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曾丽容  黄锦萍  柯欣 《护理研究》2006,20(5):416-417
对1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病人术后1d~3d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辅以人血白蛋白、血浆;术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术后14d~21d完全经口进食。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加强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化指标,促进了肝移植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对15例肝移植病人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人白蛋白、血浆;术后4~5d肠内营养(E N)结合肠外营养(PN);术后6~10d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术后10~18d完全经口进食。术后常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 H4~7d。结果:除1例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死于术中术后大出血外,余13例恢复顺利。结论:适当营养治疗对肝移植病人是安全的,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病人术后1d~3d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辅以人血白蛋白、血浆;术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术后14d~21 d完全经口进食。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加强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化指标,促进了肝移植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霁  任辉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51-145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营养指标、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感染率、死亡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胃肠道并发症。结果EN组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好;感染率、营养费用明显低于TP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TPN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营养指标、死亡率、胃肠道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N能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  相似文献   

6.
活体肝移植术11例供体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供体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活体肝移植术供体施行精心护理,包括术前安全评估、术前准备、手术前后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肝功能监测及护理、营养支持、疼痛护理及预防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果:本组11例均顺利康复,其中1例出现少量膈下积液,经抗炎治疗后好转.供体住院14~30d,平均19 d.全部供体均恢复正常生活及日常工作.结论:对活体肝移植术供体术前给予严格评估筛选、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供体安全、促进供体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方法]总结本中心8例急性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7例存活,1年的生存率为87.5%.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例,1例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结论]急诊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指征的把握及术后的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术后的监护。方法对23例再次肝移植患者进行复温、循环系统及并发症等监护。结果14例病情稳定后转出SICU,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感染及功能衰竭,4例分别在术后4、8、21 d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严密的监护和正确处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背景:急性肝衰竭行急诊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病情复杂,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与普通肝脏移植有着明显不同。目的:总结急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以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急诊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7例,年龄15-69岁。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23例(其中乙型合并丁型肝炎2例),Wilsons病7例,3例为毒蕈中毒,2例不明原因药物肝脏损害,1例雷公藤多甙中毒,1例为外伤行肝脏部分切除后失代偿,1例尸体肝移植后患者。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生存时间为13-1740d,中位生存时间为634d。患者的围手术期存活率为76%,1年存活率为63%,2年存活率为58%。9例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包括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肾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目前急诊肝移植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出血、感染、排异反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移植围手术期间每一环节的处理,对于肝移植的成功和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术后的监护.方法 对23例再次肝移植患者进行复温、循环系统 及并发症等监护.结果 14例病情稳定后转出SICU,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感染及功能衰竭,4例分别在术后4、8、21 d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严密的监护和正确处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应用于人体原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经验体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应用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和术后辅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2004年5月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实施的21例肝脏移植中4例患者在移植前后进行ALSS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及移植术后分别接受2~1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人: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肝性脑病有所好转。4例均顺利行肝移植,3例存活6~20个月,其中2例已存活1年以上,并已逐步恢复正常工作,1例术后10天脑死亡。结论ALSS能纠正机体术前的内环境失衡,为供肝等待和增加手术耐受创造条件,应作为肝脏移植前积极准备的重要部分,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ALSS为术后移植物功能发挥欠佳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恢复功能的机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是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院2001年11月~2005年6月共行肝脏移植手术8例,其中1例为再次肝移植、1例为亲体肝移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该手术的术中管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3~66岁,平均39.5岁;体重44~80 kg, 平均55.5 kg, 原发病为肝豆状核变性1例、晚期肝癌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肝移植术后阻黄1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除肝癌患者外,其他患者术前均有肝功能衰竭.1例亲体肝移植供肝者为患儿之父.手术时间6.5~16 h, 平均(10.5±2.8) h;无肝期40~165 min, 平均(116.5±10.8) min.出血800~13 000 mL, 术中输液(13 500.8±3 726.4) 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供体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活体肝移植术供体施行精心护理,包括术前安全评估、术前准备、手术前后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肝功能监测及护理、营养支持、疼痛护理及预防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果:本组11例均顺利康复,其中1例出现少量膈下积液,经抗炎治疗后好转。供体住院14—30d,平均19d。全部供体均恢复正常生活及日常工作。结论:对活体肝移植术供体术前给予严格评估筛选、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供体安全、促进供体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肝移植患者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于本院施行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肾功正常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例于肝移植术中门静脉开放前30 min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术后每日静点上述剂量的依达拉奉2次/d,对照组14例则不使用依达拉奉。其余所有治疗2组均相同。定期监测肝功能,包括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1 d AST,ALT及LDH急剧升高,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 d有所下降;至术后7 d大幅回落,但仍高于正常;术后胆红素水平亦升高,以术后1 d为著,手术后7 d趋于正常。依达拉奉组治疗后,其酶学指标及胆红素水平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更快速的改善肝移植患者的肝功能,在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治疗中,有很好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静脉营养支持在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湛  陈捷  何悦概 《临床医学》2004,24(2):8-10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支持在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11例TPN组患儿在围手术期输注全营养液 ,平均热量摄入 64± 11kcal/kg/d ,9例对照组患儿输注葡萄糖及血浆 ,平均热量摄入 3 9± 8kcal/kg/d。结果 :TPN组TPN前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无下降 ,体重平均增加 16± 2 4g/d。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下降 ,体重平均减少 2 1± 3 2g/d。两组体重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合理的TPN能改善食管闭锁患儿的营养状况 ,维持并促进体重的增加 ,减少并发症 ,改善预后。合理应用TPN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与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治疗方法对应激性高血糖和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更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因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肝硬化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72例,回顾性分析在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较高或较低热量标准及血糖控制标准情况下,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较低热量(83.7~104.6 kJ.k-g 1.-d 1)和增加脂肪供能比例(糖∶脂肪=50%∶35%)的阶梯营养治疗、并保持血糖<8 mm o l/L组,较采用较高热量(125.5~146.4 kJ.k-g 1.d-1)和常规供能比例(糖∶脂肪=55%∶30%)、血糖控制在<12 mm o l/L组患者在本后14 d内每日胰岛素用量减少(P<0.01);术后30 d内感染相关病死率降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伤口和吻合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白蛋白总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低热量营养并控制血糖<8 mm o l/L的治疗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且不会影响外科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方法 4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为对照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为观察组,TPN组经锁骨上静脉进行,EN+PN组术后24h内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不足部分辅以肠外营养,共7天.结果 EN+PN组完成肠内营养计划,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术后第1天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第8天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恢复均优于第1天,EN+PN组恢复更有优势,TPN组、EN+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4.1±0.4)天、(3.0±0.7)天(P<0.01),术后住院天数各为 (29±5)天、(23±4)天(P<0.01),营养治疗费用EN+PN组低于TPN组(P<0.01).与感染有关的并发症TPN组13例,EN+PN组6例. 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24h内)提供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与完全胃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降低营养费用,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减少了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肝移植的患者。根据"肠道菌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分析其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同时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179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141例。在141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共59例,发生率为41.84%(59/141),多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53/59,89.83%),尤其术后14 d内(46/59,77.9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大量腹水、术后长时间全肠外营养(TPN)、肠功能障碍及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高。术前大量腹水、术后长时间TPN、术后肠功能障碍及术后长时间抗生素应用是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我们为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性肝脏移植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45岁,因乙肝并肝硬化、肝功能衰竭于2005年11月21日收入院。诊断为乙肝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患者入院后,经充分术前准备,但患者多次出现肝昏迷,于12月31日行紧急肝移植,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恢复可,于2006年1月27日出院。2术前准备2.1手术室准备以两间相邻的手术间为修肝和肝移植手术间。术前1周进行空气菌监测,术前1d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术前1h开启空气层流净化系统,并调节室温保持在2…  相似文献   

20.
小肠移植是治疗永久性肠功能障碍的理想方法.它可恢复小肠功能衰竭患者的正常饮食,具有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无法比拟的优越性[1].TPN应用于临床以前,肠衰竭患者常难以生存.而长期的TPN支持,不仅费用昂贵,患者生活质量差,对肝脏损害也非常严重[2].体外静脉穿刺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是当前肝移植手术方式中最成功的手术方式[3].我院于2003年4月成功地为1例超短肠综合征伴全肠外营养肝脏并发症的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手术.目前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