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发病因之一,在目前标准的抗心衰治疗方案基础上,慢性心衰患者仍有较高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1]。研究[2]发现,炎症因子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预后密切相关。研究[3-4]显示,芪苈强心胶囊具有调节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代谢及阻断钙通道,增强心肌收缩功能、降低脑钠肽(NT-pro-BNP)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2.
自Rubler S等于1972年提出糖尿病(diabetesmilletus,DM)导致的心肌病变为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Hamby等[1]于1974年提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这一概念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近年来DCM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易发心衰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爱君 《中外医疗》2010,29(18):69-7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88例,各94例。心衰组又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瓣膜性心脏病心衰组和肺心病心衰组。根据患者有无心衰比较其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188例研究者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4.15±147.63)μmol/L比(381.43±102.8)μmol/L,P〈0.01];扩张性心肌病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的血清尿酸水平[(509.59±171.46)μmol/L比(413.56±138.41)μmol/L,P〈0.05)];瓣膜性心脏病心衰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7.71±107.07)μmol/L比(413.56±138.41)μmol/L,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着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宝仙  李上共 《浙江医学》1998,20(11):653-654
为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特征,本文采用24h动态心电图(DCG)以时域和频域两种分析方法,对43例DCM心衰患者(心衰组)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了心率变异性(HRV)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CM心衰组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DCM心衰时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普遍受损,迷走神经兴奋性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一种病因未明确的心肌病 ,也是致死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 ,(DCM)的发病是一个缓慢隐匿的过程 ,一旦发生心衰 ,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性恶化 ,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1] 。我科自 1995年~ 2 0 0 1年共收治DCM患者 35例 ,通过分期护理干预效果 ,为DCM患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提出新的理论依据。按NYHA新功能标准进行分期 :无心衰期、心衰初期、心衰晚期。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35例 ,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2 4~ 77岁 ,平均年龄 5 3.1岁 ,无心衰 9例 ,心衰期 2 0例 ,心衰晚期 6例 ,病程…  相似文献   

6.
选择慢性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执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普乐林注射液),对照组用常规强心、利尿治疗。结果表明:①葛根素组治疗心衰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我们认为对缺血性和原发性心肌病及肺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不仅增加疗效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本实验为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共选取39例因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而导致心衰的慢性心衰患者(NYHA Ⅱ、Ⅲ级),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应用常规药物)和用药组(n=19,应用常规药物+辛伐他汀20mg qn)。用药观察期为3个月。全部入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3月时行超声心动图(用LVEF、EDD、ESD、SV等指标)评价心脏收缩功能,行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价患者运动耐量。结果 入选时2组资料有可比性。用药12周后,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患者比较,辛伐他汀组的六分钟步行距离、FS值、SV值和EF值与对照组相比增高。2组患者血生化检查、血压、心率在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未遇严重不良事件者。结论 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正>磁共振成像(MRI)以准确性和无创性应用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评估,与已经广泛使用的超声心动图相比,具有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及组织对比度,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已经成为心功能评价的金标准。非缺血性心肌病包括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混合性[扩张性心肌病(DCM)、限制性心肌病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 CO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 DCM)与缺血性心肌病( ICM)中的鉴别价值及其与心衰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65例,结合临床表现、心脏超声、BNP和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随机分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 A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5例( B组)、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 C组)。测定各组的COP及SAA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B两组的血清COP和SAA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A组血清SAA水平高于B组(P<0.05),A,B组COP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452,P>0.05)。 A,B两组中按NYHA分级分成的各亚组的血清COP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F值分别为13.7,9.9,P<0.05),而血清SAA水平却没有这种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递增趋势。结论血清SAA水平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血清COP水平可以用于评估心衰的程度,成为评价心衰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周庆国  邵芳  成永霞 《当代医学》2010,16(10):72-72
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和一氧化氮(NO)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入选45例DcM心衰患者,测NT—ProBNP、NO浓度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比。心衰患者随访2个月。结果No及LVEF在心功能III级、IV级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N(NT—ProBNP)在各心功能分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N(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及LVEF均明显相关。事件组LN(NT—ProBNP)和LVEF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NT—ProBNP在评价DCM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时优于NO和LVEF。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前后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功能的影响,评价长期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37例DCM伴中或重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给予常规标准心衰治疗,在使用卡维地洛前及12个月后记录观测指标,以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及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卡维地洛治疗12个月后可使部分患者左心室功能得以改善。结论: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卡维地洛治疗12个月后对DCM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方法:采用HRV的时域分析法对25例DCM病者、22例非DCM心衰病者及24例健康人进行HRV对比分析。结果:DCM病者HRV各时域指标SDNN、TRIA、SDNN5、SDANN、PNN50、RMSSD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001)和非DCM心衰组(P均为0.001以下);DCM病者HRV降低程度与心功能级别显著相关,而与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舒张期末径、心胸比例无关。结论:DCM病者心脏植物神经改变可能是一种器质性损害;对DCM患者,HRV降低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超峰  王珂 《中原医刊》2011,(5):55-56,59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多普勒主动脉瓣反流血流频谱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WDE)测量40例DCM伴轻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和正常对照纽冠状动脉灌注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伴心力衰竭纽在左室舒张内径扩大[(66±7)mm vs(46±4)mm,P〈0.05],射血分数下降[(32±4)%vs(57±4)%,19〈0.05]和左室舒张末压增高[(31±8)mmHg(1mmHg=0.133kPa)]vs(13±6)mmHg,P〈0.05]的基础上,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明显降低[(40±8)mmHgVS(48±7)mmHg,P〈0.05]。结论DCM伴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其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冠状动脉灌注已明显受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为无创性评价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灌注情况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余慧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82-883
目的观察在常规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Ⅱ~Ⅳ级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标准药物治疗组68例(对照组)。在常规标准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64例(治疗组),两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1)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94&(36/68)和92.65%(63/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63%(26/64)和84.38%(5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脏功能各指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能迅速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消除临床症状,可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探讨其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试验对象,共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CHF患者):50名[年龄:(64.7±15.6)岁,LVEF:(29.7±7.3)%],服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及其它改善心功能药物;对照组(CHF患者):50名[年龄:(65.7±10.6)岁,LVEF:(32.7±7.3)%];服用阿司匹林及其它改善心功能药物。分别检测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6min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结果:按厦性心衰治疗指南正规治疗后,A组和B组在出院前与治疗前组内相比,LVEF、BNP、6MWT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治疗后组间比较LVEF、BNP、6MWT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而c反应蛋白(CRP)在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8)。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明显改善心功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观察小剂量甲状腺激素(TH)对扩张性心肌病(DCM)及缺血性心肌病(ICM)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评价此疗法的安全性。方法:28例DCM及ICM所致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左甲状腺激素钠(优甲乐50,L-T50),疗程3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分别观察患者心脏功能、运动指数,以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观察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运动指数上升、心泵功能及左室缩舒功能显著提高(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心室壁增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心胸比降低(P<0.05),而左室重量指数变化不显著(P>0.05)。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小剂量TH能明显改善DCM和ICM所致CHF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脏功能,同时还发现独特的心室重构现象,在试验期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1164例心血管住院病人慢性心衰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四年来慢性心衰病因分布和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收集1997-2000年住院并确诊慢性心衰患者1164例,将心衰病因百分率作比较,并将1997-1998年间与1999-2000年间心衰病因现阶段性比较。结果:慢性心衰前三位病因为:缺血性心肌病,风心病及高心病。缺血性心肌病,高心病及肺梗死心衰呈上升趋势,风心病心衰呈下降趋势。结论:慢性心衰病因变化与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改变不变的生活方式对降低某些慢性心衰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开群 《华夏医学》2005,18(5):731-732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共同表现的心肌病,主要死因是充血性心衰及猝死。本院2000~2004年共收治4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血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2例DCM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对不同心功能状态血尿酸水平,入院时正使用利尿剂和未用过利尿剂及心衰控制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DCM血清尿酸水平心功能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入院时正使用利尿剂及未用过利尿荆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衰控制前后的血尿酸水平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DCM患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血尿酸水平升高.其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对判断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衰治疗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无疑问,慢性心衰的治疗首先应针对病因、诱因作相应处理,如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心肌病等基本病因。诱因如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劳累、精神因素等等均应作相应治疗,惟此才能从根本上防治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有关慢性心衰治疗,国内外根据循证医学的资料纷纷制订治疗指南。现根据我国心衰治疗指南,结合有关资料作适当修改,摘录如下。1肯定为标准治疗的药物(1)利尿剂的应用要点①所有心衰患者,有液体潴留的证据或原先有过液体潴留者,均应给予利尿剂。纽约心功能Ⅰ级患者一般不需要应用利尿剂。②应用利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