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38例,手术治疗37例,影像学显示椎管与椎体矢状径比值最窄为0.48:1,最宽为0.72:1,平均0.65:1。合并OPLL,其狭窄率最低为18%,最高为68A%,平均为41.5%。手术方法:颈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术13例;颈后路减压30例次,包括半椎板减压14例次,全椎板减压5例,椎管成形术11例次,随讠9例,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按“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术前平均21.45分,术后32.31分,平均改善率72.0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或颈椎间盘突出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并经手术治疗患者,选取其中35例3个节段...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2例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OPLL患者初次就诊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40~78岁,平均57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对OPLL进行分型,观察椎管最大受压处骨化物占位率(OPLL占位率)与椎管最大受压节段活动范围(ROM)的相关性,同时观察MRI T2像上脊髓内信号的变化并随访患者症状进展情况。结果:根据Tsuyama分型标准,本组连续型24例,混合型10例,节段型8例。OPLL占位率20%~64%,平均38.4%;最大受压节段ROM平均4.5°。线性回归显示OPLL椎管占位率与ROM呈负相关(P<0.01)。所有患者未出现MRI T2相脊髓内信号改变。随访2年~5年6个月,平均3年8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查体均未发现脊髓压迫症临床表现。结论:无脊髓压迫症状的颈椎OPLL,以连续型骨化多见,椎管最大受压节段活动范围较小可能是其无脊髓压迫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3岁。走路时不慎摔倒。伤后5小时发生四肢麻木,运动障碍,症状逐渐加重致完全性截瘫。24小时后入院。查体见四肢及T_4平面以下躯干深浅感觉丧失,除两侧三角肌肌力为Ⅲ级以外,四肢为硬瘫,括约肌功能障碍。腱反射亢进。Hoffman’s 征(+),Babi-nski 征(+)。Queikenstedt 试验提示椎管上段不完全性梗阻。颈椎侧位断层摄影显示C_(3、4、5)椎体后缘有连续的密度增高阴影。CT 扫描片清楚显示出C_(3、4、5)平面后纵韧带明显增生骨化。向椎管内突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2011年9月收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呼吸困难1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0岁,因呼吸困难入住呼吸内科经会诊后转入骨科,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进行性四肢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手不能持物、排尿不畅、呼吸浅而弱且咳痰无力.入院时轮椅推入病房,不能站立.体温36℃,呼吸28次/min.查体显示:双手指呈屈曲位不能主动背伸,四肢肌力2~3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左侧症状重于右侧.膀胱区略充盈,双肺布满痰鸣音.影像资料显示:C2~6后纵韧带骨化,颈脊髓明显受压,受压最高位达C2椎体的下缘.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处置:行气管切开后3d于局麻下行颈后路C2~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2周肌力恢复达4~5级,双手指屈伸自如握力较弱,无人搀扶下可站立缓行,拔尿管后自行排尿.MRI显示脊髓压迫解除,脊髓形态恢复正常.患者呼吸状态好转,频率20次/min,咳痰力量增强,拔除气管套管后双肺无痰鸣音.手术前后胸部X线片对比显示:肺野清晰,且肺野增大了1个肋间隙.  相似文献   

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伤前可无明显自觉症状 ,外伤后 (包括轻度外伤 ,X线片无骨折或脱位 )可出现严重脊髓神经症状或不全瘫。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对 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外伤后 ,经X线检查无骨折脱位的高位不全瘫患者作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术 ,取得了良好疗效。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4 5~ 4 6岁。跌伤 3例 ,车祸 2例。患者均有轻度头部外伤 ,无头皮挫伤或明显头部血肿 ,无全身其它处并发伤。伤后均有颈后痛或肩背痛及麻木 ,四肢无力 ,肌力Ⅰ~Ⅱ级 ,上肢自主活动大部分受限 ,肱二头肌及…  相似文献   

8.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好发于亚洲人群的颈椎退行性疾病,由于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从而继发椎管狭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导致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OPLL为亚洲人群颈脊髓受压的常见病因,首先由日本学者Tsukimato于1960年报道~([2])。Fujimori等~([3])通过对1 500例日本病例的CT扫描分析发现,颈椎OPLL的发生率可达6.3%(男性8.3%,女性3.4%)。OPLL根据骨化物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局灶型、节段  相似文献   

9.
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与颈椎管狭窄章银灿头颈部创伤所致的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较常见,而X线摄片未见骨折脱位的颈脊髓受损亦非少见。自国内1987年党耕町等报道以来,我们重视了这种损伤。我院自1987年6月~1993年10月,共急诊收治颈部创伤61...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致脊髓压迫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致脊髓压迫的主要因素。方法:将43例OPLL分为连续型、混合型、节段型、局灶型。根据术前CTM片测量OPLL骨化块及退变性软硬突(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质或突出的椎间盘)各自占据椎管前后径的比例,并记录颈脊髓最小前后径。结果:43例中OPLL骨化块和退变性软硬突占据椎管前后径超过40%者各为18例;所有病例颈脊髓最小前后径均小于6mm,主要由于骨化块引起脊髓压迫者18例(419%),由退变性软硬突引起者25例(581%)。连续型中骨化块为压迫脊髓的主要因素,而在混合型、节段型和局灶型中退变性软硬突为压迫颈脊髓的主要因素。结论:OPLL类型不同导致脊髓压迫的主要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CPLL)外伤后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OCPLL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术后JOA评分为9~17分,平均(14.3±4.6),较术前5~12分,平均(7.2±3.0)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OCPLL后不全瘫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自1960年Tsukimato首次报道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可引起脊髓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难治的疾病。骨化的病因和发病原理还不了解,其自然病程也少有研究。本文旨在于观察OPLL的自然病程,以评价脊髓病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 本研究包括207个病人,自1973年以来都作一年一度的集中直接检查,本组男149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应力刺激前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表达差异的蛋白,探讨OPLL的发生机制。方法:从3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OPLL患者术中切取后纵韧带组织,清除硬化骨组织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机械应力装置对接种于Flexercell板的细胞施加10%、0.5Hz的机械应力,持续加载24h,以同样接种于Flexercell板未施加机械应力的细胞为对照组。提取细胞的总蛋白,采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DIGE)及MALDI-TOF/TOF质谱技术筛选并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解其功能特点及其在OPLL发展进程中的可能作用。结果:经过筛选和质谱分析共获得15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表达差异蛋白点,其中14个在应力刺激后的后纵韧带细胞中表达下调,1个表达上调。主要是代谢酶类、翻译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相关的蛋白,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提示4个表达差异的蛋白与骨化密切相关。结论:机械牵张应力可诱导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多个与骨化相关的蛋白发生差异性表达,其可能与OPLL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认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致髓受压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992年12月 ̄1998年2月收治的43例OPLL患者的磁共振检查进行分析。结果:OPLL致脊髓受压的形态在MRL上的表现取决于骨化块的厚度、形状及侵占椎管的程度。在MRI矢状位上,43例OPLL致脊髓受压的形态表现为:(1)局限型OPLL,脊髓受压形态无改变或呈半圆形压迹;(2)连续型OPLL,脊髓受压形态呈柔和弧形成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1983年8月至1991年3月,手术治疗63例颈韧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后路全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及前后路两次手术。随诊6到96个月,疗效为39例代。16例良,优良率87.2%。本文讨论了前路椎间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及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的方法。作者认为对OPLL伴广泛性椎管狭窄者以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超微结构的观察肖子范,王弘宇,孙水,肖平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引起颈椎管狭窄并导致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原因之本病病因至今不明,似乎与创伤、糠尿病、白细胞抗原(HLA)有关,但骨化过程的病理机制仍不明。作者从1992~199...  相似文献   

1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 C-OPLL),是一种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病理现象,是指颈椎椎体的后纵韧带发生病理变化,导致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并由此引发颈椎椎管狭窄以及颈脊髓、神经根受压等损害的一种起病隐匿、慢性进展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C-OPLL的实验性研究等报道逐渐增多,人们对其认识得到更进一步加深,本文将结合目前研究成果对C-OPLL病因学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CT诊断朱岩张辉*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于1960年由日本的Tsukimoto首先报告的,此后在日本人中不断发现本病,一度曾被称为“日本人病”,1964年由Terayama正式命名为后纵韧带骨化,直至1980年,我国才有此病的报道,自从...  相似文献   

1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自然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的形成。1839年,Key首先报告了脊椎韧带的骨化现象。1960年,Tsukimoto根据尸体标本的解剖结果对颈椎OPLL进行了描述。1964年,Tera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2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颈前路骨块切除及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优良率达80%。结论:不同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治疗安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