周围神经病变,以前者最为常见,下肢多于上肢。我们于2000年5月~2003年10月,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丽伟 《河北中医》2002,24(12):909-90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临床多见。 1 998~ 2 0 0 1年 ,笔者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 2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男 2 4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2 1岁 ,平均 5 6岁 ;病程最长 30年 ,最短 2年 ,平均 7年 ;双下肢发病 1 0例 ,单侧下肢发病 42例。1 2 诊断标准 符合 1 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 :有糖尿病史 ;有手足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 ,查体可有腱反…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2000年以来,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葛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6例均符合1996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灼热或发凉、运动障碍等周围神经损害。神经系统检查可见深、浅感觉障碍,多呈对称性损害,下肢较上肢严重,重者可见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下肢轻瘫。肌电图可见神经原性、肌原性改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外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外洗疗法是利用中药煎汤后,对病变局部进行熏洗、浸浴的一种方法.笔者利用外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占糖尿病总数60%以上,随着病程的延长,可达90%~100%。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治疗困难。西医认为早期可治,晚期不可逆。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下肢痿软甚至瘫痪,属中医麻木、痹证、痿证范畴。  相似文献   

15.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应用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3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住院的54例DPN,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伴有下列改变:①肢体感觉或/及运动神经障碍,如患肢麻木、蚁走感、烧灼或发凉、刺痛、肌无力等;②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下肢肌电图异常,如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0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5m/s,肌电位(据不同年龄)增加20%‘”。全部病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6~78岁,平均53士11岁,DPN病程0.5~8年,平均3.7土2.9年;对照组18例,男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当归四逆汤"及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的临床优效性研究,为中医药指导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有力证据,拓宽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及前瞻性观察的试验方法,筛选出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糖尿病控制血糖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当归四逆汤",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日3次餐后口服),疗程8周,分别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评分、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将所得观察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中药复方汤剂"当归四逆汤"治疗后,治疗组测定患者上肢的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显示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经过甲钴胺片口服治疗后,患者的上肢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上肢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下肢腓总神经及下肢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较治疗前改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与对照组间比较,针对下肢的腓总神经及下肢的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上肢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改善程度,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复方汤剂"当归四逆汤"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下肢的腓总神经、下肢的胫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片组,针对上肢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同样改善明显,与甲钴胺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张英泽  边刚 《光明中医》2011,26(6):1165-1165
目的观察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128例,均应用降糖药物、营养神经等药物,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结果经治疗后,疼痛、麻木感、感觉迟钝等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结论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3例采用中药内服,足浴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运用西药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见于中年以上,糖尿病控制不理想或病程较长者。本病临床表现较复杂,最常见且症状较早出现的为下肢病变。主要症状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包括烧灼样疼痛、感觉异常、冷热交替  相似文献   

20.
张伟  袁力 《中医药导报》2008,14(7):37-38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3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均以西药控制血糖、甲钴铵500μg肌肉注射,1次/d,治疗组另给予中药浸泡双足。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医常规加用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