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RFA)损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给予射热凝术损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同时实施心里护理,严密现察术后并发症,监测肢体溃病灶变化、足背皮肤变化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内脏损伤,下肢末梢血液环障碍明显改善,缓解疼痛总有效率90%,术后溃疡灶好转率为40%,痊愈率为15%.结论:射频热凝术损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疗效确切,定位准确,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通过对患肢血氧饱和度、足趾脉搏波幅及疼痛VAS评分的观察,积极处理溃疡病灶,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使患者达到身心的全面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RFA)损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给予射频热凝术损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同时实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监测肢体溃疡病灶变化、足背皮肤变化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内脏损伤,下肢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缓解疼痛总有效率为90%,术后溃疡病灶好转率为40%,痊愈率为15%。结论:射频热凝术损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确切,定位准确,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通过对患肢血氧饱和度、足趾脉搏波幅及疼痛VAS评分的观察,积极处理溃疡病灶,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使患者达到身心的全面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退针法”与“进针法”行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退针法”与“进针法”行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两组射频术后患肢spO2脉搏波幅,疼痛VAS评分和溃疡面积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肢足背皮肤温度比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退针法”术后并发症较“进针法”少(P〈0.05)。结论:两种不同进针法行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均佳,而“退针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氧饱和度仪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肢端血液循环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使用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由此判断是否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结果200例患者中,患肢血液循环正常有107例,可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有50例,存在血液循环障碍有40例,有严重肢体动脉缺血有3例。3例有严重肢体动脉缺血患者,经检查2例为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为动静脉血管部分断裂,经及时有效处理,治疗效果好。结论采用血氧饱和度仪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进行测量,可及早发现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观察判断不到位而导致失误及漏诊。  相似文献   

5.
对206例四肢术后病人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由此判断是否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结果24例病人患肢血氧饱和度<95%,其中22例经对症护理后血液循环好转,1例血氧饱和度<78%,行切开减压术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1例血氧饱和度<65%,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证实为血管吻合术后再栓塞.认为脉搏血氧饱和度能早期反映出肢体存在的血液循环障碍,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客观、连续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术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其术后频发的并发症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近来射频热凝技术的进步使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两者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研究尚且较少。本文通过与化学毁损术对比,评估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在CT引导下穿刺,到达目标位置后A组行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行化学毁损术治疗。测量术前及术后下肢皮温、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病人在CT引导下均穿刺成功,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两组治疗1周及1个月后组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皮温升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A组0例,B组20例中出现3例(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改善下肢组织血运及营养供给,较化学毁损术并发症少,是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术后肢体血液循环观察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7月DSA术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24h内护士定时监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根据护士判断调节加压绷带压力,观察组除对照组方法另加上血氧饱和度仪夹于穿刺侧的趾端,观测记录双下肢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值,以观察病人是否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结果]观察组22例在术后观察到患肢血氧饱和度95%,经对症护理后血液循环好转,未发生血管危险并发症,对照组2例术后1d~3d发生了血管危象,经减压处理肢体血液循环恢复。[结论]利用血氧饱和度监测DSA术后血氧饱和度曲线波幅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血管危象发生的可能和预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DSA术后肢体血液循环观察提供客观、简便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仝开美 《全科护理》2011,(20):1815-1815
对206例四肢术后病人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由此判断是否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结果24例病人患肢血氧饱和度<95%,其中22例经对症护理后血液循环好转,1例血氧饱和度<78%,行切开减压术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1例血氧饱和度<65%,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证实为血管吻合术后再栓塞。认为脉搏血氧饱和度能早期反映出肢体存在的血液循环障碍,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客观、连续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9年7月治疗的19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共23条患肢,8例接受2次手术,3例接受3次手术。其中复杂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例,糖尿病足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采用重组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注射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注射到患肢肌肉组织,观察惠肢疼痛、跛行距离、冷感、溃疡愈合情况、踝肱指数(ABI)和动脉造影(DSA)的变化。结果: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诊1~60个月,平均28个月。全组患者症状好转、ABI升高;6例伴足部溃疡者4例溃疡愈合,2例溃疡明显缩小;5例伴足趾湿性坏疽转为干性坏疽;1例在术后3个月因缺血加重行膝上截肢术;4例患者术后DSA见广泛侧支循环建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对于严重下肢缺血且无良好流出道的病例可改善症状、保肢、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10.
腰交感神经毁损治疗下肢转移骨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术治疗下肢转移骨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下肢转移骨痛患者10例,在X线引导下经造影剂和局麻药测试后,使用无水乙醇进行腰2交感神经节区域化学毁损手术.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镇痛药用量和双下肢皮温变化.结果:患者镇痛效果明确,VAS评分显著下降,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减少,患肢术后皮温显著升高.结论:无水乙醇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术对于下肢转移骨痛具有明确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