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51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无明显侧隐窝狭窄且离断骨块较小者17例,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摘除骨块与髓核;伴有明显侧隐窝狭窄者10例,在扩大开窗、摘除骨块与髓核的同时切除关节突内缘、扩大神经根管;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或部分合并有椎管狭窄者)21例,采用双侧开窗切除突出椎间盘和离断骨块;离断骨块较大、累及椎管前方大部分或黄韧带增厚伴明显椎管狭窄者3例,采用全椎板切除骨块与髓核、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9年6个月,平均3年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4.48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4.5分,改善率为95.2%;优良率为94.1%。3例伴有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大部分消失;其中1例有排尿排便障碍患者,大小便功能明显改善。行PLF的3例患者X线检查显示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摘除突出椎间盘及后缘骨块,彻底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压迫,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骨-黄韧带瓣重建在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7年8月收治59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3/48例,L4/534例,L5/S1 17例。行常规腰椎后路开窗减压髓核切除术时.在椎间盘突出间隙的下位椎板头端约3-4mm处将椎板切断.将骨与黄韧带的复合体向上椎板卷曲剥离成内、外、下三面游离的骨-黄韧带瓣结构.进入椎间隙切除髓核,再将骨-黄韧带瓣原位张力缝合到下椎板。术后复查CT观察黄韧带有无变形、塌陷及椎管外瘢痕情况。按Nakai分级法评定术后疗效。结果:5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60~150ml,平均80ml。随访6~32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疗效评定:优37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为93.2%。21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CT显示相应黄韧带无变形或塌陷,椎管外瘢痕组织于黄韧带处终止,硬膜囊无受压及变形,椎管内结构较清晰。结论:在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中采用骨-黄韧带瓣重建,可有效减少椎管内瘢痕粘连,减少腰椎间盘术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分为侧方型及中央型,采用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2例,均为男性;年龄23~40岁,平均30岁;病程17.9个月。侧方型10例,其中离断骨块位于L4椎体后下缘1例,L5椎体后上缘3例,S1椎体后上缘6例,均合并同侧椎间盘突出;中央型2例,离断骨块均位于S1椎体后上缘。侧方型采用单侧椎板间开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后缘骨块;中央型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后缘骨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按照Macnab术后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可完整摘除椎体后缘骨块,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可复式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根据脊柱解剖及功能特点,设计可复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病变间隙下位棘突、椎板的上1/3水平截骨,小关节突内缘两侧椎板向上凿开,分离两侧黄韧带的附着处,将棘突、椎板、黄韧带向上掀起,显露椎管,摘除突出髓核,扩大椎管,后将掀起部分回复原位,棘突处悬吊缝合。结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36例,经7~7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消失,无腰椎不稳、硬脊膜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术式显露范围广、病灶切除彻底、操作简单,克服了其它术式的不足,能达到减压和稳定脊柱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步云  陈轼 《颈腰痛杂志》2008,29(4):340-341
目的探索一种后路椎间盘镜(MDE)手术更安全、更微创的手术入路。方法将病变椎间隙的黄韧带修整变薄,将其从椎板深面附着点剥离,将黄韧带在侧方小关节处用刮匙轻轻纵行分开,向外侧或者内侧翻转,显露椎管,即可完成手术。必要时在显露了部分椎管后,直视下将上位椎板切除少许,协助进一步显露。结果56例手术顺利完成,48例完整保留椎板,8例椎板下缘深面部分切除3~5mm。全部病例黄韧带保留完整,其中6例黄韧带纵向分开处没有在侧方靠小关节的理想位置,导致黄韧带与椎管小关节之间留有约3~5m m的间隙。术后5天CT显示黄韧带形状正常,无塌陷及外翻(52/52,100%)。黄韧带将椎管完整封闭,椎管内可见少量的小血肿、积气(21/52,41%)。术后3~12月CT显示所有病例黄韧带形状正常(36/36,100%),厚度、CT值与术后5d CT比较没有明显改变(36/36,100%),硬膜外脂肪显示清晰(32/36,89%)、神经根显示清晰(26/36,72%),椎管外瘢痕在黄韧带处终止(34/36,94%)。少数病例椎管内神经根附近显示欠清晰(10/36,28%),黄韧带开口处瘢痕向椎管内延伸(2/36,6%)。随访3~26个月,平均12月,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组腰背痛学组疗效标准(1994年),优53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8%。结论改良经椎板间隙入路可以不切除或有效的减少椎板的切除,并最大限度的保留黄韧带,保持了脊柱解剖学的完整性,使手术的创伤进一步减少。椎管结构的完整保留,有效的减少了椎管内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认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提出治疗及手术要点。方法 8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术前被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软骨结节突出4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2例临床诊断有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存在,术中均见大小不等的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不相连的浮动骨块。结果 8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4~18个月,只有2例患者诉残留阴雨天腰部酸痛症状。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扫描见突出物合并有骨化块时,要仔细分析有无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的现象。清晰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病椎间隙CT轴位扫描有助于术前诊断。卧床休息,一般不做牵引及推拿,手术宜采取椎板双侧开窗以求完整切除骨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术中咬除椎间盘髓核突出部位相应的上椎板部分下缘及下椎板上缘,呈开窗状,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增生的椎体后缘和关节突内侧皮质骨、钙化的后纵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6—36个月,优良率达92%。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提出治疗及手术要点。方法:8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术前被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软骨结节突出4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2例临床诊断有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存在,术中均见大小不等的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不相连的浮动骨块。结果:8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4~18个月,只有2例患者诉残留阴雨天腰部酸痛症状。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扫描见突出物合并有骨化块时,要仔细分析有无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的现象。清晰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病椎间隙CT轴位扫描有助于术前诊断。卧床休息,一般不做牵引及推拿,手术宜采取椎板双侧开窗以求完整切除骨块。  相似文献   

9.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8例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手术切除后缘骨块 ,尽可能多的保留后纵韧带 ,对术后脊柱稳定 ,防止椎间盘突出复发及减轻硬膜外瘢痕形成等均有一定作用。自 1995年以来收治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18例 ,采用后纵韧带腹侧切除离断骨块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8例男性 13例 ,女性 5例。年龄 2 8~ 5 6岁 ,平均 38.6岁。病程 5月~ 8年 ,平均 3年 2月。明确外伤史 5例 ,其中打篮球伤 2例 ,抬重物伤 3例 ,13例病人无明显外伤史 ,症状逐渐加重。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13例首先出现腰部及臀部酸胀 ,活动加重 ,逐渐发展为下肢疼痛、麻木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急性腰椎黄韧带皱褶嵌入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方法解剖人脊柱腰骶段35例,对黄韧带的后方毗邻及椎板内聚黄韧带皱褶嵌入作了较细致的观察,同时手术探查无椎间盘突出症者行小切口椎板内聚黄韧带皱褶突出处切除椎管减压术。结果观察的人脊柱腰段35例,对黄韧带的分布,建议使用"盘-黄间隙"一词并对国内外LDH插图提出修改意见。对224例LDH中28例急性腰椎黄韧带皱褶嵌入椎管狭窄症者行手术治疗。随访5~12年,本组治愈率为89.3%。结论探查腰椎无椎间盘突出时,应考虑到由于椎板内聚而致黄韧带皱褶的嵌入所致的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有合并症者应同时处理。本术式是一种远期疗效较高的安全及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前瞻性评价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在神经根减压和减少肌肉损害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30例下腰痛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22~80岁,平均56岁,包括下腰退变8例,腰椎滑脱6例,腰椎间盘突出11例,再次手术5例.采用后正中单一切口,移动至两侧椎旁肌群,经椎旁肌群间隙直接到达上下关节突表面,在上下椎板黄韧带间隙,沿上下关节突内沿逐步切除,向外侧扩大神经根管开口部,进行局限精确但有效的减压,直至显露行走根及椎间隙,不必全部切除上下关节突,更不必破坏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及黄韧带、行椎板切除.撑开调整椎间隙,对滑脱进行复位,进入椎间隙清除髓核,进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 狭窄椎间隙恢复高度,滑脱获解剖复位.无螺钉植入失当.下腰生理曲度排列好,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本组术后疼痛症状获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7.5降至术后1.5.结论 经椎旁肌群间隙入路,可直接到达上下关节突及软性椎管表面,无需行椎板切除减压,在达到解除压迫、缓解症状、稳定脊柱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创伤,保留脊柱的原始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探讨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0例腰椎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选择。结果 10例患中,6例表现为单侧腰腿痛,4例为双侧;4例合并间歇性跛行,其中2例伴有马尾神经受压。CT检查显示全部病例腰椎椎体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其相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为椎间盘髓核组织,其中7例椎间盘突出物超过椎体后缘骨。10例均行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其中6例同时行离断骨块切除。全部病例经3~36个月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病发病机理主要还是由于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变异或损伤逐步引起椎间盘突出的继发改变,最终造成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椎体后缘骨块仅部分参与神经根压迫。椎管内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彻底减压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1例,女21例;年龄28~45岁,平均36岁;其中L4,524例,L5S128例。在内窥镜操作下,咬除上位椎板下缘1/4~1/3骨组织,纵向扩大骨窗,角度小刮匙在下位椎板上缘外侧分离出浅层黄韧带,用咬骨钳沿椎板上缘横行咬除浅层黄韧带成一小凹槽,用髓核钳在凹槽处钳夹黄韧带浅层向近端牵拉剥离并切除,保留深层黄韧带,然后用椎板咬骨钳在黄韧带外侧咬除小关节内侧1/4~1/3,扩大侧隐窝,游离黄韧带外缘,椎板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外侧1/3入椎管,保留内侧2/3,神经根钩仔细分离突出椎间盘周围的组织,尽可能保留神经根周围及硬膜外脂肪,将硬脊膜及神经根牵向内侧,摘除突出的髓核。结果:52例中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1个月,平均34.5个月。疗效评定按Nakai标准,优34例,良9例,可3例。手术时间45~75min,出血40~80ml,均无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技术上操作可行且尽可能的保留了人体的自然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可复式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设计可复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自病变间隙下位棘突,椎板的上1/3水平截骨,小关节突内缘两侧椎板向上凿开,将棘突,椎板,黄韧带向上掀起,显露,扩大椎管,摘除突出髓核。结果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36例,经7-72个月随访,优良率达100%。结论该术式适用范围广,病灶切除彻底,操作简单,通达到彻底减压和稳定脊柱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10年6月共收治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患者34例,行X线、CT、MRI检查确诊。均行游离骨块及相应节段椎间盘切除。先行椎间盘切除,扩大椎间隙,构建与离断骨块相适应的沟槽,采用咬、刮、凿等技术切除骨块。Takata分型中13例Ⅲ型离断患者行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Ⅰ、Ⅱ型离断患者,单侧出现神经根症状者行患侧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11例;双侧出现神经根损害者行双侧开窗5例;椎管狭窄明显、伴有椎体滑脱行全椎板切除5例。若离断骨块较大,侧隐窝狭窄,脊柱不稳患者同时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11例。随访时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应用腰椎JOA评分系统评价近期疗效。结果:随访11个月~4.6年,平均2.7年,术前JOA评分平均12.4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2分,除1例Ⅱ型、1例Ⅲ型离断患者外,其他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优良率94%。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植骨均融合。结论:椎体后缘离断症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正确的术前诊断及对离断骨块类型、位置的准确掌握及切除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一般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切除范围较大,包括棘突、双侧椎板及部分关节突等,术后易引起脊柱不稳、硬膜外广泛瘢痕粘连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等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自1995年9月~2001年3月应用有限的椎板切除(保留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1例,其中9例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隙扩大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科采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隙扩大入路手术治疗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俯卧位,通道置入黄韧带及骨性椎板外缘,根据需要减压的部位向外上或者外下适度切除椎板扩大骨性椎管,切除部分黄韧带,推进舌瓣通道至靶部位,完成减压.比较...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附12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传统的的临床手术治疗方式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因为全椎板切除破坏了脊柱后柱结构,存在术后腰椎不稳定和硬膜外瘢痕形成等缺点,影响术后效果。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临床应用能减少椎板切除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提高了融合率,但也存在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脱落和移位等内固定并发症,同时内固定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故应严格掌握内固定应用的指征。自1996年12月~2 0 0 1年12月本研究对13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病变特点,采用三种术式,即保留腰椎棘突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扩大术,经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管潜行扩大术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均取坐俯卧位,经椎板间隙只切除黄韧带不切除椎板及其它结构,应用椎间盘镜及显微外科的技术摘除突出之髓核和/或神经根减压术:临床应用649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最长时间24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2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其中优594例,良45例。结论侧卧位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不影响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松解神经根粘连,侧隐窝减压,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迟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彻底。82例得到随访,优良串92.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