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手术过程和手术效果的探讨。方法对986例(1021眼)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并实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1021眼中有832眼(81.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89眼(18.5%)因各种原因改为开罐式截囊。术中8眼在抽吸皮质时后囊撕裂。19眼术后次日发生轻度角膜水肿。1021眼术后3天视力≥0.5者669例,占65.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使植人人工晶体位于囊袋内最理想的位置,减少对巩膜、睫状体的损伤及对房水屏障的干扰,同时具有很强的伸展性及抗撕裂能力,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后囊破裂时,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等众多优点,但是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笔者通过旋转法及使用好黏弹性物质,可安全地使白内障硬核移出囊袋,通过小切口完成白内障摘除术,提高了手术质量,减少了手术成本,并使之达到超声乳化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对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对172例(196眼)连续环形撕囊随机分为水下组106眼(A组)和常规粘弹剂组90眼(B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术后5-7天,视力≥0.5者,A、B组分别为96眼(90.57%)和72眼(80%)和72眼(80%),χ^2=4.43,0.05>P>0.01。术后1月分别为102眼(96.23%)和86眼(98.11%)和88眼(97.78%),χ^2,P>0.05。结论 A组效果优于B组,且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安全、简单易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色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58眼白色白内障施行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撕囊成功率、术中的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水肿反应等指标。结果:患者458眼中撕囊成功441眼(96.3%),17眼(3.7%)囊膜出现放射状撕裂,以剪刀剪出一囊膜瓣再完成撕囊。术中后囊膜破裂9眼(2.0%),术后轻度角膜水肿94眼(20.5%),中度水肿29眼(6.3%),重度水肿8眼(1.7%),水肿均在2~10d内消退,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术后第1d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视力>0.3者329眼(71.8%),术后1wk视力>0.5者417眼(91.0%)。结论: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色白内障虽手术操作较为困难,但熟练后成功率较高,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连续环形撕囊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并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成败结果及原因。介绍手术技巧。方法 3000例300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注入Healon,用截囊弯针做连续环形撕囊,获得一边缘光滑的晶状体前囊膜环形开口,直径为5-6mm。结果 在3000例(3000眼)连续环形撕囊中,成功2655眼,占88.5%;失败345眼,占11.5%,在345眼失败的病例中,开始的1500眼中占18%,后1500眼中占5%。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有众多优点,但相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经长期大量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成功的关键是:(1)术前充分散瞳。(2)降低前囊膜表面张力;(3)维持前房深度;(4)控制撕囊直径在5-6mm;(5)合理用力控制方向;(6)撕囊速度宜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软核白内障环形撕囊非超声乳化摘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核硬度为三级以下的白内障运用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及晶状体核翻转技术,进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结果56例(60眼)均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大于0.6者58眼(96.67%),术后6月复查,未见虹膜后粘或人工晶状体夹持者。结论此手术方法是基层及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医院开展高质量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应用小瞳孔下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的疗效。方法 17例(21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小瞳孔下连续环形撕囊技术,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17例(21眼)采用小瞳孔下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术中出现囊袋口放射状撕裂1眼(4.76%),囊带口欠规则略呈梅花状2眼(9.52%),术后出现角膜水肿6眼(28.57%),术后出现眼压升高者3眼(14.29%),术后出现角膜后KP、房水混浊等前房炎症性反应2眼(9.52%),无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离、前房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未采用瞳孔扩大装置的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小瞳孔下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完成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PCC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03/10的38例3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的患者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选择50例5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 mo。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d视力、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力及角膜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眼压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瞳孔及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破裂的患者术中及时使用后囊连续环形撕除,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白内障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连续环形撕囊3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直径大小、失败原因及注意事项。方法:3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截囊针撕囊。结果:3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截囊针撕囊。结果:撕囊成功310例占88.9%。结论:要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必须使用功能良好的手术显微镜,注意保护角膜内皮的功能,使用高质量的粘弹剂保持前房深度,正确调整撕囊方向及控制撕囊速度。撕囊起点应靠近囊中央,撕囊直径以5-6mm为宜。 相似文献
10.
11.
12.
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226例(243眼)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术中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 243眼中228眼(93.82%)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79眼(73.66%)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拨至前房,其中Ⅰ级核16眼和Ⅱ级核93眼全部旋拨成功,Ⅲ级核70眼旋拨成功(占61.95%),部分病例,需做前囊松解切口。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用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时,在Ⅰ、Ⅱ级核是安全有效的、部分Ⅲ级核及Ⅳ级核做前囊松解切口后也能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13.
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在晶状体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方法并评价.方法对484例513眼核硬度Ⅲ级以上的白内障,分别行黏弹剂下常规连续环形撕囊和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并常规行晶状体乳化吸出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黏弹剂下连续环形撕囊237眼,成功206眼,占86.96%;水下连续环形撕囊276眼,成功272眼,占98.55%.二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07,P<0.001).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了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眼底红光反射不足或皮质液化的成熟或过熟期白内障采用水下连续环形撕囊的方法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15.
成功的连续环形撕囊 (continuouscircularcapsulorhexis,CCC)可获得一个边缘光滑的晶状体前囊膜环形开口。光滑的前囊膜边缘增加了前囊口的抗牵拉能力 ,确保了晶状体悬韧带和周边囊膜的完整 ,使囊袋内超声乳化成为可能 ,并保证了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 ,减少了超声乳化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目前CCC已成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关键的步骤之一。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发展 ,各种CCC技术也应运而生[1 4 ] 。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间对 2 5 8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在平衡盐灌注液下用截… 相似文献
16.
17.
白内障术中后囊浑浊的连续环形撕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后囊浑浊时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11月-2003年4月1973眼自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发现后囊浑浊的87眼(浑浊度达2—3级)。按常规完成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在后囊中央区作一直径3~4mm的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2-0.4者26眼占29.9%,0.5-0.8者37眼占42.5%,1.0以上者24眼占27.6%,裸眼视力0.5以上者共6l眼占70.11%。术后视轴光学通道清晰,无囊样黄斑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联合前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治疗后囊浑浊白内障,疗效显著,但技术性强,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19.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旭东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8,22(3):144-147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儿童尤其明显,可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后囊混浊是由于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移行并增殖所致,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可清除细胞移行与增殖的支架,保持高轴区的长期透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